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毕业后,我来到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工作。上岗后首先面对的就是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工作。此次古籍普查是在之前普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复核,以使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格式更加规范、细致。我在大学主修的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习中偶尔会参与考古发掘工作,发掘结束后进行器物整理与考证时,也会适时地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算是和古文献有过接触,但第一次面对馆藏古籍时,仍有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对古籍版本鉴定更是没有任何概念。馆里的侯富芳老师带着我将古籍从书柜取出,打开函套,小心翼翼把书捧起来,耐心示范着如何看牌记、题跋、版式等内容,并嘱咐我翻阅古籍时动作要轻柔、缓慢。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上手触摸到古老的书籍,也由此深深感受到,它们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一样,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结晶,让人心生敬意。面对着待清点的上万册古籍,我们把工作地点设在古籍书库门外,每人一辆上书用的推车,手持工作底本,按照书库里的藏书排列顺序,逐一将书籍取出,打开函套,一册一册地查找、区分、核对、登记。不一会儿,手上就会沾满了灰尘。为了减少进出书库的麻烦,我们工作中途尽量不停歇,直到下班后才休息,常常一天下来,水也没怎么喝。尤其是在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我和潘荣生老师、侯富芳老师三个人一起,把蒙着厚厚灰尘的书全部取出来翻了一遍,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也让我熟悉了许多古籍的样貌特征。给古籍编目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每种书都有着它自身的版本特点。起初,每拿起一种书核对,我都会咨询潘老师和侯老师,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再在电脑上登记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数等内容。2016年作者在宜兴图书馆参加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 几个月后,我有幸参加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培训地点在宜兴市图书馆。此次培训班最大的特色是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上手实践。我们二十几人分为几个小组,根据课上老师传授的编目规范,手写书签,并将古籍目录信息上传至电脑。整个编目工作由南京图书馆的专家老师们把关,遇到不理解的或拿不定主意的便向老师们咨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过眼了不少善本,很多都是在本校图书馆里没有遇见的情况,这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古籍编目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培训结束后,南图的老师们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回到岗位后有了更多的信心独立完成古籍编目工作。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武心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专家方云莅临指导古籍保护工作,摄于2016年12月20日 目前,经过普查,我馆馆藏古籍计有20303册,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部,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9部。可以说,这次普查工作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一方面离不开馆里前辈们的日常指导,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老师们的远程指导,有效地解决了我在编目过程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节奏紧凑,我们经常加班加点,但在整理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古籍整理工作,我在闲暇时间阅读了与古籍版本相关的书籍,但在操作实践中,多少还是会碰到无从下手的情况。古代的图书与如今的图书版权页有着很大的不同,刻本典籍一般是根据“牌记”来判断刻印时间等基本信息。但“牌记”的真假、有无亦会影响到古籍版本信息的判断,有的已经残缺或遗失,有的为了模糊图书版本年代问题,故意替换掉“牌记”。这些都给后人对古籍版本的断代留下了些复杂的判断因素。若要将古籍版本年代断得清楚,了然于心,古籍普查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能够通读古书里的序、跋、批校等,还要熟悉各个年代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印章、墨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说需要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兼备。从事普查工作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尽管掌握了版本学、文献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想真正地做好古籍版本的鉴定,最要紧的还是“摸书”,古书过手,除了寻找书中与版本相关的信息,也要根据纸张、印刷字体风格等各种因素综合判断分析。这些,要比以往具备的理论知识更为复杂、丰富,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积累并缜密考证的过程。因为馆藏古籍数量不多,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各个时代不同版本典籍的机会十分有限。在古籍版本的鉴定上,很多由于经验不足,无法独立地完成版本鉴别。虽然有短期的系统性培训,但囿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回到原岗位上,仍会遇见踌躇不定的情况。这一次古籍普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家底”,将全国各地深藏闺中的古籍发掘出来,日常重点登记内容是六项必填的古籍版本相关信息。对于刚入手的我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还是比较好上手的。但在每一本古籍版本了解的深度上远远不够。这是我参加古籍普查工作以来最深刻的感受。古籍普查工作完成后,其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补充以及进行最基本的数字化,实现古籍在线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览自由,而这条路,要克服的困难或许比原先的还要多,要求古籍编目人员具备更过硬的专业素质。我们仍有许多要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