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的轨迹(54)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雪岸飞鸿 2021-02-11

岁时的轨迹(54)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雪岸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平水韵

祭神本是旧时事,跪拜烧香心地诚。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处世光明加磊落,举头三尺有神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历史上的传统春节,不仅是合家团圆举国欢庆的节日,还是供奉祖先的节日,也是祭祀神仙的节日。就祭祀神仙而言,不仅仅是祭祀某几个神仙,而是祭祀众神的大节日。

当然,如今科技和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大大提高,欢度春节也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本文说说历史上春节的祭神风俗。

1992年出版的王景琳所著的【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认为,汉民族至少是古代的汉民族认为,天上有天堂,那是神的世界,有的只是幸福;地下有地狱,那是鬼的世界,有的只是种种说不出来的恐惧。书中云:”人们既然相信鬼神主宰着人的命运,也就自然尽力地去侍奉鬼神。不管是土生土长的道教鬼神,还是外来的佛教鬼神,只要是鬼神,在汉民族似乎是一概不加怀疑地信仰、崇拜。人们为鬼神盖起了殿堂庙宇。塑造了神像鬼像,将鬼神从地下天上请到人间来,跪在它们的脚下祈祷,希望自己活着不受罪,死后升天堂。”

黎亮、张琳琳所著【节令】一书云:“其实,对神的祭祀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的各个民族在其艰难的初民岁月里都曾经创造出过各自的神灵。人们祭祀这些神灵以从中寻求到与自然抗争的力量,从而也形成了各民族的祀神传统。这些传统或多或少地遗留至今。祀神,也就成了人类各民族民俗中共有的部分。但是,中国古代春节所祭祀的神仙之多,神系之庞杂却在其中显得埋深特别——这种人造神的方式在中国有着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有供奉祖先以及先贤的习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逝者已登仙界,死去的人即鬼魂,就拥有了和神仙一样超越凡人的能力。所以人们会给死者立下牌位,加以祭祀和供奉,以求得其在天之灵的庇佑。这种祭祀多以供奉祖先的灵魂为主,但也不限于此。在民间的信仰中,除了祖先以外,还有一些有着特别德行和威望,或者有着特别的经历和情感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也有着超越普通亡魂的力量。因此人们也对他们进行祭祀。这种祭祀一开始都只是在民间盛行,到了统治者发觉有利用的必要和可能时,也就何乐而不为地让其参与了进来,给这些民间的受祭者授予官方的称号。于是这些鬼魂就被正式吸收进了神灵一族,具有了和种种宗教的开创者们几乎等同的地位。”

大家知道,在旧时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一般都要祭祀神。除春节外,如:元宵节,要祭祀太一天神即帝星,祭天官大帝、拜喜神;二月二,龙抬头,要祭龙神即水神,二月还要祭土地公,花神会;二月二,或十二,或十五是花朝节,祭花神;三月三,属王母娘娘圣诞、蟠桃会和黄帝的生日,这一天也是轩辕诞辰;寒食、清明,要祭祖扫墓,还要祭祀,三月还要拜马祖庙;四月有浴佛节,放生会,城隍出巡,四月二十二药王会;五月端阳节,要祭祀龙神和屈原,还要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祟,还有关帝会,祭关帝;六月六,洗晒节,也是盘古逝世纪念日,还要祭大禹,另还要祭谷神、鲁班,祭山神,六月十六观音菩萨成道日,六月十九祭雷神;七夕,要祭祀牛郎织女等星神;七月十五中元节,要祭鬼神,还是地宫圣诞,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八月中秋节,要祭祀月神,北京的月坛就是古代专门用于祭月的场所。八月初三灶君会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古时要祭天、祭祀大火星。《吕氏春秋·季秋纪》云: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十月初一,下元节,送寒衣,另上坟烧纸祭鬼神;十一月,冬至节,要祭祖;十二月腊八节,佛成道日,此外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以及与佛祖释迦牟尼纪念日结合起来,祭祀佛教诸神。至于到春节期间的祭祖祀神活动则更频繁。等等,还有很多。恕不赘述。

而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则是一个祭祀众神的节日。【中西方主要节日文化渊源】云,春节是由(原始社会的一种习俗)冬天祭拜活动而来。在春天来临之际,那时的氏族人聚集在一起,用打猎、钓鱼和田野收获的物品来感谢自然界众神(包括山川、河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恩赐,并感谢祖先。共享美食。开始的没有固定的日期发展到在新旧年交替时开展,并形成一个新的节日叫春节。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从广义而言,春节包括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一个多月的时间。

