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迹攻略 | 甘肃平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一览

 忆起追迹 2021-02-15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历史上曾孕育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9件。

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盒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与少林、武当、峨眉齐名的崆峒派武术等10多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资料来源:平凉市人民政府网站)

1、南石窟寺

批次:第三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泾川县 温泉开发区蒋家村

北魏永平三年(510),泾州刺史奚康生始凿。与庆阳北石窟寺,誉为“陇东石窟双明珠”。现存5窟,均座北向南。

2、武康王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崇信县 崇信县城东街

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为奉祀唐代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而建。武康王庙是甘肃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有元代特点的木构建筑之一,其铺作形制、材分制度基本合乎宋《营造法式》的规定,但又融合了明代手法和甘肃地方工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3、延恩寺塔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崆峒区 东宝塔梁上

建于明弘治年间,曾为明代韩王专有的延恩寺主体建筑,该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长36.64米。第一层朝南开券门,门楣上方嵌有楷书“大明”匾额。从第二层起,四面开门龛,有仿木窗棂、围栏、斗拱。琉璃瓦盖顶为覆盆式,顶端立有小铁塔一座,形体与主塔相仿。

4、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

批次:第六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庄浪县 韩店乡黄草村东南2.7公里

石窟保存较好,对研究省内东部地区石窟特征和佛教艺术有重要价值。分布在长500、高80米的三处崖壁上。洞列三层,计窟龛19座。有北魏、北周石造像18尊、泥塑55身、宋代壁画14平方米。

5、王母宫石窟

批次:第六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泾川县 西回山脚下

王母宫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研究佛教艺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道二教寺观建筑。王母宫建于北宋天圣二(1024)年,明正德九(1514)年及嘉靖元(1522)年屡次增修。有宫观寺庙多处。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及殿宇文昌阁、三清楼、玉皇殿等,是道教胜地。

6、牛角沟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泾川县 白家村东庄社牛角沟泾河北岸的一条冲沟内

1976年发现,遗址采集有砍伐器、刮削器及动物化石等,并出土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包括一小片右额骨鳞部,右顶骨大部,较完整的右颞骨,枕骨大部和左顶骨一小部。人头盖骨化石在牛角沟高约40米的坡面台地内出土,1984年2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头盖骨,距今约5万年,被命名为“泾川人”。

7、西山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灵台县 中台镇许家沟村唐家河社西侧

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堆积厚,既有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也有秦汉时期墓葬及遗物。遗址周围还发现了同时期的聚落址,面积均在1~3万平方米。西山遗址是达溪河流域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具有大型中心聚落的特点,是仰韶文化向西北发展的重要实证,对研究西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8、桥村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灵台县 西屯乡北庄村桥村社一带

1977年发现,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95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桥村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并见汉代以来的遗迹和遗物,是泾渭流域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9、成纪故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静宁县 治平乡刘河村、李店镇五方河村、王沟村交界处

汉代成纪县县城故址。现存战国秦长城北方防御线上的重要古城之一,在研究甘肃相关历史时期的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和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史诸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0、崆峒山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群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崆峒区 崆峒区崆峒山

现存建筑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物,清代曾不同程度地予以修葺。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显示了工匠在特殊的地段上进行空间组织和巧妙运用建筑体量的智慧。老君楼内的明代画作《老子八十一化图》为全国第二幸存者。建筑群所在崆峒山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与道教文化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11、石拱寺石窟

批次:第七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华亭市上关乡半川村石拱寺社

石拱寺石窟开凿时代早,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与麦积山石窟相呼应,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文化线路中东段的重要节点,是北朝时期陇山周围佛教及历史、交通等方面的珍贵材料。

12、静宁文庙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静宁县 静宁一中校园内

明代地区学宫建筑的杰出代表。明洪武初年修建,嘉靖二十年建筑整体形成。静宁文庙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由中、西两条轴线构成,坐北向南,对称布局,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免责申明 |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感谢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