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验报告:      ...

 平安健康LZJ 2021-02-11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验报告: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多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使用促胃动力药、消化酶抑制剂、抑酸药,精神因素明显者可加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虽可获得短期疗效,但常常缺乏明显的逆转性,部分患者较易复发。多年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有效地阻止甚至逆转癌前病变。
中医学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因其主症多表现为脘腹部疼痛、痞满不舒、触之无形,属于中医学嘈杂、虚痞、胃脘痛、痞满等范畴。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大多数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但由于本病较顽固,病程较长,许多患者不能按疗程坚持服药,导致效果受到影响。今
报告2例治验病例,以飨读者。
    【病案1】:王某某,男,57岁。2020年4月14日 初诊:胃部灼热加重1周,胃痛胃胀,不能侧卧,食欲可,睡眠一般,大便日三次左右,带有白冻。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有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病史。2018年4月12日市人民医院胃镜病理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肠镜示:溃疡性直肠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来求中医诊治。
     处方:半夏、陈皮、黄连、吴茱萸、公英、枳实、厚朴、红藤、海螵蛸、黄芩、元胡、玄参、石斛、葛根、白头翁、秦皮、白芍、槟榔、党参、乌梅。 
      按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月,诸症基本消除,胃痛胃胀不明显,惟大便仍稀薄,日二、三次,不带浓血粘冻,其他如常。7月21日胃镜报告:胃窦粘膜光滑,色泽红白相间,未见溃疡及新生物,蠕动正常。检查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病案2】:梁某某,男,67岁。2020年8月4日 初诊:食欲不振加重半年,胃痛胃胀,口干口苦,7月5日市人民医院胃镜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C2),胃角胃窦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可见黄色瘤。全身无力,腿酸,头晕,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涩。
     处方:石斛、玄参、莪术、公英、枳实、 厚朴、黄连、鸡内金、白花蛇草、半枝莲、 海螵蛸、陈皮、茯苓、 半夏、 白芍、 柴胡、生姜、 党参、丹参、白术、 炙甘草。
     经近2月中医中药治疗,9月29日胃镜检查报告:胃窦粘膜光滑,红白相兼以红为主,结
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胃脘胀满疼痛,嗳气症状明显,直接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因外邪犯胃、七情失和、饮食失调等致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等,对其胃黏膜血运造成障碍,营养相对匮乏。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重要关联,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气以通为用。病久则气机失于通降,脾胃之气滞塞,气血运行不畅,邪毒淤结于胃。久之气滞津停生痰,气滞血停成瘀血,气郁化火成郁热,热灼津伤致阴虚,形成“痰”、“瘀”、“热”、“虚”的病理产物。如果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或者生活习惯不合理,经常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直接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治愈难度更大。
  处方以二陈汤健脾利湿,和胃降逆;左金丸辛开苦降,制酸止痛;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清热解毒,凉血止利。更加公英、红藤清热解毒,修复胃黏膜糜烂。乌贼骨抑酸明显,枳实、厚朴理气宽中,玄参、石斛滋阴养胃。丹参、莪术活血祛瘀,白花蛇草、半枝莲清热解毒,二药是临床常用抗癌药对。
  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阻断、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不良反应少,特别在本病发展阶段及后期起到扶正培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通过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重视后天之本,以调节气血为先,恢复脏腑功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重视辨证,又强调辨病,贵在扶土健脾,兼顾他症,随证配伍,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巧妙融会贯通,故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