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有哪些作用和用途?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拮抗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其本身并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必须经过肝药酶代谢活化,才能生成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代谢产物,适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近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还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氯吡格雷至少需要服用6-12个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联合。 氯吡格雷餐前服用好还是餐后服用好?早晨服用好还是晚上服用好?氯吡格雷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下明确指出,推荐剂量为75mg(1片),每日一次,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但是有临床研究证实,食物对氯吡格雷吸收有明显影响,与餐前服用氯吡格雷相比,餐后服药可促进其吸收,升高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因此,推荐餐后半小时服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具有强大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可逆转,且作用持久,影响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每日服用75mg(1片)氯吡格雷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用药3-7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使40%-60%的血小板受到抑制,随着血小板更新,其正常功能才可恢复,停用氯吡格雷5天后血小板才能重新聚集,抗血小板作用最多可持续7-10天,因此,氯吡格雷早晨或晚上服用均可。 服用氯吡格雷需要注意什么?服用氯吡格雷时,如果发现漏服,但距离常规服药时间未超过12小时,应立即补服75mg(1片),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片,如果发现漏服,距离常规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则不需要补服,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75mg(1片),且不需要剂量加倍。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须由医生评估,必要时应在术前7天停用氯吡格雷,以免诱发手术出血。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在体内需经过肝药酶CYP2C19代谢转化为活性产物,才能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有大约14%的中国人肝药酶CYP2C19功能缺失,即为慢代谢型患者,不能完成代谢转化或转化率很低,服用氯吡格雷无效,明显增加心脑血管血栓事件风险,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应检测基因类型,慢代谢患者需要增加氯吡格雷用药剂量或者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可以隔日服用一次吗?大家要知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使血管内壁变得非常粗糙,血小板很容易在粗糙的血管内壁聚集,形成斑块,从而导致血管局部狭窄,发生器官缺血,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将血管堵死,就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丧失,增加致残和致死的风险。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果断断续续地服用,势必会影响影响其血药浓度,降低预防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氯吡格雷,不推荐隔日服用。 氯吡格雷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阿司匹林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血小板药物,它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5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