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欢女爱治百病,绝不夸张:为了职场前途,你也必须谈个对象了

 振王府图书馆 2021-02-15
公周老师:
我是基层单位财务部门的一名新入职公务员,从学校到机关的跨越让我一下子无法适应,再加上一些家庭因素,导致我现在对人生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充满了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里因为不喜欢本专业,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现在面对业务极度不自信。之前领导对我比较认可,说是他带过徒弟中最优秀的,但我自己觉得没那么好,很多业务内容和专业知识自己学得很模糊。现在所里还有业务很强的傲娇女前辈,我生怕自己被她瞧不上。
2. 工作内容重复枯燥,常常提不起精神,闲下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开始放空,感觉完全游离在工作环境之外,突然有人来办业务时会觉得慌乱。
3. 因为家庭氛围比较严肃,吃饭也很少说话,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工作后更加自我封闭,再加上所里没有同龄人,他们的交流我很少插话,感觉没有共同语言,最多也就笑一笑。现在每天保持着和领导同事之间礼貌性的问候,但语言上的交流始终打不开局面。不得不与人沟通时,我也需要在心里酝酿很久。也被之前的领导善意提醒过,还跟我分析了不和别人交流的诸多弊端,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
4.工作地点在街道,同时被本单位和街道牵扯着,很反感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比如开很多会,写一些演讲稿、读后感、调研报告,会占据很多业余时间,因为社交疲惫需要业余时间来缓解,每当休息时间被占用我就感到很抗拒很悲伤。
5. 曾经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测试结果是适合做教师,想到或许教师能带给我成就感,并且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自己比较喜欢英语,之前参加过英语演讲比赛得过省级奖项,很怀念那种感觉)也能让我重获自信,整个人能更打开一些,从而改善一些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不良影响,再加上教师有寒暑假,能缓解我的社交疲惫。但公务员去做老师的例子似乎太少了,而且要满足资格证和学历要求,一切要从头开始。
想请教公周老师,一是继续做会计待在财政所,二是继续做会计但争取考证和重新考公到市直省直机关,三是换一份职业换一个平台,这三种路径哪一条更适合我呢?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所以很犹豫。另外,该怎么尽快打开自己,调整心态呢?
——星球背锅侠Zik
THINK

亲爱的 Zik:

1. 讲了这么多,其实是两码事杂糅了:一个是职业发展问题,基层是不是久留之地?第二个是为人处世问题,性格内向、情绪焦虑,厌恶繁文缛节该怎么破?从内心感觉来说,你可能觉得两者难解难分,从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还是要区别对待。比如你就算换了工作,到了省市机关或者如愿当上了老师,还是要处理同事关系,还是要开各种浪费生命的会,被迫参加各种假模假式的演讲、辩论、文艺汇演和座谈发言啊,全中国的体制内年轻人不都在干这些事情吗?(获取未删节版问答内容,享受职场、情感类顶尖咨询服务,扫码加入公周独家社群,查阅置顶目录762#)

2. 职业选择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既来之则安之,也许是因为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处在最艰难的适应阶段,又恰好不喜欢本专业,负能量比较多,一些常见病、流行病(比如工作枯燥、单调重复、缺乏激情、对未来感到焦虑),都被你当做这份工作所独有,结果逃离现有环境的欲望特别强烈。

怎么办呢?给你开两味药:

一味叫职业精神。饭碗是不锈钢或陶瓷做的,本身没什么味道,但他能盛饭,能让你安身立命,就是香的。等你丢了它、砸了它,你就会发现它多么可爱。所以不管口味合不合适,能填饱肚子就该感恩,感恩就要把它端稳、端好,踏踏实实吃完不浪费。这就是职业精神,也是对世界的基本敬畏、对自己生存压力的最低限度清醒。

需要强调的是,职业精神不只是把事情做完,更要尽可能做精细、很专业。比如财务报销是个繁琐活儿,账目做平、不出差错肯定是基本的,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注意一下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热情一点、周到一点,帮人家多想着点,让人家舒服点?

第二味叫骑驴找马。你现在刚入职一年不到,我答复过很多类似情况的年轻人提问,无非是入职焦虑,总觉得工作有落差、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把椅子屁股还没坐热乎,又惦记另一把?我这辈子难道就坐这一把了?同学好像都比我舒服呢?有这些想法固然可以理解,我也支持你去追求更高、更软的金椅子,但你也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就算想考遴选,还要3年基层经验,就算要跳槽,你现在出去也没人要,倒不如踏踏实实待几年,把工作以外的其他问题(特别是心理上)解决一下,将来拿一个成熟、自信、稳重、有料的形象去面对上级机关或者市场环境的挑选。一下班就无所事事,打着缓解社交疲惫的幌子混吃等死、浪费青春,越是这样你越是走不掉。

3. 与人交往的问题,原生家庭确实是个绕不开的因素,但大学以后特别是工作以后,再把锅全都甩给原生家庭,肯定就说不过去了。人总要成长,经风雨,见世面,从生活独立走向人格独立。你想活成什么样子,就会活成什么样子,与你是谁的儿子、父母是什么性格没有必然关系。

怎么学、怎么练?其实就是在与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去打磨、塑造,汲取营养、积累经验,逼着自己走向开放,靠开放中收获的尊重和成就感再回过头来奖励和激励自己。这是个正向循环的过程,第一步很难,后面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如。

一切自我封闭的原因都只有一个……(获取未删节版问答内容,享受职场、情感类顶尖咨询服务,扫码加入公周独家社群,查阅置顶目录762#),说到底这是个非常典型的防卫型人格特点。

既然这样,不妨就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越是怕她,越鼓起勇气去接触她。担心露怯,那就提前把业务再熟悉熟悉,可能涉及的问题重点做做准备,把她当财政部长,要接见你这个大头兵行不行?其实哪有那么难?你是科班出身,再怎么不喜欢自己专业,也比那些同事(包括这个女前辈)基础好,稍作准备,不说让她眼前一亮,最起码也能换个基本尊重吧?不妨把她当你打开心门的一把锁,破除恐惧的大怪兽,把她解决了,其他人自然不在话下。今后到任何单位去,都有个好的生存环境,这是一劳永逸的大好事,要重视起来。

另外我就是建议你谈个对象。记得去年我也劝过另一个小伙子,找个女朋友,沾点烟火气。很多问题看起来复杂无解,实际上都是不接地气、满脑子幻想导致的。二三十岁的人了,整天窝在房间里,可不就是孤单寂寞冷吗。找个对象,逛逛街、看个电影,回来做做饭、亲热亲热,偶尔闹闹别捏吵吵架,啥毛病都好了。真心的。(原创/公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