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淼讲伤寒论条文40~41水气病淋病(七)

 大乌乌 2021-02-14
2018-11-09 12:00阅读:388


此文音频地址:
蜻蜓FM:http://www./channels/228415/programs/9582242
懒人听书:http://www./sound/1393419
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jiankang/10903593/104338585


上一节提到了肺痈肺痿,这都属于有形的藏器受损、肺叶受损,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病,伤到了有形的肺叶,并且产生了有形的病理产物(痰湿水饮)。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器质性病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气分毛病。气分的毛病现在称为功能性病变,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其义。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讲的就是气分的功能性的病变。水气病一篇提供了各种在气分恢复其功能,以此化解痰饮的方法,而痰饮咳嗽病篇则是两者兼而有 之,既有从气分恢复功能的方法,也有治有形痰饮的方法。所以这个思路就可以捋出来了:水气病篇都是从气分来恢复其功能的各种治法,痰饮咳嗽病篇即讲了从气分恢复功能,又讲了除有形痰饮的方法。而肺痈肺痿就比较严重了,伤到了藏器,淋病消渴一篇则是痰湿之邪伤到水道膀胱,当然痰湿还会并结,或寒、或热、或虚。这样就理出一个线索:病情的深浅、气分、有形、是否伤及了藏器、伤到了哪些藏器(就是病位)。

祖师爷写书的格式也给出了提示,就像痰湿水饮之邪,可以得肺病,也可以得淋病,并且给出了条文治法。另外在水气篇中也阐述了心水、肝水、肺水、肾水、脾水,提示咱们痰湿水饮之邪各伤五藏。但并没有一一给出治法,或者说治法散布在不同的条文篇目之中,让咱们举一反三,相互联系着去理解,这样就可以学会如何运用。当你把线索理出来的时候,能治痰饮病,能治肺家病,那么举一反三自然能够理解治其他藏器或者其他性质的病。在看到相应条文或者相应医医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框架,知道把这些知识放在哪、怎么联系、怎么用。病位、病气、正邪、虚实的传变心中有数。久病和新病的处理节奏,先治哪个后治哪个;哪些问题恢复的很慢,哪些问题可以快速处理;哪些问题因为正气不足造成邪气的清理不会那么顺利,但是邪气去掉一分,正气就能恢复一分,是个持久战;哪些问题可以快刀斩乱麻的猛攻猛补,哪些需要水磨工夫慢慢化解。在理念上把这些都捋顺了,那么中医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可以说登堂入室了。

剩下的修炼就在如何提高疗效,比如哪些邪气有哪些药、针对哪些病位效果最好,去追求那些特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或是用针灸,哪些病用哪些穴位。或是刮痧、拔罐、放血、艾灸,会有特效。这些追求特效的治疗手段,要必须在你心中已经形成中医的框架,这时候再去追求就不会迷失在中医的浩如烟海中。用更通俗的话说,临床治病效果弱一点、慢一点,但是会治,病情的演化都能看的懂,并且也能给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就是效率差。这时候可以追求高效、特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查资料还是四处访名师拜高友都可以。但是如果一个病治到一半没治好,自己还无法理解,不知道为什么治不好,就说明整个理论框架和诊断技术还不够扎实。如果在这个阶段,去查那些特效治法或者访师拜友,学到的东西都是一盘零散的东西、不成体系。

说白了就是深入和博学之间的关系,在某个学习阶段需要深入,某个阶段需要博学。先深入再博学,永远不会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反之,先博学后深入势必会感受到更多的挫折。怎么深入?对于咱们的方法就是一门心思钻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他渠道的各种学说都是为了完善和弥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门学问,这是咱们的起家学问。当然中医有很多的学术流派,不是所有的流派都只钻研《伤寒论》。比如针灸医生,起家学问是《灵枢》,他们要钻研的可能就是《针灸大成》、《针灸聚英》这些书。

