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烧8日不退,两副中药体温正常,很多人不知道退烧是中医的优势

 新用户32074091 2021-02-13

患者:孙某, 男,25岁

现病史:2015年8月4日初诊,患者发热8天,每日体温持续在38.5℃—39.3℃之间高热不下。问诊得知因开电风扇睡觉引起,曾在某三甲中医院做胸片、CT等多项检查,诊断“肺炎”,8天来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既用了抗生素及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也用了汤剂,经人介绍找到我。

患者:舌红边尖红刺,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患者平素体健,近8天患病,以发热为主症,结合舌苔厚腻,证属湿热蕴结。

处方:小柴胡汤合达原饮方加减。

柴胡10g 黄芩15g 陈皮12g 炒白术12g

槟榔10g 知母10g 草果12g 生薏米30g

双花12g 连翘12g 薄荷后下15g 炒莱菔子18g

3剂 水煎服 日二次,并嘱患者家属当天即煮薏米粥频服(薏米开到汤药中量不宜过大,否则成浆糊了)。

按语:

患者高烧8日仍不退烧,根据详细辨诊,施于上方。家属心急如焚,追问我服药后何时能退烧?我说两剂药后应该可以退热。在场学生均吃惊,因为我一向治学诊病严谨,此次竟如此果断,大家不禁好奇疗效如何。

患者于当日下午17:30就诊后,当晚服药,次日下午14:00左右,体温已降至37.4℃,又进一剂后,体温正常,一周后随访,高热痊愈。家属感激不尽。

其辨证为湿热蕴肺。处方为小柴胡汤加减,方以:

柴胡12g 法半夏10g 黄芩10g 芦根30g

党参10g 苦杏仁10g 桔梗12g 蜜百部15g

葛根30g 羌活15g 藿香10g 炒薏苡仁15g

藁本10g 荆芥12g 白芷15g 紫苏叶15g

同是辨证湿热蕴阻,为何可以两剂退热?学生不得其解,我解释,患者病初即见里热见证,且传变迅速,证属温病。叶天士《温热论》中有“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是指导湿热病治疗的至理名言!我们中医治疗发热与西医思路不同。我们的治疗不在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意祛邪,更注意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毒邪不能与热相结,其势必孤,毒邪发透,其烧自退,体内达到新的平衡,其病自愈。

达原饮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草果辛烈气雄,辟秽化浊,除伏邪盘踞,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热,配以黄芩、双花、连翘清燥热之余,诸药协力使邪气溃败。患者证属湿热没错,但其舌尖红刺,同时病因暑季外感风扇之邪风而起,尽管表证不甚明显,但是,本着“邪从哪里来,还从哪里去“的精神,故重用薄荷15g后下,宣散风邪表证,并佐以薏米煮粥频服,健脾渗湿,祛除内蕴湿热,治标以透风于热外,治本以清热利湿,使邪气从哪里来即从哪里出,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中医专家只重视祛湿热之邪忽视解表之处,也是为什么两剂中药即可去热之关键所在。前医辨证为湿热蕴肺应该没有异议,但是,在遣方用药时候没有重视“透风于热外”,否则效果早该信手拈来。

学生恍然,同时想到“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或透风于热外,或兼渗湿于热下”即治疗发热有时可以疏风解表与清利湿热同用,使毒邪发透,其烧自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