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雀——从坏鸟到好鸟

 洛水拾贝 2019-01-23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谁能想到,今天自由自在、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的麻雀,也曾蒙受过巨大的冤屈,受到过无情打击。它们虽然体型很小,貌不惊人,但它的案子却惊动了中央。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叶,麻雀因为总在农田出没,涉嫌偷吃生产队的粮食而被戴上''四害''分子的帽子。

(以上2张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粮食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是多么的重要。这种与人类争食的小鸟引起了高层的重视。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把麻雀定性为“害鸟”,明确指出''麻雀也是农作物的大敌。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是我们征服疾病和消灭危害人类的害虫害兽害鸟的一个重要步骤'',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消灭''四害''的任务。由于涉及到粮食问题,消灭麻雀显得尤为急迫。

地方政府号召人民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行动,参加对麻雀的围剿。人们排成长长的一排,敲着锣、打着鼓、放着鞭炮,逐村接力,轰赶麻雀。受惊的麻雀只能不停地往前飞,得不到片刻的喘息,直到飞不动坠地而亡。集中行动之后,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很难再见到麻雀的踪影。

(此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一年后,各地的农作物开始出现大面积虫灾。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麻雀可能是虫子的天敌,麻雀一案可能办错了。

鸟类学家郑作新利用一年的时间解剖了八百多只麻雀,试图搞清麻雀的食物链条。结果他发现,麻雀只是在秋季谷物成熟时才飞临农田,掠食粮食,其它季节,它们主要以草籽和昆虫为食。陆续出现的病虫害可能与麻雀数量骤减有关。然而,由于麻雀一案是高层定的,这一结论虽然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却并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回应。

1959年11月27日,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就麻雀问题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说:''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报告指出,生物学家主张消灭雀害,并不是要消灭麻雀这个种群。两天后,毛主席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60年3月,在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文件时,毛主席明确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至此,蒙冤两年之久的麻雀终于恢复了名誉,正式获得平反。

现在,落实政策后的麻雀被部分省份指定为省级保护动物。难以想象,一只小小的麻雀,由平凡的小鸟变成''害鸟'',又从''害鸟''变成''好鸟'',其过程竟是如此曲折。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