有一次,一个学生带着问题来拜访我,拿出了他的那本《金匮要略》。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本书让他翻得已经面目全非,每一页纸都又卷又脏。当时我就非常的肯定:绝对是人才,下了大功夫。那本书让他翻的有多惨,他就下了多大功夫。不过,咱们带着心中的敬意,会再买一套《伤寒论》、《金匮要略》,干干净净的放到书架子里。

话归正题。水气篇,篇目很短,此篇的内容都是如何恢复各经的功能。顾名思义,通过名称便可知这是个气分病,是水气运化失常的病。根据病情的特征进行一个分类: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风水是从病性上来论,郁而化热、郁而化风,风热之邪闭郁了津液,化为水。
黄汗是说症状特征,其汗色黄。
皮水、正水、石水有病位的概念。皮水偏表,石水偏里,正水表中里都能影响到。
br>
那么从水肿这个症状上来看,“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一按一个坑,或是腹胀如鼓。貌似影响到有形,为什么没放到痰饮病篇里?因为其本质还是个气分病。比如身上浮肿,一按一个坑,这个毛病在痰饮病篇归类为“溢饮”,溢就是往外溢的意思,溢到表,在表所以称之为溢饮。再看此处的其腹如鼓,肚子里积的有气有水。气肿和水肿可以用腹诊按压辨别出来。如果经验不足,单靠手感辨别不出来,就用听诊器缓慢的按下去,听到的是水声、还是气声、还是兼而有之。当然去医院拍片也能看出来,所以咱们并不完全拒绝西医的诊断工具。

水气病篇中还做了区分,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并且还做了症状举例。这些症状都不难理解,都是各经症状的规律体现。
比如水在心,心水容易心烦,心跟情志密切相关,还有可能胸闷短气。
肺水也有可能出现胸闷短气,肺主呼吸,不过肺主表,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所以肺水容易身肿,容易大便溏泄,小便出现异常,这就可以跟心水做区别了。因为虽然都有可能出现短气,但是各藏有其功能,受了病之后其功能就受影响,表现其规律上的功能异常而表现出的症状。
再比如,脾水,脾也管大小便,所以仍然有可能出现小便、大便的异常,比如拉稀、尿多或者小便不利。但是影响了脾,势必影响饮食,其病位在腹,容易造成腹胀。脾化生津液,这些津液变成水邪了,则津液不生,有可能出现干燥诸证。
肾主水,所以肾水有可能出现小便不利、腹胀、水肿。然而肾居下焦,所以他的很多症状,容易表现在下焦,比如条文说的下阴潮湿出汗或者足冷、四逆。

总之鉴别的方法特别多,上面举例是通过症状鉴别,还可以通过脉、舌象甚至穴位来鉴别。比如各经的原穴容易体现出这一藏腑的问题,肾经原穴在太溪,脾经原穴在太白,分别用手按一下,是肾经的太溪更疼还是脾经的太白更疼,也能判断其主要病位。如果觉得一个穴位信息不够精确,可以查背后的背俞穴,肾俞和脾俞,两个信息综合看就有把握的多。这种可以辅助诊断的穴位有很多,再比如肚脐之上的水分穴中脘穴,可以用来判断是不是脾水。肚脐眼之下的中极穴,可以用来判断是否病在肾水,像这种例子听完之后,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水气病篇中,祖师爷还给出了一个治证的大原则: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这句话把他理解成治疗原则,不要单独理解成诊断方法。想表达的意思是水气郁结在偏表的时候,发汗的路更近;如果偏里就通利大小便。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比如有的病人不爱出汗,出现水肿,表现为脚或者腿肿,没有腹水、腹胀,这种病给定为水气在表,属溢饮,治法就是发表、发汗,除非有小便不利,四肢凉的症状,才判断为里证。所以诊断的关键是看表证还是里证。通过脉象、症状、舌象的合参,而不仅仅是看腰以上还是腰以下,所以这句话是治疗思想,而不是治疗依据。篇中提到了九个方子,临床运用不止这九个,只是祖师爷认为其他的不用写了,有这九个做提示就足够了。

