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 大年初二,这些习俗一定要谨记!

 风饕虐雪 2021-02-13

 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风俗。这一天汉族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初二都有哪些习俗?


习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习俗二: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猪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

习俗三: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二都吃什么?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说起“回娘家”,老歌《回娘家》绝对是很多人最朴素也最温暖的回忆。歌里头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是那个年代女婿们给丈母娘准备的大礼。

这首歌说明回娘家也不是说回就回,据说回娘家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回娘家为什么必须在初二而不能初一呢?
迷信观点

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会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

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就是这样一个个的风俗、传统、甚至陋习,合起来组成了年。

历史故事

初二回娘家这一传统习俗相传与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马秀英教育女儿有关。

朱元璋坐天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惟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亲生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皇母后一道欢欢喜喜过大年不可。历来对子女管教极其严格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敬公婆,体贴丈夫。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乐得像个孩子似地正在皇宫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打发走,今儿一早你们倒又来了,便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郎鼓。

朱元璋大怒:“我当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地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在家待一天伺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说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

打那时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成了一种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传统观点

还有观点说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贫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且过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婆家便忙着各项年节礼俗和拜年祭祖等事宜,做媳妇的如果只顾回娘家而不帮忙,就有失晚辈的职责了。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初二回娘家是娘家人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坏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让媳妇回娘家,所以才定这样的风俗。


回娘家习俗都一样?
各地习俗翻翻看

不同的地区回娘家的时间也不同。在“破五”之前,内陆地区过年一般只过正月初一这一天;而在沿海地区,大年包含了初一初二两天,女儿要在初三这天才能回娘家探望父母。在中国陕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关,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

当然,也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如果大年初二这天是立春,民间也流行着一种说法——打春闺女不回娘家。因此如果这一年的立春恰逢初二,有些年轻人也会衡量回娘家的时间。



其实过节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回婆家,都应该和和美美、欢欢喜喜。孝敬父母也不能只在过年时才重视,子女平时应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多与父母交流,平时的孝道做到位了,双方的父母也更能够理解,欢欢喜喜的春节才不失团圆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