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以史为伴 2021-02-13

明孝宗临死之前对明武宗朱厚照这个儿子很不放心,于是特意将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召至乾清宫东暖阁,反复叮嘱他们:太子虽然聪明,但是年幼好逸乐,希望你们好好辅佐他,多开导他读书,努力帮助他成为一个好皇帝。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孝宗要是早这么注重培养自己这个儿子,也不至于朱厚照登基后那么浑了。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1.矮子里拔将军,贤主其实名不副实‍

明孝宗朱佑樘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皇帝。相对于明朝中后期的其他皇帝,他在位期间施政相对更为仁明,因而历史上称这一段时间为“弘治中兴”。明孝宗也被称为“小尧舜”、“中兴贤主”。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朱国桢甚至将明孝宗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称他们是三代以下唯一贤主。

朱国桢的评价实在经不住推敲,其中吹捧、溢美之意要远高于事实。评价汉文帝、宋仁宗是其次,其主要目的自然是抬高明孝宗。所谓矮子里拔将军,明代的皇帝其实除了朱元璋跟朱棣外,其他的皇帝着实有些不够看。

明仁宗朱高炽可能是当太子时被压制得太厉害,登基后就开始疯狂享受。只是他在位时间太短,恶行还没有来得及那么昭彰。明宣宗朱瞻基喜欢促织、骑马走兽等各种娱乐活动,其痴迷不亚于明武宗。其对促织的痴迷不知道导致了多少百姓妻离子散。至于明英宗、宪宗、世宗、神宗、熹宗几位皇帝更不必多说。明穆宗隆庆皇帝喜欢斋醮、沉迷炼丹、靡费国库不亚于嘉靖皇帝。末代皇帝朱由检对于这些玩乐上虽然不上心,但是他太过于自大、急功近利,能力又很有限,在位期间不仅没有多少建树,还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孝宗很沉迷于斋醮,靡费国库,所谓“斋醮烧炼,糜烂失度”。从弘治七年开始,他怠于理政。弘治八年时,内阁大学士徐溥等多次奏请孝宗准时上早朝。不过明孝宗善于用人,在位时间相对又长,对王朝大政更为关注,所以他就脱颖而出了。

不说别的,单说他对于唯一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培养就对不起他这个贤主之称。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2、对朱厚照的荒唐教育‍

弘治时,东宫讲官吴宽曾进谏明孝宗:“东宫讲学,寒暑或风雨则停止,初一、十五以及节日也停止。这样,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本来进讲时间就少,辍讲之日已经很多,怎能再以他事妨碍诵读?”一天讲不了多少课,一月讲不了几天,一年又讲不了几月。天气太热或者天气太冷、刮风下雨都要停止讲学,太子朱厚照又能学到什么东西啊。这是太子老师们的抱怨,可是明孝宗只是批了个“嘉纳之”就了结了,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为。这等于是默认了朱厚照的不良行径。

本来朱厚照作为长在深宫中的太子与文臣接触时间就短,进讲时间少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就都与太监们泡在了一起。太监们都很明白,他们要想增大自己的权力,必须让未来的皇帝沉迷玩乐。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一方面制造各种借口进一步缩短太子听讲课业的时间,一方面又提供各种新鲜好玩的东西或者活动,吸引太子的眼球。而刘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瑾本是一名犯人,依法当斩,后来被赦免之后,明孝宗竟然将这样一个目无法纪之人直接安排到了朱厚照身边,让他侍奉太子起居。刘瑾天天陪着年幼的朱厚照,他心里想的只是未来如何能够把持权力,做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他的偶像是英宗的大太监王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天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动物、戏法、各种各样的玩乐样式。他还引导太子朱厚照偷偷外出微服私访。小孩子贪玩,再加上这些人的不良引导,太子朱厚照又怎么可能成为英主。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而太监们的所作所为,明孝宗其实一清二楚。他也曾经当过太子,都是过来人,对太监们的伎俩一清二楚。而且作为皇帝,他还是个掌控欲很强的皇帝,东宫的一举一动他又何尝不知?连刘瑾都是他安排过去的。

从朱厚照三岁时开始,大臣们就已经开始就太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比如弘治七年正月马文升的奏疏中称:自古以来,帝王总是把教育太子作为首要任务。他提出选择老成醇厚的宫人天天负责教太子语言、发音、礼仪等基本知识;禁止太子观看宫廷歌舞、端午龙舟等玩乐之事,也不允许任何人讲起佛教之学,免得祸乱太子的心智。弘治八年十月,南京太常寺卿郑纪进献《圣功图》,其中记载了历史上圣明储君幼年及正位之后的100条圣明事迹,让太子学习。可是这些建议只是得到了明孝宗的不错、挺好之类的评价,几乎没有怎么实行过。

明孝宗的态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他特意让朱厚照远离文臣,不去学习那些仁义道德及治国之道,放心地将太子交给了太监们。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他不仅态度上不重视太子的教育,而且有时还会引导朱厚照作些不良行为。

明孝宗外出游行,总是令太子朱厚照陪同。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明孝宗与朱厚照二人夜晚出宫闲逛,不知不觉来到了六科廊。这是六科给事中们办公的地方,白天黑夜都有六科官员值守。当时朱厚照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大声询问明孝宗。明孝宗赶忙将他的嘴巴捂住,然后左右快速看了下。确定没人注意后,他才告诉他,这是专门负责纠察皇帝及百官德行的六科给事中办公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我们私自出宫,明天必然会有雪花般的纠劾我们的奏疏上奏。

趁着夜晚私自出宫这种事,明孝宗都要带着儿子,而且还给他介绍注意事项。这哪是个好皇帝所为。后来朱厚照经常私自离开皇宫,甚至在北京城,估计就是受到了明孝宗的影响。父亲就是这样做的,当儿子的能学好才怪。

幼年的朱厚照喜欢玩各种游戏,后来发展到喜欢骑射。其实朱元璋就曾提倡过自己的儿子要文武全才,既要学习骑马射箭,兵法韬略,又要诵读儒家经典。朱厚照喜欢骑射表面看没啥问题。但是朱元璋提倡的是文武并重,而朱厚照则只喜欢武,而不喜欢文。而明孝宗不仅不予教育,而且还鼓励朱厚照骑射。他用“克诘戎兵,张皇六师”、“安不忘危”等出自《尚书》中的名句来表扬他。大臣们奏请停止,他却说随他去吧。在他看来,这是统率六军的天子气度,居安思危的深谋远虑。自此之后,朱厚照更加肆无忌惮,天天与太监们一同骑射。

教子无方明孝宗:人称小尧舜、中兴贤主,却漠不关心朱厚照的教育

3.评价

用我们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明孝宗这是注重孩子的天性,不让他受到礼制的压抑。这种放养式的教育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自由的崇拜。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没啥问题。但是时移事异,朱厚照毕竟是太子,以后会是掌控整个大明王朝几千万百姓生死的皇帝。他不知道克制自己的天性,最终受害的还是明朝百姓。 要说明孝宗真的不在乎明朝天下,他还知道说出居安思危之类的道理。去世前,他还知道要大臣们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他自己把朱厚照所有的毛病都惯了出来,等朱厚照成了皇帝,大臣们又有何能力去改变他的脾性?这怎么听都像是掩耳盗铃。或者更像是为了后世史官给自己一个好的评价。明孝宗果然虚伪。

参考文献:《正德皇帝大传》、《弘治皇帝大传》、《明史》、《明孝宗实录》等。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关注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