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关里,重点院校毕业比普通院校毕业更有机会和前途吗?

 wenxuefeng360 2021-02-14
重点院校一般指985211高校,虽说现在国家提倡的是“双一流”,不提倡985211这种说法了,但长期形成的一种惯性认知还是985211,因此职场上普遍默认的重点院校依然是985211高校。
普通院校指非211的学校(个别领域内有一些非211的也归到了重点院校,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如各省、市属院校,民办高校等。
机关里,重点院校毕业比普通院校毕业更有机会和前途吗?
这事得分阶段分析。
首先,在考试机会上,相对是公平的。
相比企业招聘,特别是大型国企、私企招聘,国考、省考是最友好的了!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都有机会。
从国考、省考笔试上说,哪怕自己只是民办院校毕业,与重点院校毕业的考生,机会是一样的,是不是很友好?英雄不问出路,只要有考试本事,都有机会一步步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进入机关。
我有位同事,就是某民办学校毕业的(认识她之后,我们不少同事才知道有这样一所学校,可见那学校是多么没有名气),当年花了一万多元的培训费,报了某个培训机构的省考保过班,以笔试第二的成绩进入面试,然后又报了个一万多元的面试保过班,最终杀出重围,顺利进入机关,成为我所在机关大院的一段传奇。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过来人鼓励非重点院校特别是排名靠后的院校毕业生去参加国考、省考、事业考的原因,在这里,不用看招聘人的脸色!
但是,国家部委、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机关要求高,还是会倾向于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每年会通过选调生方式向各重点院校招录优秀的研究生。
其次,在入职的头两年里,毕业院校会影响个人形象。
重点院校毕业是一把双刃剑。
入职头半年,大家对新来的人会有一个基本的印象:
“张三是某985高校毕业的,不得了”;
“李四是某民办学校毕业的,考试能厉害”。
然后在共事的过程中,就会有所期待:
“张三从985高校毕业,能力应该也不会差吧?”
“李四从民办学校毕业,那么能考,工作能力可也要跟上啊!”
也就说,这个时候,多数人一般会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新入职的人,大家普遍认为,个人能力应与院校的实力相匹配
如果相匹配,大家对张三自然就满意:“果然名校生不一样”;
对李四也不会太失望:“普通民办校毕业,能这样就不错了”。
如果不匹配,那张三会很惨,光环迅速陨落:“还名校生呢,只会考试吧?”
李四会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家对他赞叹不已:“那种学校毕业,能考进机关,果然不简单。”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年半载,大家会不断固化这种刻板印象,甚至会有些本身学历不高或毕业院校一般的老前辈说:“也不一定要读名校吧,看张三,还不就那样?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
机关就是这么赤裸裸:对名校生会有更高期待,对普通院校生会有更多宽容。
再次,入职多年后,毕业院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
工作四五年后,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如何,大家已经有了大致判断,这时候是否重点院校毕业慢慢不重要了。如果说重要,那一般是领导拿来吹牛炫耀的时候。
而一个人能否获得提拔,同等条件下,不看是否重点院校毕业,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有的人会说:“不对呀,我看现在新闻公示的那些领导,很多是重点院校毕业的呀?”
我们看到公示的,一般都是厅局级及以上的领导了,那些走向金字塔顶端的人是极少数,而那些极少数能力和素质必然出众,年轻时能考上重点院校也不奇怪呀。
事实上,观察一下我们这些普通人身边,有不少领导都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的,提拔公示时甚至连公示毕业院校的必要都没有,可见在组织部考量干部时并不是太看重这个。而真要出一两个顶尖院校毕业的大领导(一般指北大、清华),那简直就是明星人物了。
综上:相对来说,机关对院校出身很友好,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因此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若想更进一步,还是要提升能力和素质,当然,前提得提升考试能力,否则也过不了笔试关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