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末,在拓展广安大街的同时,菜市口丁字街向南开通出一条连接南二环的“菜市口大街”,原来的丁字路口变成了十字路口。随着马路的拓宽,高楼大厦的崛起,数百年来形成的菜市口历史风貌和市井文化,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菜市口作为地名,始见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清北京城图》,位置标注在宣外大街与广内大街交汇的路南,东起神仙胡同(后改丞相胡同、菜市口胡同),西至北半截胡同。 ![]()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菜市口 《北京百科全书》载:“菜市口位于宣武区中部, 泛指宣武门外大街、广安门内大街、骡马市大街相交汇的丁字路口附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菜市口并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概念,他们把丁字路口一带都称为菜市口。 ![]() 菜市口丁字路口示意图 菜市口因清代曾在这里设刑场而闻名。清代所以把刑场设在菜市口,因为这里是交通要冲、繁华闹市。“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 昔日,南方各省的人员物流走旱路进出京城,惟有途经卢沟桥走广安门一条道。菜市口地处宣武门外大街和广安门内大街的交汇处,是必经之路,明清时就成为南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 菜市口一带因有众多的会馆、名人故居和商业老字号,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景观。 ![]() 明清时期陆路进京路线图 底图为1865年北京地理全图,周培春/绘。 笔者1944年生于牛街,在这里生活的30多年里,有事没事总爱去“逛”菜市口。一幅幅鲜活的菜市口市井图画,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从牛街穿过教子胡同、西砖胡同,就是烂缦胡同。 ![]() 明清时期,烂缦胡同原本叫烂面胡同,图为清嘉庆时期京城全图(局部)。 烂缦胡同里有“湖南会馆”“湘乡会馆”“东莞会馆”等数家会馆。每一家会馆都有说不完的故事。1920年2月,毛泽东来北京后,就曾居住在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在这里召开了“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清代会馆分布图,图源网络。 烂缦胡同北口路西的“清华斋”是一家清真老字号点心铺,两层小楼古色古香,回族人家最认这里的京味点心。我曾多次在这里花一毛钱买一包又甜又脆的“江米条”,一路吃回家。 烂缦胡同北口东北角是一家小百货店,因为在门口摆放着一个木制的黑猴,人们就把店铺的字号叫成“黑猴”了。门口的“黑猴”被过往的行人摸得油光锃亮,成为菜市口的一景。 ![]() 烂缦胡同北段已拆,图为南口,摄于2019年3月,当时胡同内正在施工改造。 出了烂缦胡同北口,就是最繁华热闹的菜市口丁字街了。往东依次是食品店、新华书店、五金电器商店、王麻子刀剪铺、人民照相馆和南来顺饭庄。 上世纪 50年代初,南来顺饭庄的原址是一家叫“同福和”的老字号茶食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把菜市口一带的回民小吃摊合并进来,成立了“清真菜市口小吃店”。1961年,原在天桥市场的“爆肚石”南来顺清真饭馆合并到菜市口小吃店,从此改名为南来顺饭庄。南来顺以京味清真小吃品种多、质量优而名冠京华。 ![]() 南来顺饭庄 很多人都是慕名专门到菜市口来品尝这里的小吃,顾客整天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马连良、侯宝林、黄胄、老舍等文化界人士常来这里品尝小吃。末代“皇弟”溥杰还曾为南来顺题字“古都膳食”相赠。曾以创作《城南旧事》闻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1994 年从台湾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与亲朋好友相约到南来顺品尝各种小吃。此后,她发表文章《我的京味之旅》,对南来顺的清真小吃大加赞扬。 ![]() 如今南来顺搬到了南菜园 南来顺在丞相胡同北口路西,路东是菜市口电影院、文化馆、文化用品商店和家具店。丞相胡同在明代称“绳匠胡同”“神仙胡同”,清代改称“丞相胡同”。1965年改为“菜市口胡同”。 在丞相胡同里确曾居住过明代的丞相许维祯,清康熙时的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同治皇帝的师傅、军机大臣李鸿藻,以及曾国藩、左宗棠、龚自珍、李石曾、蔡元培等名人。李大钊在这里创办主编过《晨钟报》。秋瑾在这里创办主编过《中国女报》。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瞿秋白和鲁迅先生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样一条人文荟萃的小胡同,在京城也属罕见。 ![]() 1921年北平市全图上的烂缦胡同和丞相胡同。 丞相胡同马路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鹤年堂”药店总店原址。明永乐三年(1405),著名的回族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1335-1424)创建了“鹤年堂”养生医馆和中药铺。传说其门前匾额“鹤年堂”为明朝严嵩的亲笔。 ![]() 清代在菜市口设立刑场,处决犯人就在鹤年堂门前的马路上。1955年,菜市口路口的东北角建起了菜市口商场,后来,鹤年堂被商场占用,总店并入菜市口路口以西的“西鹤年堂”。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被列入“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 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美味斋餐厅、菜市口理发店和西鹤年堂药店。 菜市口路口的西北角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信托商店,往西是西鹤年堂、菜市口理发店、上海迁来的美味斋饭庄、清光绪年间开业的清真正兴德茶庄和广安市场。 1958年,我进北京618工厂当了学徒工。厂里有很多从上海来的师傅,每逢节假日就相约来菜市口,一是到菜市口理发店理发,这里的师傅手艺相当高超;二是到美味斋品尝上海家乡菜“打牙祭”,他们与美味斋的店员都很熟悉。 ![]() 正兴德是北京唯一一家清真茶庄,京城内外的回族人家都爱买这里的茶叶。我奶奶喝了一辈子正兴德的茶叶,70多岁时还自己从牛街走到这里来买茶叶,每次店员都把她送过马路去。 关于菜市口,您又有哪些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西单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