【节令】云:“有人把春节称作年节。而年节的计算却是几乎从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就开始的。农历十二月,又名腊月。【风俗通义】对腊字作了解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也就是说腊的含义就是祭祀。对祖先的祭祀是中国的各个节日都有的,而这时人们祭祀的却不单单是祖先,而是要'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礼商。月令】云:换名话说,就是遍祭各路神仙。也就是说,春节是综合性的祭神活动。它包括祭天地各神,以及具体的财神、灶神、门神、井神、床神等等。佛家、道家的正统神仙自然不会被忘记,就连平日里阳微不足道最不受人们重视的一些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得以享用人间的香火。春节,在古人的眼内,不仅仅是新年初一那一天,而是从腊八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腊八便是年的俗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其二,历史上有供奉百神聚会图的习俗。

春节里祭祀的却是所有的神。比如除夕供奉的就是百神聚会图,也就是【燕京岁时记】里所说的每届除夕,列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神圣之全图也。这诸天神圣全图,囊括了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关公、弥勒等等,无一不全。统计起来,这些神的来历和身份极其复杂。有些是本土神,还有一些是外来的而经过改造的神。外来神多源于佛教,诸如观音、弥勒等。当然,在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这些神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已经不再是印度佛教中原来的样子,而成了中国的菩萨和佛。至于本土神,他们的来源就更复杂了。他们甚至并不出自一个统一的神系。像玉皇大帝之类是本土宗教即道教上的神,但像关公一类却是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朝代中却被封了神。也就是说人们除一边继承传统祭祀已固定下来的神外,还一边创造着新神,不断地扩大神的队伍。

其三,历史上还有家家户户专设专供祭祀众神“天地君亲师位”的神台或神柜。

在中国农村大部分地方的堂屋正壁上都树有神龛,写有神榜,上面写有牌位“天地君亲师位”,后来改不“天地国亲师位”。据传这一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神榜书写格式,一是习俗只用繁体字;二是各字有其特定的书法要求,即“天不连二(人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以后更改的“國”)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当撇(师不带刀),位不离人(位要端固)”;三是不可草书,神龛位置厅堂上席,属庄重之处,书写定当正规,切不可了草。“天”,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岀“大” 字。让人看到,天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地”,它的书写要求是“土”“也”要连在一起,根基牢稳,方称地利。“君或國”字要求囗字四边不能有缺口,寓意君谨慎开口,国度边彊牢固。 “親”字右边的“見”字,上半部的“目”四周不能封闭无缝,要留缝缺,即“親不見目”。“師”左半部顶上不能有“丿”(撇),即民间有“師不带刀”之说。 上列五者之位正当,天下太平稳当。神台或神柜上放置烛台、香炉。当然这是迷信。“天地君亲师位”神龛两边的对联,一般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横披,光前裕后。有的是: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还有的是: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祭祀“天地君亲师位”为中国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祭祖先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古人“尊天地、爱君民、重亲朋、敬师长、讲人本”之思想之体现

笔者小时家里,就在堂屋上方安放了神柜,神柜上放了香炉和烛台,在其上正中的墙壁上掛有“天地君亲师位“的神龛,当然其左右两侧还有对联,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其四,新春的对联又为祭祀有关神提供了平台。

【中西方主要节日文化渊源】云,春节,要贴春联。古时称桃符或门贴。五代(907-960)前多用两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旁。传神荼与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居度朔山一棵大桃树下,大桃树盘曲三千里,万鬼出入的东北鬼门,则由两兄弟把守。对恶鬼就苇索绑起来,让考虎吃掉。宋代以远古人们常在除夕立桃人、悬苇索,并画神荼郁垒与虎,以示驱鬼压斜。此外,在房屋相关部分墙上或门上贴相应的小条幅,以示对有关物神的祭祀。

其五,春节也是祭神与娱神相结合的节日。

从祭神的方式看一般有两种。一是祭神,二是娱神。王景琳所著的【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云:“祭神是庄严的,娱神是滑稽的。当祭神成了娱神的表面形式,滑稽便成了庄严相的内容。”

先说祭神。从历史上看,官方对祭神是特别重视的。到周王朝时,就形成了一整礼仪制度。这种影响并传播到民间,形成了民间祭神的特色。笔者小时候就接触和观察这民间的祭神程序。那就是,在供桌上摆上各类佳肴,然后点烛燃香,三叩九拜,心中默默念道,求神灵保佑一家老少顺顺遂遂,平平安安。

