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针灸特需 倪丽伟 平素生活中常常听到阳虚,阴虚等词语,究竟阳虚是什么概念,它又有什么临床表现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阳虚(yang deficiency),是中医的名词。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阳虚的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 临床表现: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 2.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3.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似煮饭的锅具,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除阳虚的一般证候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外,不同脏器的阳虚会合并一些兼症。 心阳虚 兼见心悸、心慌、怔仲有空虚感,心胸憋闷或疼痛暴作,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心悸惕然而动,心胸憋闷心痛,气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唇色紫暗,苔白滑,脉细弱或沉细迟或结代等。 脾阳虚 脾阳虚是阳虚中最常见的类型。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干呕,大便稀溏,嗳腐吞酸。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按;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肾阳虚 俗称命门火衰,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多尿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女性月经减少、宫寒不孕,性功能衰退。脉沉迟。 对于阳虚,您有初步的了解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