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极的反叛丨探秘颜真卿正书

 旷世缘q33hh84b 2021-02-13

楷书发端于汉末,源出指称不一,初时尚余篆隶笔意,成形于魏晋,史称三国魏锺繇为 “正书之祖”。东晋王羲之承锺繇之法,务尽隶扁之态,化朴质为妍美,不-断变体嬗递。南北朝时期,尤以北朝石刻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精粹绚丽,楷书进入“北碑”璀璨时代。隋代楷书渊源汉魏,秉承南北朝法规以启初唐。唐时楷书系统成熟完备,唐法圭臬由自颜真卿推至登峰造极,统摄深远。颜体楷书作为书体演进中关键环节,迨今之学颜楷者多见《多宝塔》与《勤礼碑》,本文拟从颜真卿一生所书楷书代表之作,揣度思量颜楷的真实面貌。


 

中唐时期,唐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威震四夷,一派盛世景象。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这种欣欣向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反映到文化上,无论诗歌、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慷慨激越,纵情恣肆,蔚成一派“盛唐之音”,书法受此影响,变初唐的清朗俊秀为浑厚豪放。 

唐玄宗尚丰丽,倡导书风浑厚豪放,为一时风尚。与初唐相比,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相对而言,只有楷书,发展缓慢,还沉浸在初唐的瘦逸格局之中,即使像张旭那样狂放的作者,楷书《郎官厅壁记》也写得与魏晋传统相似,楷书风格演变滞后。颜真卿同趋演变,楷书自此由瘦硬走向丰茂。

颜真卿,公元709年出生于长安县敦化坊,是世代讲究文字古训和书法技巧的名门望族颜氏的后裔。家学渊源深厚,其母殷氏家族在书学上也颇有建树。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南北朝几代颜氏所居官位较高,有侍中、中丞,一般的也是侍郎、太守,并且还有爵位。颜真卿一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 

颜真卿少时聪明好学,26岁便进士及第,之后历经坎坷,文武一身,其鉴别能力过人。鉴别能力强,自能区分美丑,学古而不盲从,效法而善取舍,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颜真卿所书差不多可以说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世人皆知颜楷《多宝塔》和《颜勤礼碑》,故被推崇为临习颜体的最佳范本,然而颜真卿楷书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一生多变,颜体的精要之处并非此二碑就能笼统概括,这是极大的误导。

以下为颜真卿一生所书楷书代表之作,供各学书者揣度思量颜楷之实相。


一、《王琳墓志》 大师也曾“稚嫩”过 

颜真卿曾师法多人,早年的颜真卿师法欧阳询、褚遂良,而后拜张旭为师,其书法也从相对稚嫩走向成熟老辣。这件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颜真卿书于开元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志》。是其34岁时所作,其“颜体”风格尚未成面目,但也是精妙绝伦!此时颜真卿的作品,整体风格比较秀美,有隋朝楷书的遗风,风格更类似于隋朝的墓志与老师张旭、褚遂良,此时的颜真卿在楷书结构上已经成熟,结构可以说完美无瑕。《王琳墓志》整体风格比较秀美,笔画非常瘦,整体上已经有颜体的风格趋向,但是还不明显,相对于《颜勤礼碑》,笔画上还没有完全呈现出外拓的感觉,结构非常平正,中宫收紧,不像他后期的楷书那么开张,秀气而内敛。总的来说,颜真卿的这幅作品更像一个小鲜肉。


二、《郭虚已墓志》初开生面

《郭虚己墓志铭》成于天宝八年(749),为颜真卿41岁所作,比《多宝塔碑》(752)早三年,为现存颜真卿早期的作品。1997年于河南省偃师出土,此块墓志珍藏在偃师商城博物馆。此时颜真卿已入不惑之年。 从拓本看来,字口非常清晰,可以说,是现有颜真卿存世碑拓中最能反映书写原貌的作品之一,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成就弥足珍贵的资料。《郭虚己墓志铭》与成熟期颜体的《多宝塔碑》前后相承,风格基本一致,气势雄浑、笔法精到,横弱竖强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可见此时鲁公已经在思考形成自家路数了。 



