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

 百荷书房 2021-02-13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

文/马福水

前不久,文友、同学晨欣兄送来诗稿,嘱我为书写个序言。认真拜读两遍,诗稿的优美和精妙,让我这个不懂古诗词的人迟迟不敢落笔。诗稿篇篇美伦,字字珠玑,展现文友无尽才华,不由让人心生钦佩和赞叹。通读诗稿,犹如春雨飘洒心头,犹如朝露浸润肺腑,犹如秋月洗礼华光,犹如梅香沁透灵魂,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心,有感而发。

春风十里桃花开,万紫千红扑面来。打开诗稿,首先扑面而来的是:美!书中的每一篇诗文,都是一幅画,一处景。一幅中国水墨山水图。“青山村廓外,绿水绕人家;雨落池塘皱,风吹杨柳斜。小窗隔院静,幽巷著墙花。不舍游人去,笙歌慢品茶。(《皖南水乡》)”诗人坐在茶楼,看院外青山杨柳,风吹皱池塘清波,开花的藤蔓爬在幽深的巷墙,几多游人渐远渐离,真如置身诗中,置身画中。在通篇诗稿中,诗人远足跋涉,登高望远,吟咏山水的占了多半。为此,诗人曾专门写了《山行笔记》一书,寄情山水,墨染美景。

而此诗稿,这种美的渲染更为浓厚。自古以来,山水诗篇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描绘山情水景,陶醉风花雪月,给人美的享受,修化美的心灵,自然是诗人的功力之一。几十年来,笔者和诗者相处相行甚多,交际算深,知道晨欣兄无论何时何地,一景一物,便能信手拈来,点化成诗,吟为醉人的韵律诗章,其才思敏捷,不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

苦蝉声里近中秋,谁持横笛吹画楼?如果仅晨欣兄的诗词看作美,那就显现不出诗人的功力了。诗卷的第二个特点是:雅!诗者学中文出身,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其诗作不仅画面优美,立意更是不俗,诗风典雅。“又至端午插香艾,沅湘风雨不胜哀。怀沙一曲悲骚客,橘颂三章怜楚才。波上吟魂招不得,云中哥哭复来回。岸汀怅望怀高洁,遥祭先生酒一杯。(《端午吊屈原》)”诗者把民俗、典故、情怀溶在一起,情和景的结合,诗和志的融洽,歌者的悲悯情怀一下涌现出来,对逝者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使诗化育人的张力显现出来。

近年来,写古体诗的作者不少,但写好但不多。我总认为,要写好古体诗,必须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否则,强写出来的古体诗,不是打油,便是四不像,很难服人。读遍李兄之作,不管抒情,还是咏物,找不到一章随心乱口、通俗打油的诗篇,每首每句,诗者都匠心布局,精巧构思,美轮美奂,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典雅文风。

菊香淡淡浓似酒,风情万种一片心。诗言志,诗言情,诗的言情,诗晨欣兄诗卷第三大特点:一篇诗赋,如果只是描景述状,勾物绘图,没有诗人情怀融入其中,必淡如水,也失去诗作意义。由于时代、环境、个人性情不同,每个人诗作的抒情也千姿百态。在晨欣兄的诗作中,没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那种直述胸臆,豪迈挥洒的抒情。他的抒情,是春天细雨飘飘洒洒,是小溪河流潺潺缓缓,是笛箫洞音婉转绕梁,一点一点,沁在美景中,润在画梦里。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

似梦秋光别离久,相见枫林,红叶还依旧。小径菊花娇样瘦,罗衫款款香盈袖。桥上素晖桥下藕,愁对波心,一岸丝丝柳。人去夜凉衣渐透,婵娟初照黄昏后。(《蝶恋花》)。这样的诗句,不比李清照词赋逊色,放在《红楼梦》的诗堆里也难分伯仲。集美、雅、情于一体,化诗、韵、心于一身,这样的抒情,这样浸润心灵的美篇,焉能不陶醉乎!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作者三十余年的诗词创作,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优秀之作,更集中在赋闲的十年。年龄愈大,创作的激情却愈燃愈旺,诗作也越来越好,真如一树老梅,繁花似锦,沁人心香;也如一钩明月,挥洒秋枫。掩卷细品,为晨欣兄大作感佩,为老友诗集致贺!“荣辱皆随往事去,菊花共酒看南山”,借助诗人的诗句,作为结束语,是为读兄大作之后感。

梅老香愈浓,秋月诗韵长

#诗词#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祝快乐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