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应该这样用

 清水一影 2021-02-14
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应该这样用

四逆散证,它是在伤寒论的第318条,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从中可以看出,四逆散具有疏肝、理气、解郁之效。方中柴胡升达阳气,通利三焦;枳实降泄开结,通畅六腑;芍药疏逐瘀滞,柔肝缓急;炙甘草调中和胃,通利血脉。柴胡、芍药相配一散一收,对肝而言体用兼顾而治;柴胡、枳实相伍一升一降,肝宜升胃宜降;枳实、芍药相配酸苦涌泄,通补相得;芍药、甘草相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伤寒论》将四逆散放在了少阴病篇中,故多数医家认为其属“阳郁四逆”,而非少阴病四逆,是“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代表方。临床观察中,少阴病中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和大承气汤证,可见,少阴病有轻重、缓急、表里之分,四逆散归于少阴也应无疑。但从症状上看,四逆散证有咳、悸、小便不利和腹中痛,这与柴胡汤证类似,但观其方后加减则大异,当属少阴无疑。如悸,小柴胡汤中加茯苓而此方加桂枝;加桂枝意在通阳行水、壮心阳以定心悸,可见,四逆散心悸与厥并见,为水气凌心。腹中痛,小柴胡汤中加芍药,四逆散中加附子。《神农本草经》谓附子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癥瘕积聚、血瘕、寒湿。《名医别录》谓其辛甘温大热,主治心腹冷痛。腹痛加附子,意在温阳、散寒、化湿,配芍药以破阴结而止腹痛。泄利下重加薤白。《神农本草经》谓薤白主金疮疮败。《名医别录》谓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还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用薤白,意在疏郁散结,通行阳气。

可见,四逆散主治之证有其阴寒偏盛的一面。另外,四逆为阳气不宣,柴胡治心腹肠胃间结气,有发泄郁阳的作用,四逆散中泻利下重亦加以通阳行气的薤白,可见本证又有阳气郁结不得宣通的一面。少阴为水火之脏,可从寒化、热化。还有一种情况是机体少阴水火偏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既不是典型的寒化证,也不是典型的热化证;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既表现为寒化的趋势,也表现为热化的趋势,是水火失调的另一种表现。其病机概括为阴盛阳郁。因有两个不同侧面的病机偏重,故用药选用附子、桂枝、薤白、干姜、五味子,或强化原方消阴霾的作用,或强化原方畅阳气的作用。

总的原则不离消阴霾、畅阳气、升清降浊,此为仲景原意。因少阴邪实之证,据“实则泻其子”之则,少阴肾当从肝胆求治,少阴心当从脾胃求治,故后世医家认为其为调和肝脾、疏解少阳之剂,是方剂不断应用和发展的结果。但其最初的主治和功用不应忽视。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四逆散既是少阴病和解达邪之要方,亦可用于疏肝利胆、疏肝和胃、调治脾胃、升清降浊、宣通郁滞等内伤杂病。四逆散的运用:凡临床符合肝胆脾胃失调、阳气郁结或阴气偏盛的疾病,多年来用四逆散化裁治疗,少阴病要掌握四逆为主症,其余兼证应与心肾阳气不振为依据,加减法要遵循仲景原加减法,如此必可获得临床疗效。内伤杂病诸如咳嗽、颈颌下淋巴炎、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头痛等证常以本方化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