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庙】河北沧州文庙:因疫关闭,管者通情

 真友书屋 2021-02-11

对于沧州庙学的记载,绥安徐时作重订的乾隆版《沧州志》卷三中称:“沧学在城外之西南隅,基址爽垲,堂庑深严,诚乐育贤才之地。乃兵燹之余,尊经一阁,刼灰莫问,而诸生号舍亦頺然灌莾中,非次第而更新之,曷以彰圣天子文明之化哉。”

此处提到了沧州庙学原处在城外的西南角,于此处建庙学的原因,乃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土地干爽。经过一场战争,文庙被毁。乾隆初年,徐时作任沧州知州,他在任期间,恢复了庙学,同时对于沧州庙学的历史以及后世沿革,他在《志》中有如下简述:

明初,州判纪惟仁择城外大南门西小南门东幞头之处,申请建立学宫。宣德六年,知州刘谨、学正潘振增修。正统八年,巡按御史丁澄、知州上官仪增修。嘉靖十三年,盐院邓直、𨜮运使郭五常重修学庙,开扩街道。二十七年,知州左翌重修。万历中,知州李梦熊重修,丙辰,知州李腾蛟重修。

徐时作称沧州庙学在明初时由州判纪惟仁所建,之后历朝都有增修。但是,沧州庙学的创始时间究竟为何时,其并未点出。马振芳主编的《沧州市卫生志》中说:“文庙亦称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始建于明朝初年,是供奉及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其后殿明伦堂曾于1946年被辟为防疫委员会办公地址。沧州解放后,于1949年9月在该处成立了沧镇卫生所。以后卫生所搬迁,文庙改为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在文化大革命中明伦堂幸免于难,现保存完好。”

此处亦称沧州文庙创始于明初,看来这种说法也是本自乾隆版《沧州志》。因此,《沧州风物志》编写组编的《沧州风物志》中说;“孔庙始建年月已无可考。据《沧县志》载,明初创修规制渐备,由明、清于民国初年经过十七次修建。”

编写组的人认为该文庙的创始时间应当早于明初,只是如今已查不到确切资料,故只能引用《沧州志》中的所载。其点明其实到明初时,该文庙的规制已经渐趋完备,因此想说明文庙的创始时间比明初要早。

对于该文庙后来的状况,《沧州风物志》中写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之后,这里一度兴办起礼学、义学、书院和乡村师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兵荒马乱,战争纷纭,沧州沦为日寇统治区,文庙大厅几乎常年关闭。只是在日伪合流后,于每年祭孔日才有短时间开放。1947年沧城解放后,这里便辟为群众文化艺术馆。1956年将大成殿改为图书馆,前殿、中院两配厅为文化馆。十年动乱中木结构牌楼式大门被勒令拆除。1984年文化馆更名为群艺馆,同年图书馆迁至河西新建图书馆大楼,这里全部成为群艺馆。”

近几年来,沧州市多次召开推广阅读以及与藏书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每次参会之时,我都想去沧州文庙探访,然会期安排得太紧,来不及抽空办私活。2020年9月4日,我借天津开会之机,特意绕到沧州去探看沧州文庙。

但事先我了解到沧州文庙因疫情暂时关闭,本想找当地朋友予以疏通,但虑其我仅是从此路过,乃是一位不速之客,故想自己解决此问题。在网上查找一番,竟然找到了沧州文庙的服务页面,给那里去电话,与接电话的先生讲清自己要拍文庙的原因,此人耐心地听我讲解之后,同意了我的请求,他说自己不在文庙,但他会给文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我的情况。

遇到这样的好心人,乃是寻访中最幸运之事。我给他打电话时,距离沧州还有几十公里,又行驶半个多小时,跟着导航来到了沧州老城区。文庙的侧旁有一个中型停车场,但车位已满,我想停到便道上,然临街的商户一一拒绝,无奈又返回停车场,在那里等候十余分钟,终于等到一个车位。

棂星门

从停车场走到文庙门前,此处以棂星门作为大门,其前方还有广场及牌坊,然此时太阳已偏西,我担心工作人员要下班,于是决定先拍院内情形。此处大门关闭着,敲门之后,出来一位男士,他告诉我近期不开放。我正准备向他解释,从院中迎过来一位女士,她问我姓名,我报上后,女士跟那位看门人说,馆长已经来过电话,让他进来参观吧。

未成想之前接我电话之人是馆长,他能允许我来此处添麻烦,着实令我感动。这位女士又说因为是疫情期间,手续还要按程度办,她让那位男士带我进入旁边的一个小屋,先在登记簿上写上个人信息,而后再扫健康码,同时提醒我拍照过程全程要戴口罩。能进来已是不易,我当然全盘接受。