三、《多宝塔碑》颜楷第一范本

《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离早期的《王琳墓志》刚好过了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唐代“尚法”书风的代表。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难能可贵的是,颜真卿从民间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在写经书法中汲取营养,终于实现了碑、帖、经三大楷书支流的融会。这一完美融会的最初标志,就是《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此碑拓本精美,笔法结构清晰可见,字体整密匀稳、法度严谨,笔法方折丰劲,秀丽多姿。《多宝塔碑》正是把文人书法世俗化、写经书法文雅化、碑版书法便利化,奠定了方正妥帖、骨肉匀停、朴素实用又美不胜收的楷书极则。也正因为此,《多宝塔碑》成了楷书学习的第一范本。


四、《东方朔画赞碑》初显气象 

《东方朔画赞碑》,存陵县文化馆内,乃颜真卿45岁时书。就离《多宝塔碑》不到一年的功夫,颜真卿就展现出了不同的面目。颜真卿书此碑时正值盛年,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此碑已初具后来颜书的规模,在颜体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东方朔画赞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多宝塔碑》相形之下就只能算清秀。毕竟大字楷书,笔画更为充实,线条里多了篆书的意味。《东方朔画赞碑》强化了线条的厚重感,内在汇聚着厚实的力量,非常耐看。 



五、《谒金天王神祠题记》不复以姿媚为念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清代中期陕西省华阴县华岳庙出土。唐乾元元年年(758年)时值颜真卿50岁所书。颜真卿由蒲州刺史改任饶州(治所在今之江西鄱阳)刺史,赴任途经华阴,与监察御史王延昌、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评事张澹、华阴令刘暠、主簿郑镇同谒华岳庙时书,并刻于《华岳庙碑》右侧。知命之年,颜真卿不求险绝,同为大字,较之前的《东方朔画赞碑》平正许多, 如果说《东方朔画赞碑》的整体感觉还偏纵势的话,《谒金天王神祠题记》中的单字都更方正,字迹奇伟遒劲,运笔圆劲,由方趋圆,硬弩欲张,雄姿挺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此题记得篆籀之气,于厚润端严中有些许拙趣及豪迈风神,使人百看不厌。


六、《鲜于氏离堆记》书如其人持守平正 

《鲜于氏离堆记》,原碑摩崖石刻于四川新政镇嘉陵江西岸离堆山上。原碑大小失记,已碎为五石,存40余字。书法雄健清劲。为颜氏中年重要书迹之一。传世拓本以“未水虚”三字未损者为旧。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3岁所作。此碑描写离堆的位置、山势和离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围景色,介绍鲜于仲通其人及颜氏与鲜于氏的通家之谊。碑体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平正,古朴盎然,是颜真卿中年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这时的字又比之前更厚重平实一些。


七、《郭家庙碑》从严谨走向自由的驿站

《郭家庙碑》,此碑为唐代名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庙碑,旧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自署广德二年(764年)立,此时颜真卿56岁。虽是中楷,却能遒古雄劲,含蕴浑厚,疏朗流畅。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一般。《郭家庙碑》似乎是从《多宝塔》走向《颜勤礼》这个转换过程中心路历程的一个中间体,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放松,相当的放松。颜氏在书写《多宝塔》时候的用心求工到书写《颜勤礼碑》时的随心所欲之炉火纯青,中间正好是《郭家庙碑》。这个碑书写的放纵和任意由于它是唐人书又因为是楷书所以并不显得突出,但如果仔细去辨别体会还是可以清晰地洞察到的。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可以说这是颜真卿书写上的一次思想解放之表现。这个时候,《多宝塔》的那种一丝不苟的谨守成规不见了,而《颜勤礼》的那种任意放纵而愈加生动的能力尚未形成,所表现的正是个人风格的初步形成,和书写从守矩度到追求自己的个性化之美的实践痕迹。《郭家庙碑》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从墨守成规向寻找自由表达的心路跋涉,虽然还未至老境,却已经在整个篇章中飘扬起了那面通向自由王国的艺术大旗。


八、《麻姑仙坛记》越随意,越老辣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63岁所书。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麻姑仙坛记》有大字、中字、小字三个版本。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 但现存仍有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出版社影印的此帖,多以此为祖本。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现藏上海博物馆,点画清晰,极少漫漶。此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 《麻姑仙坛记》似乎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可能与作品本身的内容有关系。

 