再说娱神。当然首先也是由官方开始。屈原的【九歌】,就是根据民间的歌舞加以改编,并提供给王室以娱神的,以求得神灵的喜欢。当然,人们在娱神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娱乐。如每年正月十五的玩龙灯。

再来说说旧时春节期间祭祀诸神之日程安排。

从日程安排上看,旧时的祭神顺序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祭灶日",就是祭祀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接玉皇。腊月二十五,换门神。腊月二十九是"祭祖日"。除夕前日,也叫"小除夕",这天"上坟请祖上大供"。腊月三十即除夕,贴对联和供神。还是诸神下界日,当日接灶神下界。放爆竹,以避山中恶鬼,迎喜神。正月初一拜祭土地神。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是汉族民间普遍信奉的神灵。商家尤为重视,多供三个财神,即关圣大帝、玄坛赵元帅、增福财神。正月初三"祭祀神明"。也称为“小年朝"、“赤狗日"。有“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之说。正月初四接灶神。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后,返回人间查户口。正月初五是“五路接财神",当日祭天公(玉皇大帝)。正月初八是“祭星日”也称“接星日"。这天为众星下界之日,人们以制小灯燃而祭之,也称为“顺星"。正月初九要祭玉皇大帝。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玉皇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要举行祭典以庆贺,来癸玉皇、道观斋天等。正月初十这天要举行“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也是厕神)。旧时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四"祭顺天圣母"。这天是临水娘娘诞辰日,临水娘娘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正月十五元霄节,灯会,祭天官大帝,祭祀蚕神。

在此,仅说说春节祭祀的几尊具体神灵,也是笔者儿时春节看到过,或听人说过十类物神。

其一是,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古代中国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其庙宇则称为“土地庙”、“伯公庙”、“福德正神庙”等。民间供奉的土地神有,远古的“句龙”、“后土”、“共工”,周朝的“张福德”,三国时期的“蒋子文”,唐代的“韩愈”,南宋的“岳飞”等。

传说农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八月十五日,为其成道升天日。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的神祇。土地公、土地婆也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土地婆称土地婆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初二日叫做'头迓’,俗称龙抬头好运来,拜天地合家欢。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因土地婆主张区别贫富,被世人认为主'恶婆’不肯供俸,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土地公原型本名叫张福德,自小聪明,非常孝顺。三十六岁时,当上了朝廷的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的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活到102岁逝世。死后三天他的容貌都不变。有一个贫穷人家用四块大石头围成一间石屋来奉祀他,没过多久,这家人就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这是神恩保佑,于是乎,百姓们合资建庙并且塑了他的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常祭祀他。也有种说法说在他死后,接任他的税官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这时,百姓们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他为“福德正神”。传统上,土地诞生在农历二月初二,不过香港有些地方定在农历正月二十日,而潮州人则习惯在农历三月廿九日庆祝。到全国各地,又会发现其它不同日期的土地诞生日。可见他的诞生日往往由人们自行决定的,这反映了这位神祇十分亲民。用我们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平易近人,为人民服务,没有架子。传说,土地神被商家奉为守护神,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保佑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土地神是功能极强的神明,是地方的守护神祇,管阴管阳,佑农商,发财福,是一乡一里之神。土地神也属于基层的神明,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是地府的行政神,它的职能可分为三项:生养万物、管理本乡、地府行政。笔者儿时就看到过乡村,几乎塆塆都建有的一上地庙。当然那只是小庙,仅供人们烧香烧纸。

其二是,财神。

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中国民间习俗中,除夕之夜人们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有人还送财神上门,到了初二还要祭财神。现在,以正月初五日迎财神最为盛行。祭祀的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赵公明、关公等;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除此以外,人们信仰的财神还有五圣、柴荣、财公财母、和合二仙、利市仙官、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等,其中文武财神的信仰最具广泛性。

武财神赵公明 亦称“赵公元帅”。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从明代中叶或稍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买卖求财为其专司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而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

武财神关公 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后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关公被商人奉为财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是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是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关公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江湖上结义弟兄,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文财神则有比干、范蠡。《史记·殷本记》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耿正直,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谏。民间流传,一次劝谏时,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称颂和爱戴。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足智多谋,帮助越王打败了吴王,成就了霸业。庆功会上独少范蠡,原来他隐姓埋名,逃到齐国。临行前给另一功臣文种留下一封信,云:“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种不信,终成剑下之鬼。范蠡在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但他看淡金钱,把钱财分散给穷友和远戚。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在人们心目中是难得的活财神。

