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

 万宝全书 2021-02-11

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小品四首》的其中之一 《魔鬼的诱惑》这首作品及演奏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他钢琴小品 的创作特征,为学习弹奏这首钢琴小品的演奏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 、 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琴小品创作 

(一)托卡塔式的节奏特点

 这一创作特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舒曼的《托卡塔 》。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节奏律动的机械性特质。旋律音型的周期性反复,以及快速的弹奏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便增强了作品的动感。与他的 “托卡塔风”相互依 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风格就是他著名的 “敲击风格 ” 在他的音乐里,我们随时可 以感受到托卡塔式的节奏带给我们热情奋发的精神,想要充分表现这种音乐语言,就要领会作曲家的 “敲击性 ”音响元素。他的琴技超群,手指坚固, 视钢琴为打击乐器。追求金属般而又富有弹性的颗粒饱满清楚的声音。《魔鬼的诱惑》便 是他敲击式风格的代表作。

普罗科菲耶夫op4no4

关注公众号  进入曲谱商城

(二)谐谑式的创作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经常被贴上所谓的 “怪诞 ”的标签,但他本人更倾向干 “戏 谑 ”的说法,幽默诙谐是他音乐的又一大特性在他多首钢琴小品中,随处可见夸 张的力度对比,反常规拍子及节奏手法,极端音区、大跳音和尖锐的不协和音的 使用,都是他表现嘲讽风格的手段最具代表性作品如《讽刺曲集》五首,《瞬间 幻象》第 5,10,11首,以及《魔鬼的诱惑》都体现了他这一典型创作风格特 征。

(三)新颖独特的创作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独特的创新思维—— 敢于探索标新 立异的创作手法,追求音乐效果的强烈色彩感 ,又沿袭古典音乐严谨的曲式结 构,和声功能等基本特征,追求音乐的简洁,表达思想的大众化。单独在其中一 个方面发展并非难事,但是在两者之间兼顾并且要将他们做到完美统一,这实在 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普罗科菲耶夫本人正是热衷于这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完 美沟通两者之间的 “桥梁 ”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魅力。

关注公众号  进入曲谱商城

 二、《魔鬼的诱惑》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自古典乐派开始,各时代 的作曲家在和声创作手法上表现音乐的侧重点不同。古典乐派重和声功能性联系,浪漫派重和声中各声部横向线条的进行,民族乐派重 和声与调式调性色彩的联系。而印象派重视和声音响效果色彩化的丰富多变。

(一)和声理念 

在他的作品中,近似于传统和声中和弦外音的个别单音的小二度音的快速波动,在和声上造成的不协和效果,而且构成了新的和弦,以此来进行横向延伸而构成 小二度的高调或者转调这在传统和声调性理论中属于远关系调,需要采用副属和 弦之类的 “桥梁 ”进行过渡连接,但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他新奇的和声手法让复杂 的过程简单化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狭义的调性概念。将小二度关系的调性 看成具有同一 性的两个个体。由此我们看到, 作曲家从各时代作曲家那里汲取 了丰富的养料,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集逻辑性与色彩性于一体的和声思维解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和声语言集传统功能进行,内部横向 线条。多变的音响色彩和多种调式的灵活运用为一体,同时结合了古典和现代 的 多种元素,具有独特魅力 。

(二)模进技巧的构思 

《魔鬼的诱惑》就是这一理念构思的代表作之一随着作曲家创作风格的成熟他使 用模进的手法也逐渐具有个人特色代表手法主要有:隐藏模进 — — 模进 第 一 组的开始音隐藏在一个动机或短句的中部,开始一听并不是十分明显 :混合模 进— — 大的模进音组里包含着隐性小音组模进,增强乐曲的凝聚力 :大型模 进— — 采用乐节至乐句的模进,甚至出现两组模进也就是一个乐段的情况。作曲 家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索,使原本单一化的模进技法灵活多变,精巧细致,不失为他创新思维的又一 个有力表现。

(三)作品分析 

这首作品采用的是动机发展型写法,结构是呈现三部调性:主调为C大调,速度 是急板而引子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 5+6结构 开始的五个小节包括该作品的主要动机,用跳音演奏的包含半音阶的旋律, 第一部分全部使用主题 动机写成。按照陈述方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2小节为一个结构单位,四次模进音区由低到高,呈现上升趋势。第二部分同样是四组两小节的主题动机的 模进。与第一部分相同的是音区都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是调性没有回归而是为以 后的音乐继续发展起推动的力量第三部分运用时值的扩展,为四小节一组。在低 音声部用九度来发展音乐动机中部同样采用主题动机写成,但是由于中间段落的 新素材具有对比因素,所以第三部结构再现部分同样采用持续音和主题动机的写 法,两小节为一组的持续音和旋律呈现五度关系。

(四)音乐形态分析 

1.主题 动 机 写法 :全 曲是 通 过 主 题 动 机 的 发 展 手 法完 成 乐 曲发 展 的 作 曲 家通 过 模 进 ,调 性 频 繁 转 换 、紧缩 以 及 扩 充 时 值 的 手 法 来 发展 主题 动 机 .尤其 是 作 品 中 部 对 左 手 动 机九 度 音 程 关 系的 使 用 .将 全 曲气 氛 得 以推 向 高潮 。

2.二度 关 系调 性 布 局 .主 题 魔 鬼 动 机的第 一 次 出 现 是 从 C 音 开 始 .上 行 后 又 反 向下 行 .在 D 音结 束 。与 开 始 音 构 成 二 度 关 系 .这 个 二 度 关 系 作 为调 性 布 局 使 远 关 系 的转 调 和 离调 更 加 自由 .并 在 之 后 的 音 乐 中获 得 了 很 大 的 发展。

