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西“晋望台”博陵郡商氏家族春节文化之春节

 商氏资讯 2021-02-14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大年初一。古代有元旦、元月、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正、正旦等三十多种名种。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鲁西晋望台博陵郡商氏一族,自落足于漯水一畔与其他姓氏民俗一样,仍以大年初一为年,俗称“过年”、“过年下”、“大年”等,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历元旦只被称为“阳历年”,在鲁西一带的民俗中的地位也远不如“年下”。历法中的春节似乎只有一天,而在鲁西民俗中的春节却涵盖了从腊月二十三辞灶,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有的还把腊八节及二月二包揽其中。

照厅和祭田

大年初一子时一到,男主人起身第一件事是举火照厅,除将各房间的灯点亮并拉起天灯外,还要拿起早己准备停当的一个用谷草扎的火把,点燃之后,照遍居室、院子的各个角落,厢房、磨房、牛棚、猪圈,一路向外,照至过道,打开大门,直到大门口,这举动俗称“照厅”,是鲁西民间以火驱邪、祈求一年平安的古老风俗。

照厅到大门口,随即“祭田”。
祭田要在除夕之夜做好准备。即在大门旁堆一粪堆,将收获季节预留的一株粗壮的红穗高粱,一株咧着棒子的玉来,一墩穗大秸高的小麦,几颗穗如狼尾的谷子和几颗结荚累累的大豆,这些合称“五谷”的庄稼稞子,合并埋植在粪堆或草堆顶头,谓之“载田”。

用照厅的火把将树立在粪堆中央的“五谷”点燃,并点燃纸钱、纸元宝,在一片火光中,庄稼稞子烧得噼啪作响,这种“祭田”的习俗,表达的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祈盼。


吃饺子

饺子,在我们鲁西又俗称“扁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人们的欢迎,鲁西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吃饺子”是鲁西一带“过年下”的主要食俗之一。除除夕夜及大年初一早必吃饺子外,初一晚上、初二早晨、初五早晨和正月十五早晨也吃饺子。当然人们最讲究、在意的是大年初一一早这顿饺子。

大年初一吃的饺子,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完。过年期间包饺子要一圈一圈地摆成圆形,意为“圈福”。俗话说,“千忙万忙,饺子不能错行”。包好的饺子要用打上钱印的草纸覆盖上,锅里添好水,柴火置于灶前,一切准备都在“年前”做完。煮饺子要用芝麻杆,意味着新的一年芝麻开花节节高,也意味着把“踩岁”时漏进里面的邪气一把火烧掉。

饺子煮好,先要上供,上供时放鞭炮,点燃原覆盖在饺子上的纸钱,上供的饺子除留一碗给家中老人吃外,其余均回到锅里混合,重新盛在碗里再吃。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铜钱、糖、花生、等包进馅里,吃到铜钱有福,来年更发财;吃到糖,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将健康长寿(因花生在我们鲁西一带称“长果”),不论吃到哪一种,都是一种福气,特别是让小孩们吃到,大人会特别高兴,因为这预示着孩子有出息。有的人家大年初一早上吃素馅饺子,取“素净一年”之意。有的包少量黑面饺子,每个人碗里盛几个,先吃黑的再吃白的,说是“先苦后甜”。包好的饺子不能全煮上,要留几个,煮好的饺子不能全盛出来,吃饺子时也不能全吃光,意有余头。

饺子成为鲁西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 ,同样也是晋望台博陵郡我们商氏一族春节的盛品佳肴。一是取新年“更岁交子”之意 ;还有饺子形如元宝 有“招财进宝”之意;再就是饺子有馅儿 ,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在馅儿里 ,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

拜年

拜年不仅是鲁西民间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在全国虽方式有所不同,但“拜年”却是共性的,这是人们辞旧迎新恭贺新春的一种方式 。在鲁西我们晋望台博陵博郡商氏一族传统的拜年方式是行跪拜礼,所以在春节时又俗称“磕头 ”。磕头拜年大体上分为家拜、近拜和远拜几种形式 。

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 ,鲁西民间有“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 ”的说法,磕头时,小辈口中要高呼长辈的尊称 ,如“爷爷,我给你磕头了 ”或“给俺爷爷磕头了”。磕头是要一人一磕,既不能一次喊两位长辈的尊称 ,给两位长辈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个人同时给一位长辈磕头 ,鲁西民间亦有“大年下的头一个一个地磕”的说法 。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再给本族近支的长辈拜年 ,称为近拜 ,进入院中如是同一祖宗要先拜“家堂” 然后再给长辈磕头拜年 。

最后是远拜,就是给本族支派较远或同村异姓庄乡拜年 。拜时把只拜人,不拜祖。远拜时,往往一家人或近门的“一支子人烟”成群结队 、一同去拜 ,这时就不再讲究一个一个地磕头了。

拜年时,长辈要面带笑容,欣然接受晚辈的拜礼,但远拜时辈分高而年龄小的 ,或平辈之间,年龄相差不大的,只要伸手相扶,口称“免了吧 、免了吧 ,年轻轻地磕什么头啊!”

拜年活动,子孙尊敬老人 ,行辈儿相互尊重 ,人与人真诚祝愿 ,和谐的人际关系 ,密切了感情联络。即使平时因一些小事儿,“扭鼻子杠脸”的人 ,春节一个头也将恩怨磕的烟消云散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不断增添和变换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宴席了以往的拜年方式外,贺年卡拜年、电报、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拜年,甚至视频拜年等也在鲁西大地开始流行。


压岁钱


春节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孩子“红包”俗称“压岁钱 ”。
旧时,孩子们平时并没有点心、水果之类的零食吃,过年的时候,大人便将水果点心之类的装在盘子里,除夕之夜放在孩子枕头旁边儿或用来赠送给亲友的孩子,俗称“压岁盘 ”。或者用彩色的绳子穿过铜钱的方孔 编成一串儿放在孩子的床脚或炕前,改用“红包”或把钱直接分给孩子,是纸币通行普及以后的事。

给压岁钱也有很多讲究,血缘关系、亲戚关系越近,给的压岁钱就越多 ,但大多数是给儿童少年。春节拜年之前,长辈都将压岁钱事先准备好,拜年时一一分给晚辈,也是给晚辈儿祈福 。据说如果“年”兽或其他恶鬼妖魔,要伤害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逢凶化吉。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以在晚辈磕头时当场赏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们睡着后悄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亲戚年后带来孩子串亲,拜年的时候也要给他们分发压岁钱。

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婆婆要引领着给进门长辈磕头拜年,婆母和进门儿长辈都是关系远近和自家经济状况,给新媳妇儿数目不等的压岁钱,也叫“磕头钱 ”。婆母还要赐给新媳妇儿一块儿上等的布料 。

现在过年长辈也要给晚辈压岁钱,而且范围、数目有扩大激增之势。孩子们得到压岁钱之后,可以买一些文具、玩具、书籍或平时想要的东西,有的由家长帮助收存管理 。


放爆竹

在鲁西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营造喜庆气氛。除新年开门儿第一挂鞭炮外,固定放爆竹的时间还有,上供祭神时,到祠堂、祖坟祭祀时。而我们晋望台博陵郡商氏一族,从始迁地迁至落足地时,尚未有修建有祠堂这一祭祀载体空间,只传承于祖坟祭祀时燃放爆竹这一风俗。非固定时间,春节期间的爆竹声总是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