其三是,灶神。

在这些平时并不受人重视的神里面,灶神的身份还是比较特殊的。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注重饮食的国家,他掌管着与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灶,因而也就拥有了相对而言比较高地位。虽然他住在灶里,总是被烟薰得黑黑的,灰头土脸,形象不佳,但据说他却有着向玉帝报告一家人善恶功过的职权。所以他平日虽然不怎么受人重视,但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夜里,也就是传说中他上天庭去叙职的前一天,人们就会大礼祭灶,给他供奉上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这样一来,他上了天庭见了玉帝,就不好意思再说人家的坏话了。

在对灶神的祭祀嚅楞以看到中国古代奇特的人神关系。这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接近,所以他不是高高在上不通人情的,人们用食物就可以和他好高好量地打好交道(吃在中国文化里始终占着不可忽视的分量,连和神打交道亦是如此),而另外一方面,却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弊端之大,连天上的神仙都不能辛免,也跟着收受贿赂起来。正因为这位神君如此地收受贿赂,百姓自然就对他不满,这种不满在风俗上也有表现,北方许多地方在腊月二十三吃麻糖(或者小麦芽糖,也叫关东糖),其风俗来源就是用麻糖祭灶,麻糖是一种糖分很高的食物,其特点一是甜,第二是粘牙。用麻糖祭灶,就是要灶神没法儿开口说话,即使开口说话,说的也都是好听的甜话。另一种 说法是以酒糟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灶神除了被尊称为灶君、灶王爷之外,还有一个名字是东厨司命。因为据葛洪【抱朴子】所说,灶神上天言人间罪过,罪过大的人会因此咸寿三百天,罪过小的也要减寿一日。而如果将这位神君东东口醉了,他晕晕乎乎的,就不会说太多话了。人们像打发一个贪官似的打发这位灶王爷,对神的敬畏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略带讽刺意味的调调侃。

其实祭灶的习俗起源很早,【礼记】中已有记载。最早的灶神是与火神同一的炎帝或是祝融,在民间传说中还一度是一个有有髻的女姓神(见【庄子,达生】),但随着其职权的加重和男权社会的确立,最终男性代替了女姓神。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女性参与祭灶也被禁止,所以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但不管怎么样,灶神的地位算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春节期间还有一些神,地位比不上灶君,但其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却又不可或缺,因此他们也得以在从神中占了一席之地,分得了节日的香炎。

其四是,井神。

井神是另一个物神——井神的供奉,气氛就要清雅明丽得多。井神来源于人们日常饮食所不可缺少的水。而井水在古代的许多地方都曾经是最重要的水源。所以宋代形容词人柳永的词流传之广便言有井水处皆能歌。有井水处,就意味着有人居住。井水又是极洁净清澈的,有着冬暖夏凉的物质,又是自然的赐予,因此井神的性格被描述得幽雅别致:井之精名观,状如美女,好吹很箫。还由此得了两个很是清新的名字吹箫女子和井泉童子(见【清嘉录】引【白泽图考】)【清嘉录】还对祭祀井神的仪式进行了描述:(除夕)置井泉童子于竹筛内,祠以糕果茶酒,庋井栏上掩之,谓之封井,至新正三日或五日,焚送神马。初汲水时,指醮拭目,令日不昏。  这里提及的神马,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春节节物,不单是这位井神有,前面提到的财神灶神也都有。财神的名为财马,灶神的名为灶马,这都是用于年前送他们上天庭去的。过了年之后,这些神还要回来,所以,通常马都要备两匹,另一匹就叫做回头马,供神仙返程时乘坐,当然,这些马都 是用纸做的,供奉的时候只消用火焚掉就好,却也不甚费事。

其五是,床神。

床神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与别的神不同,人们向这个神灵祈求的是安祥宁和,也就是一个到头都能睡得安稳。所以这个神灵被朔造成了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头儿老婆婆,名为床公床婆。在中国的民间信仰里这类的老年夫妻神是很多的,诸如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这些神一开始的进修者是单神,但时日一久就有了老伴。可见中国的神灵文化里的世俗意味有多么浓郁这对床公床婆也很有意思,据说床公喜欢喝茶,床婆却喜欢喝酒,所以祭祀他们的时候要茶酒齐备,谓之男茶女酒。  灶神厕神井神和床神,这些都跟古代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密不可分,是古人生活中一日也离不得的,故人们选择在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与普通泛神论不同的是,古人在赋予他们重合的同时,还以其特有方式一一赋予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性格,并且在其中表达着内心不同的情感和敬意。

