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

 通灵神秀 2021-02-11

​道家思想的基础是历史和科学,不是以神话为基础的宗教。 

为什么要先讲历史,后讲科学?因为人首先要能活着,生存,繁衍,物质条件满足,才能进行精神生产活动。 

科学是精神生产活动,不能凌驾于历史,发展顺序不能搞错,这个是西方科学教的致命之处。 

华夏文明的一个特点,是漫长,然后能够延续,香火不断。华夏历史和科学的发展,交替演进,互相补充。 

华夏既有悠久的历史,更有发达的科学和文明,在这样的前提下,道家诞生。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 

在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多维条件下,天,地,人,三元完备的系统。 

简单说,就是,从地球观察天上星体,从而判断人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位置。 

木星:元始阶段,以木星为观察点的天文历法体系 

为什么第一个选择木星? 

木星可能是太阳系最早形成的行星,木星磁场最强,体积最大。 

夜晚的时候,肉眼最容易发现,有能见度的情况下,白天偶尔可见。 

木星对地球的接近或远离,都会产生巨大的气候影响,比如瘟疫的流行。所以古人首先特别看重木星。 

华国人长期观察木星,觉得木星的基调为青色,因此有 青木 一词,以东方青木比喻华夏。 

 

木星自转速度最快,不到 10 个小时。公转则慢,为 11.86 地球年。 

为了指导人民生产,华国人根据木星的这些物理数据,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理想状态木星,称为岁星。 

 

岁星取整,一岁为 12 年,并进行 12 等分,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既确定时间,也确定空间。 

比如,岁在子,表示 12 年的第一年,木星位置正北。子丑寅卯,既判断时间,又判断位置。 

华国人平均寿命 30 岁,三岁就是 36 年,所以,古人讲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相当于现在的 36 岁和 84 岁。大则壮,老子说,物壮则老。 

岁星纪年的表示方法,在一万年前,长江黄河的人口,科技和文明条件下,是完全够用的。普通人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时间对于人的内心来说,主要是一种感觉。比如在去年疫情隔离期,被隔离者,无疑觉得时间太慢,其实这就是一万年前,华国人的时间观念。 

到了夏国时代,科技和生产力高速发展,人均寿命也增加,12 年就觉得不够用,就逐渐乘 3,乘 5。 

这样,一岁,就等于 60 年。甲子,就是一岁的第一年。 

黄巾起义,张角说: 

苍天已死 

黄天当道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苍,就是青色,苍天,青天,青天变成黄天。岁在甲子,新一轮 60 年开始了。 

北极星和北斗七星:更新阶段,以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为观察点的天文历法体系 

而到了夏商时代,科技和生产力进一步发达,人口进一步膨胀,过去的时间精度不足,就要对年进行细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以什么为参考系呢?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图片 

北斗七星,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北斗七星的形状,象一把勺子,古人叫做斗,三斗勺柄,四斗魁。 

图片 

三斗勺柄呢,简称斗柄,为三颗星:摇光,开阳,玉衡,我们可以用:阳光玉,方便记忆。 

图片 

那么,知道北斗七星的概念后,华夏人就以北极星为固定点,斗柄指向进行划分。 

图片 

固定不动的参考点,引申为王者的精神观念,所以北极星也称为北辰,紫微。 

1. 那么,从时间上,随着北斗绕着北极星转,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份: 

图片 

2. 从位置上,随着北斗绕着北极星转,也划分为十二个方位: 

图片 

最后总结说,我们华夏人,是把宇宙时间观念,跟宇宙空间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从地球上不同位置,观察,木星,北极星,北斗七星,现在运行到什么位置了,从而判断,现在是什么时间。这种时空思维,比西方牛顿爱因斯坦要早一万年。 

现在西方社会科技停滞(5g 等等),抗疫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西方牛爱思想体系的局限性造成的。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明,是由人的思维先进性和落后性决定的,换一个总统,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太阳,地球,月亮:文明茂盛阶段,三星一线的天文历法体系 

