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慕蓉:《愚公移山》很可怕,建议移出课本,她的理由你赞同吗?

 大师兄666999 2021-02-12

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以及一个人,想要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离不开精神的力量,特别是在这个高速发展、处处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锲而不舍,自立自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候,我们便要发挥“愚公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再接再厉。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所推崇的“愚公精神”,却突然遭到了诗人席慕蓉的反对,她甚至公开表示,《愚公移山》很可怕,建议移出课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的理由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愚公移山》的内容,这篇课文改编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所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家住北山下面的愚公,苦于山区的阻塞,大家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便召集全家人,准备挖平眼前的大山,这样就能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提出这个想法的愚公,已是90岁高龄。

河曲的智叟听闻这件事后,便嘲笑愚公的不自量力,认为以他的力气、残余的岁月,别说眼前的大山,恐怕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但愚公却并没有因此退缩,他表示:就算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那座山,却不会增高变大,为何会挖不平呢?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下令移走了那两座山。而列子则想通过愚公的行为,来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并告诉世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时至今日,《愚公移山》的精神对于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席慕蓉便开始举办画展,70年代,她开始醉心于文学创作,《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均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席慕蓉的作品,多围绕着爱情、人生、乡愁展开,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既有甜蜜,又有忧愁,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她的爱情观,影响了无数年轻的读者,成为一代人的成长回忆。那么这样一个温柔细腻的人,为何会强烈反对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愚公精神”呢?

这还要从席慕蓉当年的一场演讲说起,当时席慕蓉受邀来到南开大学做演讲,一位学生提问:

拯救生态的过程中,价值的作用更大,还是技术的作用更大?

席慕蓉答道:

如果我们的心是贪婪的,文明的归宿恐怕是可怕的。我们一直要更便利、更快、更豪华,所以才会出现开采露天煤矿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作为一名环保爱好者,席慕蓉又说了许多关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事情,聊开了以后,席慕蓉也开始有些“跑题”,她突然提到了语文课本上的《愚公移山》,席慕蓉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一种从古至今,人们强行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如愚公强行要挖平大山),而不是人类尊重环境的理念,也就是所谓的“人定胜天”。这种精神,非常不可取,它或许会对学生们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人类更应该有“对地球退让”的意识。

说到激动处,席慕蓉感叹道:《愚公移山》太可怕了,建议将它移出课本。

其实,若是结合席慕蓉发言的前提和背景,便不难发现,她之所以这样说,出发点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并非完全否定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此,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