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

 木香草堂 2021-02-13

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我觉得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人都是放松的,轻松快乐的。学习亦然,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也才得以保障。

如何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快乐得到激发与释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这是你提的问题,点名权应该是你的。”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自然会热爱学习。学习的快乐的产生其实不难,只要老师多把课堂的控制权交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是快乐的。

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请谁帮你解答这是你的权利。”学生就会兴致盎然地请他想请的人帮助解决,其他学生也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时的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自己在述说疑惑,他们自己在请求帮助;问的是孩子,说的是孩子;提问者肯定听得特别认真,解疑者自然说得特别来劲。老师似乎都已成为多余的旁听者了。

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点名大权掌握在老师一人手中的定势,而学生呢,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谁不喜欢做主人呢?而且这种方式对学生提问兴趣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暗里偷闲,省下口舌工夫,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诸如表达能力、听辩能力、判断能力,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试想,在那么多举手的同学中要选出一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又要听出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这对孩子来说是既有乐趣又有难度的,如果锻炼机会多了,学生得不到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老师说一句“请你自己点名吧”是简单的事情,但并不代表着学生自己真的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想学生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得到发展,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点名权”。在教学中我发现并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现象:

现象一:一些学生为了体验当“老师”点名的乐趣,经常会提一些简单的,他自己转念一想就能得出答案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提的问题他已经知道了。这就是学生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重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的现象,其中也折射出个别学生思维的惰性。为此,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刺激他的积极思维。

我的做法时:提问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学生自学后在课本上提问,这时我常对全体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提的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果真的不能,我们大家帮你。”学生是很聪明的,我发现,过了一会他们书本上的问号会少去一些。第二轮我请学生分小组提问,自主、先行探讨,难度中等的问题在这一轮中得到了解决,同时一些难点问题显露出来。这样之后,我再请学生把各自组内的重点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这时问题的数量已经很少,质量已经很高。

记得那次上《风娃娃》这篇课文,一位女生在书本上划划写写:“请问风娃娃来到广场上,看到了多少个小朋友?”这其实是一个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够回答,而且任何一种答案都是正确的问题。如果把“点名权”给了她,这个问题的争论肯定是非常激烈,同时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上课总共40分钟,分分宝贵,说真话我是舍不得学生把学习时间和思维让位给这个问题的。为此,我于她进行单独对话,我先肯定了她好问的优点,然后问她:“你现在再想想你的问题,看看图,能想出答案吗?”女孩点点头说:“可能有很多小朋友吧。”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是广场上,肯定有很多人的,而且小朋友都喜欢放风筝。”我连忙夸奖她会动脑。像这类问题完全可以在底下解决。

同样,有个别学生天性使然,不喜在大庭广众中发言,我们就要在背后推扶一把。一次,我发现一位女孩子在书上划写道:“浅水洼里的小鱼有什么作用?”看到问题,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问题有什么好问的。再一想,怎么没作用呢?不正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让我们看到了小男孩的爱心吗?我就点名让她提问。没想到她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热情,答案是五花八门却又各有道理,经过引导,有的学生甚至说:“小男孩捡鱼扔鱼,是因为他知道对小鱼来说,它也是一条生命,只要是生命,活着就有它的意义。”“生命是平等的。”多么深刻的话语呀!这个问题让女孩很高兴,学生很兴奋,我不仅为自己的伯乐之举而自豪。

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

现象二:因为点名者只能请一名学生作答,这同时,其他学生在干什么呢?没有很好的自律能力,对学习没什么大兴趣的学生,还有因为没有被点到,或因为生气,或因为无聊的学生这时肯定到达了另一个自由天地----走神,游离课堂。怎么办呢?

我的做法是:“学会倾听”的常规教育和“请你自己再点一个”、“请你提问”三手抓。如何“学会倾听”我多采用“榜样示范法”,让那些善于倾听的学生现身说教。同时,因为有些问题,一两个学生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提问者还不明白就会说“我再请--帮帮我。”这样也能较好地吸引一些游离在走神边缘的学生。有时,我会使用“请你复述(转述)”把走神者引回课堂,再给他“点名权”,尝过了个中快乐,走神现象就少了。当然低段教学宜多肯定少批评。

现象三:一些学生只图享受“点名”的乐趣,点完名,在他人解答时,不用心听辩,没有真正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就停止了思维。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我的做法是:“现在能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吗?”学生如果仔细听辩,很容易就可以复述出同学的解答,思维能力再强一点的学生,被同学点拨后能举一反三,问题迎刃而解。没仔细听辩的,当然支吾无言。我就会严肃地直言:“你没有珍惜自己的点名权,也没有尊重同学,你自己想想该怎么做吧。”然后让他再请一位同学解答,他自然痛改前非。

不过,有的问题确实很有思考价值,学生不能彻底解决,提问者即使认真倾听也不能明白就里,有时甚至学生的集体思维也很难正确地解答。这时,我们就必须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

二、“老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我们智力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

我的做法是:当学生的语言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我就会说:“老师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吗?”对此,学生当然是万分同意的,他们善良而可爱的心灵怎经得起老师如此温和的商量呀。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人教版第二册的《识字8》,这是一篇写爱护动物的拍手歌,介绍了很多动物名称。我临时想到:这些动物好象可以分类的。就随口说:“同学们能找出拍手歌中的动物并给他们分分类吗?”大部分学生按飞禽走兽分类,一位平时就思维很活跃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我如果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走的分,孔雀、锦鸡和老虎、熊猫是一类的。”我没想到他会这样分,一时又想不出这样分类错在哪里,只好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也感觉到了这样分的别扭,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孔雀、锦鸡是有羽毛的,老虎没有,他们不是一类的。”该生反驳:“我不是按有没有羽毛来分。”有的说:“孔雀、锦鸡的个子小,老虎、熊猫的个子大,不是一类的。”该生又反驳:“请你听清楚,我不是按个子大小分的。”有一位学生说:“孔雀、锦鸡是有翅膀的,老虎和熊猫没有。”该生坚持己见:“我不是按有没翅膀分的。”同学们都无话可说。在他们的争论中,我渐渐理出头绪,特别是那位说到“翅膀”的学生点拨了我:对啊,禽类、兽类是按有无翅膀的主要特征分的,科学的动物学分法是没有天上飞、地上走的分类的。这时,我就说:“老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吗?”孩子们是鼓掌欢迎。我说了我的观点,提出特别分类的学生终于明白了科学的分法,他信服地坐下了,其他学生也向老师投来敬佩的目光。

老师在课堂上独统威严的日子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具有师生平等意识的老师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增进师生感情。

走在新课程前列的我,感觉到如何让学生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实效得到提高是个研究不透的课题,但我想,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自由天堂,思维碰撞的激烈战场,学生一定会慢慢习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也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