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很多麻雀竟然都是进口货,本地品种去哪了?老人终于说出实话

 地理那些事 2021-02-12

麻雀是我们如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类,经常成群结队或到田间地头觅食,或休憩于电线、树枝上,无忧无虑好不快活。

由于麻雀营养价值高,有补肾益精之壮阳的效果,“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里这样写道:“雀肉冬三月食之,起阳道,令人有子”,可见麻雀有关的美食,例如麻雀粥、炸麻雀等在吃货们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如今,麻雀已成为了一种保护动物,我国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麻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中,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则于2013年将其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因此不要捕食麻雀等鸟类,否则将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很多麻雀,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麻雀不太一样,后者均为本地品种,而前者有很多是“进口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本土麻雀曾一度濒临灭绝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发展基础都比较薄弱,各项建设百废待兴,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全国掀起以除害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灭四害”由此拉开帷幕。

由于苍蝇、蚊子等都是细菌和病毒的携带体,对国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并且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尤其是麻雀最“猖狂”。

有人之前做过简单的估算,一只成年麻雀平均每年要吃掉约3.15公斤的大米,按此推算若每消灭100万只麻雀,就能省下2万~3万人的口粮。就连生物学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建人就曾发表题为《雀是害鸟无须怀疑》的文章,文中强调:“麻雀是害鸟,害鸟应当扑灭,不必犹豫”。

然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灭四害”运动中,由于苍蝇、蚊子、老鼠环境适应能力强、善于藏匿不易捕捉,并且自身繁殖能力非常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直到现在仍然“霸榜”“四害”的前三位,即便是现如今美国通过释放7亿只“携带自杀基因”的雄蚊与野生雌性蚊子交配来阻断蚊子繁殖都无济于事。而麻雀却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因为麻雀喜欢在人类居住或劳作的地方筑巢,例如屋檐、田间地头矮小的灌木丛里,加上麻雀胆小且飞行时间一般只能撑几分钟,因此很容易大量捕获,甚至连鸟蛋、雏鸟一窝端,并且可以通过制造噪音、晃动旗子等方法让麻雀无法落地,只能保持飞行,最终因饥饿和劳累而死。

据记载,围剿聚歼麻雀运动首先从四川省展开,而采取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许多围剿麻雀的“先进经验”还被“峨眉电影制片厂”等拍摄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其中“吆喝法”能累死麻雀,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很快就在全国推广,一时间天津、哈尔滨、杭州、长春、镇江、北京等城市纷纷效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报出的捕杀麻雀的总数高达19 .6亿只,其中四川全省有一次仅用了3天时间就捕杀了1500万只,另外还毁掉8万个麻雀巢、掏出35万个雀蛋。

可以说,在当时那个年代,真是有多少麻雀民众就处理多少,有些地方还别出心裁制定了如“全天看到麻雀2只以下者,只是‘基本无雀’,并不合格”等评价标准,因此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曾经随处可见的麻雀急剧减少而濒临灭绝。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方为了“邀功请赏”,竟然把乌鸦、鹭鸶、老鹰等鸟类,以及豺狼虎豹熊黄羊等动物也当做“害”而大肆捕杀,许多动物也经历了一场浩劫。

但是近20亿只麻雀被捕杀后,人们发现由于虫害严重,粮食反而出现严重歉收的现象,这时候才意识到麻雀是许多昆虫的天敌,由于失去麻雀的制衡许多害虫,尤其是蝗虫便大肆繁殖,大量农作物遭受虫害。村里的老人说,粮食的减产和三年自然灾害也引起我国建国后最严重的饥荒。

由于国内的绝大多数麻雀已被“赶尽杀绝”,要想弥补这种损失,仅为麻雀“平反”还不够,为了迅速扩大麻雀的种群数量,最后不得不从前苏联进口麻雀。

我国到国外“进口”麻雀

麻雀飞行时间短,不适合长时间飞行,属于一种留鸟,在全球范围内共有27个品种,其中在我国有5种,其中家麻雀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为了修复生态链而从前苏联进口上百万只麻雀到国内。

而从前苏联进口的“麻雀”是西伯利亚树麻雀,虽然这个品种的麻雀与家麻雀都属于麻雀,但是树麻雀体型偏小偏瘦,且警惕性更高飞行更快一些,并且这两种麻雀之间没有进化出生殖隔离,因此大量树麻雀的到来,也使得本土麻雀的基因被污染,本地纯种麻雀数量越来越少,相反进口品种越来越多了。

树麻雀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我国本地纯种麻雀分布较广,且自然条件下除冬季外全年均可交配繁殖,每次可产4-6枚卵,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加上已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录,种群数量得以稳定,没有被灭绝的风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