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寡妇年,倒春寒”,是何意?古人经验之谈

 农俗闲话 2021-02-15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文化被我们视为封建糟粕而加以排斥。诚然,在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古人的思想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止步不前。但其正好反应了古人生活的不易与历史前进的轨迹,我们应当铭记而不是一味地抹杀与逃避。那些被我们“嫌弃”的封建糟粕同样有着积极的人文关怀,正如这句俗语“寡妇年倒春寒”,乍听之下让人诚惶诚恐,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的探索与经验,也在古代为人们农事起到了趋吉避凶的作用。古代百姓少有牵强附会之词,如此称呼更是嚼之有味,丝毫不亚于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

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何叫寡妇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哑年的称呼。指的是在农历的年份里整年没有立春。寡妇年的由来与农历的演变密不可分,许多人将农历称为阴历,但事实上,农历既有阳历的成分也与阴历密不可分。

今天通常说的一年是指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将太阳这一周的时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或31天,其中2月又有28与29之分,总计365或366天。如此一来就与公历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故而阳历时常和公历混为一谈。而一年的头一天在公历中被称为元旦,而古人也将元旦视为阳历年便同此理。而阴历在传统历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有人称之为旧历或古历,其演算形式则是按照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依据,换言之便是根据月球的运行轨迹来划分年月。而月球的绕地运动与太阳差相仿佛,一个月的时间大致为29天,同样12个月,而天数则同样因为二月的关系为354天或355天。

而古人时常将阴历与阳历相结合以方便作息,但两种历法每年却有11天的偏差。为了缩小两者的差距,适应季节的变化,闰月就出现了。农村有句话叫“十九年里七闰月”,意思是每十九年就有七个闰月。而闰年的由来便是由此,其中13个月为一年天数也变为383或384,而没有闰月的年份便是我们通常说的平年,为12个月分354或355天。因为闰年天数变多,所以立春在这一年就会出现两次,这样一来,往后的年份也会受牵连而产生变化,有些年份便在前面与立春无缘相见,而在年底又与立春难以相遇,而这些没有立春的年份便是古人口中的寡妇年。

如此一来再看日历不难发现今年辛丑年正是所谓的寡妇年,今年的初一正好在2月12日,而立春却在农历2020年的腊月二十二,再看2022年的初一是在2月1日。而农历2022年的正月初四下才是一个立春的时间,如此一来2021首尾都与立春无缘,便成了俗话说的寡妇年。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种年份的天气容易出现倒春寒,这对农作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谓倒春寒便是说春季期间,因为冷空气的入侵使得温差明显而呈现“前春暖,后春寒”且寒于正常标准的情形。除此之外的一些古人生活禁忌则不必较真,古代百姓对天地鬼神尤其敬畏,大多因为不明白“天地不仁”的道理而将任何自然灾害或者人祸都归于神仙之辞,在知识普及的今天我们应当普遍具备基本的自然哲学思想,一切祸福都源于自己的双手与一念之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