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人想将大清门换成中华门,牌匾摘下反过来一看,发现藏有3字

 小天使_ag 2021-02-14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用炮火轰开了清朝封闭的国门,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事情。但是这里的“国门”可不是虚指,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表着国家大门的国门。

在14世纪明朝建立之前,中国是还没有真实的国门存在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踏进了王朝的领地,那都相当于进了皇帝的家。不过1421年,明成祖朱棣在正式迁都至京师顺天府后,国门便有了真正的实物象征。

京师的紫禁城是按照南京故宫修建而成,不过在落成之后,名字肯定是不能照搬的。于是依南京故宫洪武门而建的那道门便被命名为“大明门”,也就是明朝的国门。紫禁城那么多门,大明门却独享有国门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古人都以正南方向为尊。

而紫禁城正南方向的最外一层,也是最高的一层城墙就是大明门,大明门便自然而然成为了国门。在古时,除了皇帝、皇后、皇太后等极为尊贵的皇室人物在进入这道门时可以乘坐轿撵之外,其他人都必须步行。

清朝时期,皇帝大婚,也只能是皇后才能被从大清门迎进来,其他的嫔妃则只能从神武门进入,这也是大明门的尊贵之处。明太祖朱棣也曾下过死命令,要求子孙后代誓死守卫国门。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侵略军还没有攻破国门,人们就必须捍卫到底,决不能弃城而逃。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严格遵守了这一祖训,即使整个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他依然坚持到了最后。

国门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后,朱由检也选择了和明朝一起同存亡,自缢而死了,是一个相当有气节的皇帝。李自成进驻紫禁城后,也想过要将“大明门”改为“大顺门”,但是还没来得及还牌匾,就被清军赶下了台。

1644年,清军入关后,自然是要将国门的名字给改了。于是“大明门”也就变成了大清门,直到1840年开始,大清门上便不断被四方侵略者“刻写”着“耻辱”。1912年,清朝终于被推翻,民国政府便也想着将大清门换成“中华门”。

但是大清门的门匾整个儿都是石头制造而成的,与城门浑然一体,恢弘霸气。想要重新制造一个门匾过于费时费力,更何况这门匾被用了几百年,直接扔了也可惜。于是当时便有人提议,直接将门匾翻过来,在后面刻字,岂不是方便又省事。

大家说干就干,不过在大家将大清门的门匾摘下来的时候,却全都傻眼了。这“大清门”的门匾后面正是“大明门”三个大字,原来今人和古人都想到一块去了。于是大家又只好哭笑不得地重新设计和制作“中华门”的门匾。

如今,这块已经有500多年历史,既是“大明门”又是“大清门”的门匾还被保留在了博物馆中。但是原来的中华门却已经在1954年被移除了,并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进行了重建,大家便只能在照片中一览原来旧中华门的风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