还有个蒲灰散,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提到,用来治疗热淋。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性寒,利水泄热。蒲灰就是蒲黄烧灰,性味咸寒,只走膀胱。蒲黄可以入心经、活心血。蒲黄色黄,色黄入脾,所以活血的功能也能入脾。烧制成灰,色变灰黑,黑色属北方水,所以能入膀胱、入肾。配上滑石,清热利水,只走水道,如此处理热郁膀胱的淋病。这个毛病西医称为泌尿系统感染,会见小便赤、痛、黄,有浑浊分泌物,有的可能还会见血。蒲黄有活血化瘀通淋止血的功效,所以要加上蒲黄烧灰,配上滑石清热利水。此方治热淋,热淋就是西医说的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属于细菌感染,症状会非常强烈。寒淋是慢性病,长期寒湿闭郁,影响了水道膀胱、前列腺。栝楼瞿麦丸是治前列腺的底方,还需要加味化裁,增加一些攻消痰湿的方法。在消渴篇给了个方子:文蛤散,文蛤化痰软坚,所以能治疗前列腺的老毛病。这种虚寒,前列腺的淋病,常用栝楼瞿麦丸合文蛤散。文蛤一定要量大,咸能软坚,攻邪用量就得大。这味药善治痰湿胶着,不止能治下焦肾膀的毛病,中焦脾、上焦心肺都可以使用文蛤来软坚化痰。

栝楼瞿麦丸
栝楼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文蛤散
文蛤五两

提到文蛤,自然能联想到牡蛎。先说功效相似之处,都能软坚化结、消弭包块,比如用来治疗乳房甲状腺上的结块、乳腺增生、乳痈、甲状腺结节或者肌瘤。文蛤牡蛎的用药部分,都是贝壳。
牡蛎在运用上多了一种收涩固脱的作用,比如治多汗、遗精、失眠、心烦,牡蛎可以收敛浮越的阳气,文蛤并不用来固脱。
在治疗肺家的胶痰黏着的时候,文蛤比牡蛎用的要多。痰湿胶着在某个地方,在局部就容易化热,其实并不是文蛤本身能清热,而他把胶着给化开了。

痰湿热结阻滞膀胱,重了就是淋病;还没到淋病的程度,仅是影响气化功能,那就是水气病,所以蒲灰散即在水气病篇又在淋病篇。不难看出淋病篇的方法也是在治痰湿,或结热、或结寒。比如淋病篇有一个方子,猪苓汤,治水热互结影响了膀胱水道。猪苓汤虽然没有再次出现在水气病篇中,但是也应该能想到猪苓汤治水气病的道理。想到了猪苓汤就不难想到五苓散、真武汤。这些方子都没有出现在水气篇中,但是治水气病都会用到。

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阿胶滑石 泽泻各一两

五苓散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祖师爷就是这么写书,得各篇结合着看,结合起来便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举个例子,热淋,痰热互结用蒲灰散来处理,方中的蒲灰有通淋活血化湿的作用。能想到用它治淋病,能想到用它治膀胱水道的毛病,稍微举一反三就能想到能用他治乳痈,乳痈也是局部痰湿或痰热互结伤及血脉。所以就能从治淋病、消渴病中领悟出治乳痈的办法,触类旁通,只要你能辨清楚是哪一经的病,然后再配上局部攻消的方法,用各经的方剂把这种消坚的药力引到这一经来,就能治这一经的痰结之证、痰湿之证、痰郁之证。

祖师爷也是通过这种写书的方式,将伤寒杂病论形成了一个可以自洽的系统,在这自洽系统中就可以进行无数的推演,最妙的是推演完了用到临床就管用。以六经病位、病性确定不同的主证;抓住主证线索拟定出治理本经的方法,恢复这一经的功能;再根据因人而异的虚实情况,辅以或攻或补,从而形成了一套严整的治疗策略。即便一时无法把握深层次的根本原因,但只要依从这套六经症状规律的方证系统,就不会在正确的方向偏差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