泮池及状元桥

护栏全为汉白玉

第一进院落的正中乃是泮池和状元桥,其规制颇小,只是单拱石桥,泮池的面积超不过十平米,且全部为新建。泮池的护栏以及状元桥栏全部用的是上好的汉白玉,此刻阳光西斜,照在这洁白的石头上,隐隐地有一种透视感。

戟门

名宦祠

泮池后是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但这些房间都关闭着。我准备到后方参观,那位女士提醒我,大成殿后面为办公区域,那一带不能拍照。

大成殿

孔子及四配

第二进院落的正房则是大成殿,从外观看过去,该殿面积不大。其月台也是窄长条,在祭孔的时候,恐怕月台上无法进行乐舞。大成殿内正前方端坐着孔子,两侧是四配,皆无神龛。孔子看上去是年轻时的形象,其塑像前还摆放着神位。这五位圣贤前面摆放着供桌,上面摆满了祭器。

七十二贤

祭器

七十二贤分为两组,两侧墙上各有三十六位,他们分三排嵌在墙上,每人一块木板线雕,第一排涂成红色,下两排为蓝绿色,但另一侧墙上的三排木板全为蓝绿色。如此推论起来,红色的那一排应当是十二哲,木板下方还有他们的木主,木主的数量是否有七十二个之多,我未来得及一一细数。

梁柱结构

大成殿的梁柱结构乃是传统制式,只是未做藻顶,通体刷了红油漆。从细节处理上看,该殿在施工时颇遵古法。

后院

碑廊

接着到后院去探看,这里也是仿古建筑,处在正前方的是明伦堂,两侧还有其他配房,这一带还有碑廊。回来后查资料,这里原本有一块《州绅刘公重修文庙碑》,吴丕清所撰《河北回族古籍总目提要》中对该碑有著录,然文中称:

清光绪十七年(1891)立于河北沧州文庙。壬子科副贡生王培新撰文,癸西科举人永平府教授桂蔚书丹。原碑已佚,碑文载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沧县志·事实·金石》。碑记主述沧州回族名绅刘凤舞(1816-1893),字韶仪,独资重修文庙事。

明伦堂

看来这块碑已经丢失了,然而《总目提要》一书中却收有该碑的照片,不知这块碑流落到了河处,但是它对沧州文庙的建设史却颇有价值。吴丕清在《提要》中写道:“沧州文庙兼设学宫,始建于明代,其制深廓而壮伟,世代登贤书、捷南宫者蝉联不绝。但因历年久远,风霜剥蚀,雨露摧残,虽前人屡加修葺,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仍为瓦断垣颓,势将倾圮。回族乡绅刘韶仪见而悯惜,禀明州官,独立捐资,鸠工修理。自大成殿东西两庑以迄垣墉,悉兴筑之。从是年二月初至翌年十月,历时近两年,始告厥成。”

下马石

这位刘凤舞确实是一位贤达之士,他独自出资,经相关部门同意后,对沧州文庙做了彻底修复,此次修复时间长达两年之久,而对于其修复的细节,《提要》中引用该碑文如下:

棂星门、戟门各门及崇圣祠,名宦、乡贤、忠义、节孝等祠,更衣厅、省牲所、泮池、泮桥诸处,并庙前文明坊、两学署,兴者修之,废者创之,亦皆焕然一新。

科举展

最后一位状元

一步一步往上爬

旧匾                  号舍

重新回到前院,在这里看到两庑办成了古代科举展览室,里面以展板的形式介绍着沧州历代科举名人,其提到的第一位就是刘春霖,旁边的介绍牌上称他是“第一人中最后人”。因为他是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想来这是沧州人的骄傲。余外,其他的展板分别介绍着多位历史名人,当然名气最大的当属清代的张之洞,虽然他不是状元,但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这里还介绍着科举的程序,看来在那个时代,能够金榜题名,各个都属人中之龙。

奇特的名称

讲堂

与此室相对的一面乃是东庑,而今挂的匾额是“群言治要大讲堂”,另外还有“幞城杏坛展览室”,此室布置成了讲堂的模样,其墙上展现着沧州历代书院的介绍文字,浏览过去,竟然大多未曾听闻过,由此而让我获得了不少书院的信息。

关门

广场前的牌坊

匆忙间半小时过去了,里面的工作人员喊我出来,说要关门了,我在门口感谢了他们所给予的帮助。而后走出棂星门,穿过广场,前去探看那个大牌坊。此牌坊三开间,正中写着“沧海文明”,两面则是“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