九、《大唐中兴颂》确立唐楷格法

《大唐中兴颂》,大历六年(771)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之上,颜真卿时年63岁。此品属于摩崖石刻,不同碑志,更受风吹日晒,多有残缺。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全篇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大唐中兴颂》是颜鲁公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放笔直写,一任自然,精严的法度已升华为平和的从容。《大唐中兴颂》的点画圆浑厚实,注重书写时力量的充沛畅达,粗壮而不臃肿。字形以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笔势缓缓而行,捺脚重拙含蓄。比起他中年时期的碑刻,此碑的字形和气势显得更为舒展和开张,那种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样式已逐渐在淡化,似拙反奇,平中求险。他损益“横鳞竖勒”的笔法所导致的笔墨的滞重,发展了外拓的笔法。颜真卿完全取消了二王的书意余韵,确立了格法严谨的唐楷风格,《大唐中兴颂》表现出一种气度恢宏的威武刚烈风度。


十、《臧怀恪碑》柳公权学颜由此入手

《臧怀恪碑》,颜真卿撰文并书于约在大历七年(772年)。此碑原在陕西三原县,一九八零年移置于西安碑林。此乃颜真卿64岁时作品。此碑骨骼略瘦于《颜家庙》等碑,结体较疏缓,风神开张雄强。或认为柳公权学颜由此入手。碑文整体面貌丰伟刚健,线条虽细,却挺拔峻利。再看长横的确没有太多修饰,整个字清清爽爽,但是却不轻浮,每个笔画架结牢靠,体式更像是篆书(不是说线条具有篆籀)。与其它颜书碑刻相较,可见此碑用笔之精。


十一、《元次山碑》鲁公花甲磅礴之作

《元次山碑》,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县鲁山一高校园内,外有明代修建之碑亭为其遮挡风雨。系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4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虽然只是碑刻,内中情绪却十分强烈,书写速度不慢,似乎并不顾忌排布,只求一书胸臆,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此碑是颜真卿所书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作品之一,向来被视为临习颜书之范本。 


十二、《八关斋会报德记》收放自如

《八关斋会报德记》,此碑字大如拳,唐大历七年(772年)刻在八面石幢上 。唐武宗时灭佛,毁其五面。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据拓本将其补全,明嘉靖时加盖碑亭,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试图盗取此碑,在当地军民的努力下将其保住,文革时亭碑俱毁。《八关斋》体方笔圆,行笔颇有隶意,笔法似散实凝,消散苍茫中多精到森严。此碑字大如拳,是颜真卿64岁时书, 笔法老辣却不失生涩之气 。较麻姑亲礼更多自在。比多宝塔更多凝练。在颜碑当中比较特别,没有多少颜书后期的规律化特点。笔法似散实凝,消散苍茫中多精到森严。风骨与瘗鹤铭相似。因为碑刻屡遭劫难所以拓帖也有不同版本。清代拓帖已很珍贵,早期的更是少见。现在能见到的拓本多是修复后的本,与原迹有所不同。 


十三、《宋璟碑》虚散缈逸

《宋璟碑》,又称《宋广平碑》,大历七年(772年)立于河北沙河县。碑制巨大,四面刻,三面楷书,一面隶书,洋洋三千余言,为颜书碑第一巨制。碑文景星庆云,书法龙翔凤翥,碑文所撰文贞公,为唐代奇绝名士,鲁公书则气节皎皎,与日月同光,神彩照耀千古,为世之瑰宝。此碑初立之时,前后及右侧刻了碑文,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思碑文有所疏漏,又增补了碑文,不巧宋璟第八子宋衡因事被谪沙州,后在敦煌保卫战中陷于吐蕃,此事搁浅。大历十二年(778年)十一月吐蕃敬仰宋璟盛名,送宋衡还朝,年已七十的颜真卿又重写了补文,第二年刻于碑左。从此这座总高4.2米(碑身2.85米)、宽1.47米、厚0.42米的丰碑耸立于宋璟墓前,成为“古今荣观”, 此时距宋璟去世已过去了四十年。

