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子》教你如何养性、养身、养生

 伟天英 2021-02-14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据说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所以叫这个名字。它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在这本书中并不少见与养身相关的学说,其侧重点大多在人性修养以及道德修养方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思想。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道,覆盖充满在天地之间,扩大到四方八极特别远的地方,高深得无法测量。

道家以道为最高追求,《淮南子》认为养生就是道在人生的实现,养生即抱德、体道,因此,养生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在人生中对道的践行。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保持内心无忧无乐,是“德”的最高境界;通达而不多变,是“静”的最高境界;无嗜欲是“虚”的最高境界;无爱憎是“平和”的最高境界;精神不因外物所累,是“纯”的最高境界,能做到这五样就能与神明相通,与神明相通的人,得到了内心的本真,所以用内心制约外在情欲,任何事都不会做坏,心能纯正,就能收养情欲,所以“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真正的“道”就在我们身边

一些感官的外部刺激和肉体的即时享乐虽然能给我们带来瞬间的巨大满足,但是一旦外部的刺激停止,内心反而若有所失,茫然无措。如果我们常常因为一时的狂欢痛饮纵情享乐而忘乎所以,迷失本性,但是当理性复归的梦醒时分又会突然发觉,曲终人散,一切的声色之乐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生依旧迷茫,此时唯一真实的感觉就像现代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描绘的无聊、空虚、烦恼和痛苦。如果说叔本华对人生欲望的反思,使他最后不得不循着悲观主义的哲学路线而沉沦永无止境的痛苦深渊,那么《淮南子》的可贵之处则恰恰在于它有效地超越这种悲观主义的理论,走向并且找到了真正快乐的源泉,正所谓“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故纵体适意,而度制可以为天下仪”。

不是从本性产生的学习愿望,无法将所学的东西听入耳中留于心里,假如不是从内心世界有所得,就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有一瞬的美丽却不能长久。故此,心灵的平静与满足有时不能凭借外界刺激获得。所谓“纵体适意”,指符合人的本性的欲求不能强行禁止

人们所具有的欲求也是我们养生所具有的欲求,本身并不是养生的隐患,只有当这个欲求超过了天道的规定时,才会成为养生的祸害。所以养生并不是离欲绝欲,而是让欲求符合天、性的要求,不符合天、性要求的欲求,才是应当否定的嗜欲。如人们为了养生而增加营养,却因营养过分而造成肥胖,这可从《淮南子》的养生理论中引起人们的警戒,做什么都应当适度。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淮南子》教你如何养性、养身、养生

#大家健康超能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