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星陨落举国无声!今天的头条只为他!

 华人星光 2021-02-13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

是世界上第一个破开原子弹秘密的人;

中国11位两弹元勋中,

7位曾是他的学生;

英国为他写下传记,

美国为他塑起雕像。

2月13日,是他孤独离去的日子,

中华大地上,

一位比肩钱学森的巨星陨落了,

然而,举国无声.......

他叫:卢鹤绂()。

卢鹤绂

1914年6月,卢鹤绂出生在辽宁沈阳,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卢景贵

是我国著名的机械、铁路专家,

还是“少帅”张学良的好友;

他的母亲崔可言,

曾和革命英雄秋瑾一起在日本留学。

18岁,卢鹤绂以优异成绩,

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

几年后政府耗费巨额资金,

送一批优秀学生去国外留学,

卢鹤绂便是这其中,

通过选拔考试的佼佼者。

而这一去,

卢鹤绂差点就为中国拿下诺贝尔奖!

卢鹤绂

1936年,

卢鹤绂先抵达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曾在年少时,

他亲眼目睹了国人受侵略者蹂躏,

为民生艰苦而痛心疾首,下定决心:

要在美国,为中华民族争口气。

而当时,原子物理学是最热门的学科,

特别是铀核裂变现象被发现以后,

如何积累出足够数量的铀核,

成为物理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卢鹤绂决定挑战这一难题,

经过不断努力,

他精确测定了锂6、锂7的同位素丰度比,

这一比值,

是原子弹、氢弹研制,

所必需的一个关键数据,

一直沿用了大半个世纪,

至今还是国际同位素表的标准取值。

卢鹤绂由此声名鹊起,

世界物理学界震动了,

因为一年,他还不到25岁!

1938年,他设计制造了一台,

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

并研究撰写了相关论文。

这引起美国方面极大震动,

但这一消息却被捂得严严实实,

因为这个成果被美国政府列为,

“设计制造第一批原子弹,

及原子反应堆的绝密”。

相关资料被美国扣了整整9年后,

才向世界公开。

卢鹤绂在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工作

年仅26岁的卢鹤绂,

已经是物理界备受瞩目的顶尖天才,

耀眼的明日之星。

但是,当他取得博士学位,

收到学校发的《科学人才征用表格》时,

他却没有填,被问及理由,

他这样说道:“我的工作岗位在中国。”

与此同时,他寄回一封家书,

向父母说明了自己回国的决定。

在信中,他写下九个字:

“我要与国人,共赴国难。”

而当时处于抗战中的中国,

几乎没有任何科研环境可言,

以卢鹤绂的声望和能力,

美国方面是给出了最优厚的待遇的,

实验室、助手统统随意挑,

房子车子这些标准配置应有尽有。

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评论说:

“如果卢鹤绂留在美国的话,

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而言,

个人成就的巅峰,

不就是摘得最高桂冠诺贝尔奖吗?

何况战乱中的祖国,实验条件几乎为零,

薪酬待遇和美国比起来,

那更是天壤之别。

面对这样的选择,

卢鹤绂拒绝了留下:

“在美国,我什么都研究不出来,

回到祖国,

我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涌现。”

卢鹤绂夫妇在婚庆典礼后与参加婚礼的友人们合影

1941年10月,

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阴霾中,

卢鹤绂拿到了中山大学的聘书,

他回来了!

他转机来到香港机场,却被安检拦了下来,

因为他穿着一身反季的大衣,

衣服里面鼓鼓囊囊的,

整个人看上去臃肿不堪,

安检人员起了疑心,让他打开大衣一看,

衣服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

插袋里,

塞满了英文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安检员有些愣怔,从香港跑去内陆的人,

都带食物和值钱物品,

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

安检员好奇地问卢鹤绂:

“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

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还要带这么多书?”