在63岁时一年之间的《大唐中兴颂》《臧怀恪碑》《元次山碑》《八关斋会报德记》《宋璟碑》共五件,如果比较一下,互相之间风格差异仍然极大,并无一重复雷同。 


十四、 《天下放生池碑》三书其文

《天下放生池碑》,颜真卿撰于乾元二年(759年)冬,时51岁。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81所。自书绢写碑铭一本。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奏乞。考虑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又“擘窠大书一本”。至大历八年(773年)在湖州追立时,颜真卿已经三书其文。至大历9年7月27日又书铭《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书题恩敕批答碑阴记》,并立于骆驼桥东,时年65岁。


十五、《干禄字书》颜真卿的“小楷”

《干禄字书》,自署立于大历九年(774年)正月,颜真卿书此碑时已66岁。原刻石因模拓漫漶,故在开成四年(839年)重新摹刻,尔后亦渐磨灭。通篇楷书,十分谨严;文中注释近于小楷,比较少见,笔力精劲,可为楷模。颜真卿书《干禄字书》时巳六十六岁,和他晚年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作品一样,书法愈显朴拙,具有“年高笔老,风力遒厚”的特色。 


十六、《李玄靖碑》人书俱老

《李玄靖碑》,碑于大历十二年(777年)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断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遭火石碎。比起他早期的《多宝塔碑》、后期的《颜家庙碑》及《东方朔画赞》等碑,可以说《李玄靖碑》是他一生中最代表其特色、最能透视出他一生中笔墨升华墨迹历程的重要碑书!《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此碑字与字的牵连避让全在笔意上得到发挥,真可谓是人书俱老的佳作! 


十七、《颜勤礼碑》楷书典范

《颜勤礼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71岁,已入化境,信手拈来,便显端庄豁达;结字雍容大方、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颜体”所强化的横轻竖重,以及骨架开阔、方形外拓、充实茂密、整饬庄严之美在此碑都非常自然地呈现,“颜书”的内在风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篇洋溢着充沛的力量与气度。颜真卿晚年楷书如火纯清,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堪称颜楷风格极为强烈名作。此碑从出土以来,由于其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成为学习颜真卿楷书的经典范本。


十八、《颜家庙碑》崇高的背影

《颜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72岁,原碑现藏西安碑林。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他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 颜鲁公尤其晚年还在不断探索的颜真卿其实在唐代这个推崇王羲之为书圣的时代,颜真卿已经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书写体系,他被人们所常论道的笔画的“篆籀”意味也不仅仅是单纯表现在笔画的线条上,他对字体追求的那种“古味”才是他最大的意义所在。晚年人书俱老,也不仅仅是岁月历练使他的字变得厚重,更多的也是学识上的通达广博。此时的颜真卿人书相融,为后人留下了最伟大,也最崇高的背影。 


以上罗列颜体楷书十八种,不免挂一漏万,例如《自书告身》、《竹山堂连句》等等墨迹,只是希望大家能一览了解颜真卿楷书面貌的变迁过程。

盛唐历史,赋予艺术以前所未有的气候与土壤。随着国力的强盛,一股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壮美华贵,取代了以往优美淡雅的风格。颜真卿缘情而书,因志立意,从而一变为自己的风格。楷书到了颜真卿,可谓对二王书风彻底的变革,一改王羲之“方笔”,并于此开创了一个“圆方并用”时代。 

粗看颜字,如虬须大汉荷戟当关,金刚怒目壮士握拳;其骨骼挺拔而不嶙峋,其血肉丰满而不臃肿,其精神昂扬而不跋扈;既至阳至刚又中正平和无一点杀气戾气,既威严雄浑又无半点盛气凌人,既端庄严谨又无半点呆板僵化。如果说欧字是性情乖张的俊俏少年,赵字是温润如玉的标致小生,柳字是清矍儒雅的清贵君子的话,颜字就是中正平和豪迈磊落的大丈夫。

最后,书法的终极意义在于不断反叛,颜真卿也不例外。颜字之妙,妙在变化。颜鲁公变法出新意,一生风格变化渐进,其先后笔迹宛若两人,而精气神一脉相承,能做到如此程度的也唯颜真卿一人而已。颜真卿之所以能占据“盛唐之首”的位置,就在于他“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独辟蹊径,开宗立派。“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義之虽有书圣之名,然其毕生之书法境界,未必高于颜真卿。颜真卿所探索的这条创新之路值得我等末学认真思考与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