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梅毒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1-02-11

 梅毒属于祖国医学的“杨梅疮”、“横痃”、“疳疮”等范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属于性病的一种。初起时即是全身性感染,病程缓慢。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侵及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产生各种症状。有对可潜伏多年甚至终身不产生任何症状。梅毒有时可自愈,但易复发。 

  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外的生活力较低,在干燥环境中和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普通的消毒剂和热肥皂水均能在短期内使其死亡。在40时失去传染力, 48可生存30分钟,60时存活3~5分钟,100时立即死亡。但在-10可生存3小时。   

  传播途径分直接传染,间接传染、胎盘传染三种。与梅毒患者接吻、性交可直接传染。间接传染的途径有:接触被梅毒患者污染的用具、物品如餐具、马桶、浴盆、出租的游泳衣裤等。医生对梅毒患者检查或手术,不慎也可被感染。误输入梅毒患者的血液,梅毒患者喂奶等,均可引起间接传播。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称为胎传梅毒。

  梅毒的临床表现

  (一)自得梅毒(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的)
  1.第一期梅毒:大约在感后3周左右发生硬性下疳。硬性下疳通常发生于外生殖器,如男性的冠状沟及其邻近部位,女性的阴唇和子宫颈。非性交的传染可见于唇、舌、肛门、乳头、手指等处。硬性下疳初起时患处微红,以后逐渐变为硬结直径约1厘米,单个,偶有2~3个,圆形或椭圆形,呈红铜色,表面糜烂,有少量粘性分泌物,或覆盖灰色薄痂,边缘整齐。
  患早期硬性下疳时,局部淋巴结肿大,晚期则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清反应阳性。病程5~7周。下疳可“不治自愈”。

  2.第二期梅毒:
  (1)第二期早发梅毒疹。于感染梅毒后6-8周发生。其特征为:
  在发疹前2-3天有低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食欲减退。
  梅毒疹损害对称、广泛、稠密,疹与疹之间不融合。
  不痛不痒。
  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血清反应强阳性。

  二期早发梅毒疹有下列几种类型:
  玫瑰疹型或斑疹型梅毒疹。惯发于躯干前面、侧面及上肢。斑疹约1厘米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或略蒂不规则形,初起为淡红色, 2-3周后带青色或棕色。
  丘疹型梅毒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亦可见于面部和掌跖,丘疹大小不一,米粒大或黄豆大或蚕豆大,成簇排列,或排列成环形,为红铜色,丘疹消退时则呈褐色,表面可有少量鳞屑。
  脓疱型梅毒疹。较少见,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发生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脓疱,在丘疹的基础上发生脓疱,直径约0.5厘米左右,分布稠密,愈后不留疤痕。
  以上三型早发梅毒疹,均可“不医自愈”,但可复发。复发时则称为第二期复发梅毒疹。(2~4年内复发)。

  (2)第二期复发梅毒疹。形态与早发梅毒疹相似,均为全身性和对称性,但数目较少,分布范围较小,仅见于面部及四肢,或仅见于掌跖,或仅见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第三期梅毒(晚期梅毒):第三期梅毒的损害不仅限于皮肤粘膜,并可侵犯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破坏性大,病程长,可危及生命。血清反应阳性。

  第三期梅毒有以下两种类型:
  结节型梅毒疹。发生于皮内或皮下,呈成群的结节状或片块状。结节如黄豆大或葡萄大,几个到几十个,面部和四肢多见,分布不对称,排列成环形或多环形。如系片块状梅毒疹,则可能一边呈活动性,另一边呈退行性。触之坚实,呈红铜色或棕红色。病程长。有的结节型梅毒疹可被吸收,有的则形成溃疡,持续甚久。愈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和暂时性色素沉着。    梅毒瘤。初起时为皮下结节,可自由移动,逐渐向上扩大,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非常坚硬,小如橄榄,大如胡桃,圆形,高出皮面,青红色或暗红色。梅毒瘤的中心逐渐软化,表面破溃,形成圆形、腰子形或多环形的溃疡,渗出少量脓液,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梅毒瘤惯发于头部、小腿上半部外侧、颈侧、前臂、胸锁骨交界处,一般无自觉症状。
  第三期梅毒如治疗不彻底,患者的病情又可处于静止的状态。此时称为第三期隐性梅毒。

  (二)胎传梅毒
  1.早期胎传梅毒:一般于生后3周至3个月之间发生。常见的症状有:营养障碍。如消瘦,皮肤萎缩,貌似老人。皮疹。发生于口腔外围及臀部,严重者皮疹可泛发全身。皮损为深红色或紫铜色浸润性斑块,其外围有丘疹。掌跖皮肤损害多为大疤或大片脱屑。口周损害愈合后遗留放射性疤痕,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粘膜损害。多为梅毒性鼻炎,有时发生喉炎。皮肤粘膜交接部位也可发生湿丘疹和扁平湿疣。骨损害。可发生骨炎、软骨炎,导致假瘫痪。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
  2.晚期胎传梅毒:可发生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瘤。此外尚有以下特殊临床表现:8-15岁时可发生角膜炎,视力受严重影响。神经性耳聋,多在10岁左右发病。楔状齿,马鞍鼻,马刀胫。

  梅毒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等确诊。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按十六世纪初欧亚交通发展情况查考,梅毒似乎是在1500年前传入我国,先传至广东,然后自南而北广泛传到全国。中医认为杨梅疮可分精化传染(直接传染);与杨梅疮患者交媾,精泄时毒气乘肝肾之虚入里而得;气化传染(间接传染);接触病人或同厕、同寝等传染,毒从外入,内犯肺脾而成;胎中染毒。

  梅毒总的治疗原则是清血解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