 3.平 行 和 弦 的使 用 :乐 曲 中部 展 开 段 出现 了新 素 材 .在 模 进 之 前 出 现 了 两 个 小 节 的 连 接 句 这 个 连接 句完 全 使 用 平 行减 三 和 弦 写 成 ,力度 上 要 完 成 从 pp到 sf的 过 渡 .成功 的营造 出神秘诡 异的音 响效 果 。

三 、演 奏 风 格 的 把 握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特 有 的节 奏 特 征 主 要 表 现 在 他 对 “托 卡 塔 风 ”的喜 爱 和 大 量 的 运用 “托卡塔 ”式 的律动使 音乐生机勃勃充 满朝 气 .对 年 轻 而且 激 进 的普 罗科 菲 耶 夫来说是很好的音乐表现手法。而他被称 为“敲击风格大音乐家”。

 (一) 乐 曲 的艺 术 表 现 幽 默 的特 色 在 他 作 品 中 随 处 可见 。当 代 著 名 钢 琴 家伊 曼纽 尔 ·艾 克 斯 说 过 这 样 一 句话 :“音 乐耍 幽默 是 天 大 的 难 事 。也 许 因为幽默就是俏皮 .而俏 皮通 常用语言来 表达 ”普 罗科菲耶夫在这方面的创作独 具 匠 心 .绘 声 绘 色 .他 的过 人 之 处 就 在 于 用 朴 素 的 音 乐语 言 描 绘 不 简 单 的 带 有 嘲 讽意味 的幽默。 

在 作 品 中 .作 曲 家 用 快 速 跑 动 的 音 阶 ,节 奏 、力 度 的 夸 张 对 比 ,急速 的 断 奏 , 音 符 密 集 出 现 在 大 字 二 组 .小 宇 四 、五 组 的极 端 音 区 等 表 现 手 法 ,给 人 呈 现 清 晰 的 音 画场 景 .以外 向 的音 乐 性 格 表 达 诙 谐 的 艺术效果。在《魔鬼的诱惑》中 ,我们可 以 看 到魔鬼动机从引子开始出现 .到发展部 的复杂 变化 .再到再现部 的主题 动机再 现 .最 后 是 掷 地 有 声 的 7个 音 结 束 全 曲 这 一神 秘 恐 怖 的动 机 贯 穿 了全 曲 .虽经 过 各种 变 形和 力量 上 的 变 化 .依 然 在 音 乐 发 展 中清 晰可见 ,成 为引导演奏者理解和完 成 整部 作 品 的主 线 动 机 发 展 过 程 中极 端 音 区 和 力度 夸 张 的 变 化 对 比很 有 力 的表 现 了作 品 的谐 谑 讽 刺 特 征。

(二)敲 击 性 风格 

敲 击 风格是 2O世纪 新兴 的演奏 风 格 .作 曲 家 在 探 索如 何 充 分 发 挥 钢 琴 打 击 乐 陛能 方面 有 独 到 见 解 。在 演 奏 中 ,他 追 求 声 音 的 干 爽 有 力 .以手 臂 和 手 掌 牢 固 的 支 撑 为基 础 ,用 有 力 的手 指 垂 直 、快 速 的 弹奏 。

这首作品大量运用了敲 击性演奏.和 弦 要 弹得 短 促 饱 满 干 净 而 富 有 弹 性 .需 要 手 指 触 键 干 爽 有 力 .同 时 尖锐 的 “魔 鬼 主题 ”要更加突出 ,始终保持一种热烈的、 激 动 的情 绪 。

在 主体 的展开中 ,曲家试 图在钢琴上 营造 管 弦 乐 队 的音 响 效 果 和 音 乐 气势 演 奏 时 左 手 的 九 度 音 程 需 要 借 助 于 大 臂 和 腰 上 的 力量 演 奏 .右 手 装饰 音 和 连 线 小 动 机 要 弹得 短 促 尖 锐 ,充 满神 秘 色彩 。在 这 首 作 品 中 “敲 击 性 ”演 奏 的 地 方 不 胜 枚 举 . 演 奏 时 需 要 饱 满 的精 力 和 合 理 的 用 力 方 法 。 

四 结 语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音 乐 风 格 的 独 特 之 处 在 于 不 盲 从 任何 流 派 .拥 有 敏 锐 的 音 乐 嗅 觉 和 独 立 自主 的创 作 思 想 笔 者 在 写 作 之 初 到 随 着 研 究 的 深 入 .发 现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是 一 个 多 元 化 的 作 曲 家 文 中 主要 研 究 对 象 为他 所 创 作 的 四 首 钢 琴 小 品 中 的 其 中一 首 名 为《魔 鬼 的诱 惑 》的钢 琴 小 品 ,他 早 期钢 琴代表作 中的其中一首 .其 中很多音 乐 思 维 和 创 作 理 念 贯 穿 了 他 整 个 艺 术 生 涯 并 对 其 以 后 中 晚 期 创作 都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希 望 大 家对 他 的这 首 钢 琴 小 品 能 有 一 个 全 新 的认 识 和 独 特 的 见解 鉴于 对 普 罗 科菲 耶夫 相 关 资 料 参 考 不 够 详 尽 .笔 者 能 力 有 限且 经 验 尚欠 .内容 不免 片面 与 不 足 之 处 .还 待 于 在 以后 的学 习 中逐 步 提 高 和 弥 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