分享

前凉文王张骏陵被盗 上千人受株连 墓中十件国宝都去了哪里

 昵称19961031 2021-02-11
你喜欢他们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其实,生活是美好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怎样去寻找。常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必去抱怨生活,因为抱怨也不能改变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娱乐世界!
五胡十六国的前凉文王叫张骏,字公庭,凉州人,西汉常山王张耳十九世孙,明王张寔之子,成王张茂之侄,前凉第四任国君,在位二十二年。
张骏在位时期,“亲耕藉田……勤修庶政,总御文武,远近嘉咏,号曰积贤君。”是很有作为的一代明主。向西开疆拓土,“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
前凉后来成为十六国中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拥有三州、二十二郡的国土。
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六月,张骏病逝,时年四十岁,七月葬于甘肃武威大陵,东晋朝廷派员吊孝,追赠“大司马,谥忠成公。”张骏次子张重华灵前即位。
后来,前秦国灭掉了前凉国,氐族人吕光占据前凉故地,建立了后凉国。
东晋隆安四年(后凉咸宁二年,公元400年),盗贼首领——胡人安璩召集百余人,潜入陵区,盗掘了张骏陵墓。
打开大墓,盗墓贼发现,已经入土五十四年的张骏“貌如生。”像睡着了的活人一样。盗贼惊骇不已,“水陆奇珍不可胜计”,随葬品之丰富又令盗贼惊讶不已。
大墓被盗案件引起后凉官方的高度重视,国王吕纂下诏从严查办,不久,贼首安璩被抓捕归案,五十余家受到牵连,全部抓进监狱,最终上千人被处以死刑。
吕纂为安抚凉地百姓,派遣使者到大陵举行祭奠仪式,并拨款对陵墓进行了修缮。张骏大墓到底有哪些国宝,值得盗墓贼铤而走险?
《凉州记》记载:“胡安璩等发张骏墓,得真珠帘箔、云母屏风、琉璃榼、白玉樽、受三升、赤玉箫、紫玉篴、珊瑚鞭、玛瑙锺、黄金勒。”等十件国宝。
《凉州记》的作者是北凉学者段龟龙,他写作此书距离大墓被盗仅有十年,因此说,这份清单的比较具有权威性,应该比较接近史实。
“真珠帘箔”,是凉王张骏生前寝殿前悬挂的门帘,以金丝串珍珠,以金箔装饰。李白有诗赞美宝帘的珍贵——“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云母屏风”就是用云母制作而成的屏风,“琉璃榼”是一种盛酒的器皿,“珊瑚鞭”是以珊瑚为材料制作的马鞭,而“玛瑙锺”则是饮酒的酒杯。这些宝物大多出自西域的进贡,多为张骏生前的心爱之物。
“受三升”是流传久远的宝物,《海内十洲记》记载:“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
当年周穆王西巡狩,胡人献给他两件宝贝,一是削玉如泥的“割玉刀”,另一个就是可容纳三升酒的“受三升”超级大酒杯。
“赤玉箫”就是用红色的玉制成的一种乐器,这只玉箫是我国有文字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支,极为珍贵。“紫玉篴”也是源自西域的乐器,即紫玉制作的笛子。白玉樽即白玉制作的酒器。
“黄金勒”是墓主人张骏生前坐骑上车马用具——衔勒,以黄金制成,雕饰十分精美。吕纂将被盗宝物收缴后,成为了后凉国珍藏的国宝。
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后来去了哪里?千余年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大致有三种说法。
吕纂处理盗案一年后,即401年,被宗室吕超、吕隆刺杀,这十件国宝应该只有吕纂最清楚流向何方。
史书称吕纂死后被厚葬于白石陵,国宝极有可能成为了他的随葬品。
第二种说法认为吕纂妻子杨氏把国宝藏起来了,《十六国春秋辑补》记载:“纂妻杨氏及侍婢数人,殡纂于城西。将出宫,超恐其珍宝出外,使人搜之。”
吕纂的妻子杨氏领着几个随侍的奴仆婢女,在城西厚葬了吕纂,吕超担心珍宝外流,就强行搜查杨氏住所。
当时杨氏斥退了搜查者,杨氏后来自缢而死,从此无人知晓国宝的下落。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吕隆当上了后凉末代国主,珍宝最终被他据为己有。《晋书》记载:“隆以二寇之逼也,遣超率骑二百,多赍珍宝,请迎于姚兴。”
吕隆被南凉、北凉夹击,无奈之下投降了后秦,他派遣吕超“多赍珍宝”,当做见面礼送给了后秦国主姚兴,珍宝应该就是大墓出土的国宝。后秦灭亡,国宝去向何方,无人可知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