随着华夏文明人口更加膨胀,社会生产力更加发达,就需要更精细的天文体系,于是,就出现了太阳,地球,月亮,三星一线的天文观察体系。 

图片 

前面说,高阳指太阳,而太阴呢,则是以前月亮的正式名称。 

以太阳为参考点的,叫做太阳历,以月亮为参考点的,叫做太阴历。 

太阳历法,月亮历法,简称阳历,阴历。 

因为月亮自己不发光,地球看到的月光,是太阳的反射光。所以,月亮历必须将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元素都考虑在内。 

月球转动是跟地球同步,因此,其自转,公转,都是 27.3 地球日。 

华夏人根据 27.3 这个数据,同样设计了一个理想的,虚拟的球体,为 28 日。 

月亮每运行一日,称为宿,或者宫,月亮转一圈,总共 28 宿。28 宿四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七。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图片 

当太阳,月亮,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三星一线,月亮全黑,为初一,第一宿 (xiù)。 

西游记讲的三星洞,就是指太阳月亮地球。 

图片 

从太阳,月亮,地球,三星一线开始起算,下一次的三星一线,并不是刚好月亮的 27.3 日,而是有一两天的差异,才会再次三星一线。 

月亮全黑(初一)称朔,全白(十五或十六)为望。 

因为 27.3 日到下一次三星一线之间,有一两天的误差,在 29 或 30,称为晦日,所以月最亮的时候,可能是十五或十六,十五二九小月,十六三十大月。 

十五月亮十六圆,这个是民谣误唱,实际上是: 

- 十五十六,月团圆 

- 十七十八,月起更发 

- 十九二十,月起亥时 

因为发音的南北差异,变异为苏,朔,塑 (sù, shuò)。天上为宿,地上为舍,这个就是宿舍,住宿的由来。 

北方游牧民族多以月亮指引方向,单于的于,黑,乌,於,恶,都是相关的。 

每月的第一宿,也理解为月亮苏醒日,叫塑日。北方,也叫塑方,北风,叫朔风。 

图片 

而古人出差的时候,日出出发,到日入,月亮升起,就住旅馆。所以,甲骨文的宿,是一个人加一张床,金文加了宝盖头,表示天空,月亮。 

图片 

以上,简单讲解了一万年前开始,华国,夏国,商国的历法发展情况。 

华夏商的人口和疆域,处在长期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历法也相当稳定。 

而从春秋开始,历法就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王公侯国制度的出现,列国可以自行制定历法,由于华夏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的差异,自然产生历法的差异。 

到了春秋末期,战国来临,因为文明的发展,需要将历法应用于精神活动。这样,历法就变得高度抽象,虚拟程度更高。 

某个公侯上台,执政第一年,就称为某公元年,第二年,就是某公二年了。记住,元是一,一是元。 

秦始皇的统一,就结束了这种百家历法各行其是的状态。 

无疑,秦始皇也没有时间从头去创建全新的历法,就是把夏商的历法,升级一下。 

汉朝推翻秦朝后,就出现了否定秦历史的潮流,因为秦制很多是沿袭夏商,就顺带出现否定商朝的潮流。 

汉朝推翻秦朝,他需要一个历史的合法性,来证明自己政权,所以,就虚构出一部左传,周礼,说,秦是非法,而自己顺应天命,继承了周。 

所以,周的各种文明讲法,其实是不存在的,都是列国自己的伟大成绩,汉朝虚构出来一个统一的周国,据为己有。 

到了五胡,五代,历法又是乱用的时代了。 

五代末期,由于气候变得异常寒冷,游牧民族无法在草原生存,就开始侵袭长城。 

经历了五代战乱之后,宋朝人感到,虽然新朝代建立,但是,长城可能是无法守住了。 

这种防御上的弱势,培养了北宋深深的民族生存忧患意识。因此,北宋的知识分子,有更深的历史使命感,勤学发奋,民族空前团结,大力发展科技和文明,复兴第二个秦朝。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然使得北宋人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总的来说,北宋的思想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努力研究自然的发展,历史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希望最终找出一个统一的规律,为华夏的未来,指明方向。 

