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等来好天气,随便转随手拍。今天是图比字多的一篇 | 北京菜市口及牛街周边

 心尧九十八谈 2021-02-15

今日签到:序号179

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北京

雾霾指数:50,绿色


【心尧爱北京】

我的天呢,终于等来一个还算像样儿的好天气。本以为今年的春节就要在重度污染和大雾弥漫中度过了。

昨儿晚上北京刮起了风,霾开雾散。大年初四这天终于可以踏实出门了。

排除公园、商场这类人群超密集的地方,趁着好天气去大街小巷里走走吧。

咱们今儿去转转菜市口和牛街附近。

范围可能有点儿大,一路都是腿儿着走完,随走随停随拍。

虽然大部分马路都已经走过,但小街小巷小胡同的名字还是有陌生的。

宣武区也是消失了十多年的区划,现在都叫西城区了。

长椿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现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目前正在内部修缮,重开时间尚未确定。

往南接着走。你说这路上没什么可拍的吧,可还总能发现点儿东西值得记录。

裸露的破屋顶,有着保留完好的房梁结构。远处还有伊斯兰教建筑的顶子。

牛街礼拜寺,始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年),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按原样进行过大规模修葺。

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是采用汉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可惜也未开放。

金圣安寺,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是金代帝后为佛觉、晦堂二位大师营建的驻赐佛寺。时为金中都宫城宣华门外的重要建筑。

初名大延圣寺,金大定七年(1167年),诏改为大圣安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和一处配殿。

能看到门额处的字迹 “敕重建古刹圣安寺”。乾隆年间还真是家境殷实经济发达,到处修啊建啊的。

后面现在是这样儿的,远处那幢粉紫色建筑是回民幼儿园,可好看啦。

在路口看到另一栋伊斯兰风格建筑,看了看地图,标明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

一路向东,往法源寺的方向溜达。其实最该好好关注的,是法源寺南边的这处唐悯忠寺遗址。

现在都被挡板围着,有条很大的缝儿,正好可以拍到。

法源寺前身为唐悯忠寺,明清以后南部废弃,上世纪中期在此兴建学校住宅。

为整治环境,宣武区政府于2003年决定拆除地上建筑。

该遗址前临南横西街,即唐幽州迎春门内大道。

照片中的仿唐石灯为悯忠寺故址标志。

北边便是法源寺了,门前有好多拍照的人和晒太阳聊天的大爷。没多待,随便照了两张就走了,也是没开放。

路上一幢大楼的柱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楼本身也是挺有时代印记的,不过罗马科林斯柱式更惹眼,窗框也有装饰哦。

这间房子没什么奇特的,但是墙上 “戊戌办公室” 几个字挺有意思。

从菜市口大街的天桥上望下去,你说是现代好还是传统好?新的好还是老的好?总有些建筑在消失,也许下次来这片儿就拆没了。

宣武门外山西街甲十三号,是京剧大师荀慧生的故居。不开放,就站门外看了看。

荀慧生(1900-1968年)是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这间故居坐西朝东,建筑结构体系和装修形式均为近代改良风格。

半道上忽然出现美丽的光影。阳光穿透街边的镂空隔板,整齐地洒在地面上。

南柳巷,北起琉璃厂西街,南至前孙公园胡同。这里清代曾有永兴庵,后为北平各种新闻报纸发行处。

巷内的晋江会馆旧址,建于清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曾居住于此。

南柳巷里的年味儿比大街上浓,一路上也没见到几处挂红灯笼和中国结的。

近些年很多胡同街巷都整治一新,贴了新的砖,做了新的门。虽然这砖贴的没了老北京胡同的味儿,不过从外面看上去是整齐的。

墙是新的,但里面的生活还是原来的。

往北是琉璃厂西街了,这里游客明显变多,大小店铺都在开门迎客。

发现一处破旧的大门,门槛儿都磨弯了。不过门上贴的门神倒是挺新的,可怎么就秦叔宝一人儿孤孤单单的?尉迟恭哪儿去了?

看到一对儿不知道应该叫什么的,不知道以前上面放过什么?这里以前是商务印书馆,现在立着一块新的文保牌子。目前这里是荣宝拍卖。

应该是狮子的造型吧?脸部被毁得很厉害。上图是西侧的,下图是东侧的。

用回家路上最后一张照片做结尾。哪怕是随便走走,都有不少值得看和记住的。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