其六是,门神。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当然,此外的诸多神灵也要一一照顾周到的,什么门神、财神、喜神等待,也都是各有供奉的,这是一个联结时间的节日,新旧两端都在这一点会合。因而,在对神灵的供奉里也增添了别的节日所没有照顾到的,以及在日常信仰里比较重要的那些神灵的位置。它一方面体现着中国民间信仰的庞杂和不纯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不同的宗教整合在这里,民族中各种性格,各种命运的人生也在这里得以展示。它给予人们的不仅是道德法则和重合轨迹,同时它也提示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当然,其间的功利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人的宗教观念里,纯粹的信仰是不存在的,新的祭祀神灵就和百无禁忌一样,一们一年到头忙碌着,这个神那个神的也闹不清,一年之中,或者有将某一个重要的神灵的重要的祭祀之日给忘记了或者错过了的,这时候一同补上,神灵们宽宏大量,也会既往不咎。”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 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我国各地民众敬奉的门神很多:除神荼、郁垒外,还有钟馗、岳飞、秦琼、尉迟恭、马超、马岱、韩世忠、梁红玉、薛仁贵、孟良、焦赞、赵云、包公、海瑞、文天祥、关羽、关平、周仓、孙膑、庞涓、魏征、扶苏、蒙恬、李元霸、岳云、常遇春等等。

其七是路神,即行神。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春节人们除祭祀财神外,还在大门右侧墙上贴上“出方大利”的单联,以祭祀路神即行神。

春其八是,厕神。

被供做厕神的很多,而且一直都 是美女。巧的是,其中两个故事演绎的都是在中国古老的一大多妻制社会发生的惨剧。一个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在阴暗的传说故事里,她平衡车吕后砍掉了四肢,削除了五官,置于厕中悲惨地死去。另一个名叫紫姑,也是一位相貌美丽而地位卑贱的妾,因为不容于大妇(即正妻)而同样悲惨地死于厕中。这两位厕神的存在,不但注目了平时被人们忽略的日常生活场所,也注目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里无数被陪葬进那个莫名其妙的残酷制度中的苦难灵魂。在宫庭里甚或是在所谓大户人家的后院里,这样的惨剧日复一日上演着。民间对他们的供奉显示出了下层人民对于这种苦难的可贵的同情。在后来的流传中对厕神的供奉以紫姑为多。【荆楚岁时记】已有了元宵夜迎紫姑之事。“其正月十五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至于请神的方法刘敬叔【异苑】也有记载:“世人以其日(正月十五,紫姑死于此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媚名也),曹姑亦归(曹即大妇也),小姑可出戏。捉吝觉重,便是神来。”即使做了神,她也要避着子胥、曹姑,既使在这样的节日里,迎神的气氛也难免有些阴森。

其九是,喜神。

喜神,就是算卦的人所说的吉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传说,明末清初的苏州,皆指人物葛成(葛贤)。葛成嘻嘻哈哈,常常救济穷人,常持一芭蕉扇,活脱脱一个济公再世,爱打抱不平,乐善好施,能顶天立地,是副城隍神,有难事者都求他去化解,民间称其是驱魔将军,他自己能懂易经,会算卦,曾热闹起事,惊动了皇帝,拿下了人间妖魔,使百姓万家平安。据传,当时有许多苏州画家拜见葛成,为其画像,百姓纷纷求得后,将其肖像挂在家中,欲沾喜气,祈求家中平安无难事。有人作诗云:"吴中义士气如云,留得余生代有闻。东海长虹挂秋月,丹青齐拜葛将军"。还传说曾有一徽商,敬赠一艾姬给葛成。葛成执意不与之同居,十天后,才知其家住址,遣还其娘家,并备妆助她出嫁。艾姬出嫁时,葛成呈送二只灯笼,添了喜。所以,民间逢喜事,尤其是春节,就要张灯结彩,以此祭祀。

其十是,树神。

原始人认为神灵依附于树,树就有生命,如果神灵离开,树则告死亡。又说神是树之王,无主则树枯。因此,在植物崇拜中,最高的神只是树神,树神不仅是万物生殖的象征,亦是人类繁衍的象征。树植根地下,枝叶伸向天空,自然成了天地之间联系的纽带,成了万物生殖力的主宰,它可以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被奉为远古的最高神只。此后,民间普遍存在祭祀树神祈福求吉的习俗。 主要是将古木茂林,以至于桃、柏、槐等树种视为神树,丝毫不能亵渎。每当春节到来,人们便会在树干上贴“根深叶茂”、桃李大发的单联,以示敬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