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素灵谈生命智慧 || 学习真正幸福的“无伤之爱”

 为什么73 2021-02-14





本 文 导 读

自我削弱的程度,象征了爱的程度;

我们能够做到真正幸福的“无伤之爱”;

心理问题,是造就大部分社会现象的重要根源。







自我削弱的程度,象征了爱的程度

“是否能够不造作的非常真实地做判断”——对于物质事件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感情上,我们不得不说:爱有天意。

在感情方面,非常美好的真感情,的确是要靠缘分。而且,在感情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如果要最圆满,伤害度为零,或者伤害度最低,就必须要充分练习“什么叫做爱”。

爱有许多定义,但是,真正标准的爱的定义,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弱化自我的基础,或者有一个无我的基础。你的自我削弱的程度,其实象征了你的爱的程度。

但是,在这点上,我们不能会错意。因为会错意之后,就会变成非常计较自己的付出。一边虚伪地假装自己是无私无我的,努力地付出着;一边遇到不如意,不符合期待值的情况时,在心里就会破口大骂,或者感到委屈,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什么都没得到。

这跟自我的弱化,跟无我是两个概念。这是一种回避,一种虚伪的造作。而这种虚伪的造作,实际的计算,最后一定会带来伤害,会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而完全忘记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我们能够做到真正幸福的“无伤之爱”

学习爱,学习真正的幸福的不受伤害的之爱,对于多数人来讲是能做到的。但是,直至今天,也仅有很少一部分真正有反省精神,真正幸运的人,不断地实践它,练习它。

更多的人还是在各种策略、伪作、造作、计算当中,这就是为什么一谈到感情,许多人都会头大。要么是受过伤,要么是很痛苦、很执着,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

多事情一定是避无可避的,必然要狭路相逢。因为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明代有一个人是梅妻鹤子,以梅花为妻,以仙鹤为子。也有许多人以绿水为伴。

我的一个朋友,每天在山里过着隐士的生活。可是,当我们去剖析他的心理时,无非不就是逃避吗?因为他在这世上受了伤,觉得只有青山绿水不会伤害他,顺便还能修行。当我们看到他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对许多东西的评价时,就知道他内心深处非常想要得到认同感,依然是非常想要得到爱。

心理问题是造就大部分社会现象的重要根源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因为有极少一部分人已经完全圆满了自己内在这样的人,别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揣度没关系。

但是,像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别人用什么方法揣度你,跟你虽然也没有关系,但是,你却很容易恰恰成为被别人揣度的那样。

很多人都试图伪装自己,这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受伤之后的一种回避。但是,它却会在某些事件上、在某个瞬间,一下子爆发出来一些真实的需求。

为什么现在心理疾病那么多?为什么觉得不开心、不被爱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觉得自己在物质上还没有顺意的、还没有自由的人也那么多?

其实,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想要得到什么,都必须要按照这个客观规律办事。

那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后,会不会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呢?未必。只能说有大概率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外一方面就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目前看到的大部分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本文根据阅素灵老师的录音整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