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拍出不一般的全家福? 拍出“家”味 拍摄技巧一 慎用闪光灯:打开闪光灯,容易出现红眼现象,让本来就不亮的房间显得更加昏暗,正确的做法是关掉闪光灯,换个亮一点的地方。 拍出“福”韵 拍摄技巧二 注重细节避免前景过杂乱:饭后拍摄全家福的现象十分常见,桌上的酒菜和饮料就足够让人感觉杂乱了,在拍摄时应该注重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移开不该出现的物品。 拍出“全”景
拍摄技巧三 独特视角让空间无限扩充:很多时候,换一种视角就能用全新的方式来布局空间,在多人合影时,可以尝试选择俯视拍摄,这样后排人物的表情也可以清晰展现出来,不会被前排遮挡。 拍摄技巧四 用好三角形构图:当全家福的人数非常多的时候,可以将人物排成前后几排进行拍摄,每一排的人数不要相同,最好能形成正三角形或者是倒三角形的构图,这样拍出的画面会更加舒服、整齐。 拍摄技巧五 抓住点滴精彩瞬间:谁说全家福就是要规规矩矩地站在一起对着镜头傻笑,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每一个瞬间都可以形成一张温馨的全家福照片,但这对摄影师抓拍能力要求较高。 ![]() ![]() ![]() 怎样拍出高逼格的年夜饭? ![]() 找对角度 ![]() ![]() ![]() ![]() ![]() 构图有技巧 ![]() ![]() ![]() ![]() ![]() ![]() 春节民俗趣味小知识 画出来的全家福 ![]() 全家福,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注重家庭的中国人,靠一支画笔精心画出“全家福”。 最早的“全家福”,主要画的是祖先,也被称为“祖宗画”。人们把列祖列宗按照辈分顺序画在一张画上,过年时挂起这张画祭祖。此后,“祖宗画”不再仅仅局限于祖先,还加入了子孙后代,以及房屋、场景等画面。 随着中国人物画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展现家庭成员“合家欢”的画作频繁出现,画中的人物也不再是呆板的画像,而有了动作、形态、环境等要素,不仅更具备了“全家福”的性质,甚至比现代拍出来的“全家福”更活泼、灵动。例如清代画家费俊士画的《同堂悟对图》(见下图)就很典型。图中8位人物均是费俊士的家人,亭子下年纪较大的夫妇是费俊士的父母,旁边是他叔嫂,他自己则坐在庭院中,一派其乐融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