卢鹤绂解释,

自己是中山大学聘请的教授,

知道国内书籍缺乏,

为了将最新的科学带回国内,

不得不将身上塞满了书籍。

看着这位年仅27岁的教授,

看着他为了能带书回国所想的“笨办法”,

安检员顿时肃然起敬,就此放行。

赤子的回归,日后掀起惊涛骇浪。

卢鹤绂一家

11月,

卢鹤绂和妻子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

因为抗战时期,

中山大学仍在不断流亡重中,

理学院院长康辛元,

在塘口村迎接夫妇俩时,

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

卢鹤绂应答: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他本来是在实验室搞实验研究的,

可在苦难的中国,

实验室的影子都没有,

卢鹤绂不得不转为理论物理开课讲授,

他是中国开设核能课程的第一人。

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

为躲避战乱,在一座古庙里,

卢鹤绂给大四学生讲授理论物理、

核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

他们夫妇住在农村,

当地的村民经常会看到,

这位美国回来的教授,

把自己的孩子绑在背上在院子里劈柴,

他本该站在实验室里挥斥方遒,

如今却挥着手中的这把柴刀.......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

卢鹤绂仍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

只要是能获得的学术杂志,

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

这一本本厚厚的手抄,

未来成为为中国核能领域,

培育人才的星星火种!

1945年,

美国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举世震惊。

卢鹤绂撰写《原子能与原子弹》一文,

发表在《美国物理月刊》上,

他透过理论估算,

推导出铀235原子弹等一系列重要数据,

使美国独家保有的绝对机密大白于天下!

这篇文章引起国际震惊,

权威们压根没想到居然会是一名中国人,

破解了美国如此重要的机密!

卢鹤绂因此被誉为,

“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这些重要的数据理论,

第一次给中国人,

全面介绍了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

卢鹤绂,

被聘请入复旦大学代号“546”的神秘科系,

执教了两年,

这个科系只为培育原子核科研、

工程专业人才,

卢鹤绂将自己当年的手抄学术杂志,

还有自己关于核物理的知识,

全部倾囊相授给这些特殊的学生。

后来从这里,

走出了我国核武界中的半壁江山: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7位巨星,

核武事业的90名工程师,

还有解放军高级将领,

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

都在这里听过卢鹤绂的课。

他们见了卢鹤绂,都要尊称一声“老师”。

中国核武这座庞大的工程,

卢鹤绂是真正的、鲜为人知的奠基人,

由此,

他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1956年,

卢鹤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级教授,

并担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

尽管当了官,可他一向”疏权贵亲卒伍”

闲暇时与下属们无话不谈。

他还会应大家的要求,

爽朗唱上一段京剧。

十年动荡,卢鹤绂被关了起来。

但由于他的身份太特殊,

他的工作又太过重要,

上面为了防止卢鹤绂被“武斗”,

或因一时想不开发生意外,

专门派人来“牛棚”陪他一起住,保护他

1980年,

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从未停止科研创新的步伐,

1995年,81岁的卢鹤绂,

还与他的弟子王世明一起撰写,

《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

在美国权威杂志《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

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当年,在卢鹤绂离开后,

和他同一个实验室的另外两个物理家,

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就算没有诺奖,

卢鹤绂对世界的影响也并不打折扣。

基于卢鹤绂对核物理学作出的卓越贡献,

国际称他是:

“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

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

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

并载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国际传记辞典》;

美国传记研究院,

也授予他”国际成就奖”,

并载入美国传记研究院《世界五千人物》,

及《五百权威领导人名人榜》。

美国德克萨斯州,

建立起了名为“卢鹤绂实验室”的,

全美中学最好的科学实验室,

并竖起了卢鹤绂的铜像,

这是美国第一次为中国科学家塑立雕像。

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

定为“卢鹤绂日”。

能得到世界如此厚赞和对待的中国人,

寥寥无几。

1997年2月13日,

83岁的卢鹤绂悄然离世,

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巨星”,

他的离去,

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是世界物理学界的巨大损失!

天涯赤子,满腔热忱,

身体力行,如日之恒。

卢鹤绂身上,

凝聚着的是科学家对祖国,

最深沉最真诚的爱。

我们的祖国能拥有自保能力,

能有今天的强大,

离不开像他这样弃国外荣华,

为祖国开天辟地的科学家,

他们是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2021年2月13日,

卢鹤绂离去24周年。

大师虽去,

灵魂不灭,精神永存,

希望这位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流芳中华百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