代表性人物,就是邵雍,沈括,司马光。邵康节求道,沈括求器,司马光求写真。 

邵康节创造出了新的历法规范,而沈括则专注实现。或者说,前者研究算法,后者实现,然后由司马光记载。 

首先我们要谈,西方蛮夷的思想可笑之处。 

西方科学是建立在耶稣教体系之上的。因此,西方知识分子,就觉得人的思维无所不能,动不动就是上帝创世,然后一个又一个亿年假说,就出来了。 

道家求学,非常注重学习的变现。你不能说,三十岁读到博士,最终只能去送外卖。 

宋朝人已经算出,地球 46 亿年的生命史。但是,你不能将这一套,直接教给百姓啊,因为人生太短暂了。 

因此呢,邵康节就以宋朝的科学和文明水平为基准,以他的智慧到达的极限,划出了一个范围。 

首先,宇宙空间无限,时间也是无限。 

自然每一个物体,以他为中心的话,都是无限延伸的,时间也是如此。 

但一个人,一个朝代,他的寿命都是有限的。道家没有禁的观念,而是专注资源的有效,节省。 

道家讲,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就是讲,人寿命,时间的变现。对人来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没完没了,不了了之。 

国家应该重视教育,但是国家的任务是非常繁多的,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竞争体系,教育竞争太激烈,必然导致教育资源过剩,然后生产一大堆教育垃圾,历史教训深刻。 

因为很多读书人,天性愚笨,只是死读书,进了研究机构,然后学会骗吃骗喝一套,套科研经费,比如徐福求长生不老药,苏联的钻地一万米研究。 

还有,因为社会物质发达,读书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写日记,大粪歌图片 

秦朝并不是不重视儒家,不重视教育,而是觉得,六国贵族,混饭吃的太多了。 

秦始皇作为天子,当然只关心修长城这些事情,心神才能安定。所以,在吕氏春秋里面,皇帝祭天,是最重要的事情。 

皇帝拜天地,首先就是让自己的六神安定。作为天子,当然不可能去做焚书坑儒这种事情,无疑是李斯,赵高不会跟读书人打交道。说起来,如果秦始皇能留吕不韡,历史就不会这样写了。 

图片 

因此,邵康节制定出一个紫微体系,就是说,人类只要研究宇宙的 12×12 = 144 颗行星,就足够预判,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来说,只要 360 × 360 = 129600 年,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规律。 

就是,大约十三万年,为人类社会的一元。这不是说,二元,三元,这十三万年前后,就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说,考察的样本,取样只要这十三万年,就足够。 

在 129600 年的一元历史中,分为十二会,每会 10080 年,中国移动 图片 

半会就是 5400 年。 

以黄帝时代的前 2600 年计算,到公元 2800 年,为 5400 年,半会。 

西游记写道: 

图片 

邵康节以自己作为宇宙时间的中心,往前大约 3300- 3600 年左右,黄帝或唐尧时代,设为华夏历史元年。 

前 2577 年黄帝,到1023 年,为黄帝 3600 年。 

前 2357 年唐尧,止于公元 963 年,为 3300 年左右。 

邵康节和沈括,二人身体都比较弱,久病成良医,沈括和苏轼,两人还合作出版了医书:苏沈良方。 

邵康节生于 1011 年,有意选择在 1077 年寿终。 

图片 

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可以大体归纳出,历法的三个重要阶段: 

在人口和文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天文家,包括巫祝,祭司,从自身的工作需要,真实记录天文,天象,没有虚拟的理想天体,没有科学划分的必要。 

到了人口和文明发展中期,为了服务物质生产活动,将天文应用在各种实践活动,历法由职业的医生,工程师来制定,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你不能说,因为是农耕社会,历法就是农民能制定出来的,当然是沈括这类职业化医生,工程师来制定,就出现了虚拟的天体。 

到了更文明的阶段,统一的,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制度出现,就需要更理想的虚拟天体,对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国家级的规划。比如,历法服务于八小时工作制,等等。 

总的来说,由于华夏历史漫长,文明发达,幅员辽阔,人口膨胀,王朝不断兴衰更替。 

秦始皇时代,其人口和文明发达程度,已经能够探索地球每一个角落了。山海经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秦朝的世界版图。 

除了长江系,黄河系的历法外,南海,海南,因为常年温热的气候,在古代经书里面,也有独特的华夏分支文明历法。 

图片 

以上,大致讲解了华夏历法之后,下贴我们就可以看看,罗马人是如何在 1500 年左右,开始剽窃大明历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