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外感发热验案一则--------马氏妇科

 用户08204546 2021-02-16

 施萱婷

    初诊:2020年12月16日。章某,29岁,因“发热1天”就诊。

患者晨起出现身冷发热,喷嚏流涕,头痛,无汗,最高体温38.6。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诊断:外感发热。

治法:辛温解表,清泄肺热。

方药:麻黄汤加味。

炙麻黄6g  杏仁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石膏20g  薄荷(后入)9g,1剂。

嘱服药后覆被出汗。

二诊:2020年12月17日。患者未服药时体温38.9,16日晚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81×10^9/L,C反应蛋白7.84mg/L。新型冠状病毒抗体阴性。服药一次,捂被出汗后体温降至38,服药两次,入睡,晨起体温37.5,下午体温37。现咽痛,微咳,无发热,无头痛。舌尖稍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5g  杏仁10g  石膏15g  炙甘草5g  板蓝根12g  射干5g  地龙10g,2剂。

按语: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患者或因外感风寒,风寒束表,正邪相争,故发热身冷;毛窍闭塞,经气不利,故见头痛、无汗;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开泄腠理,散寒邪;桂枝解肌散风,透营达卫,既助麻黄发汗,又畅行营阴止痛;杏仁苦温,宣肺降气;石膏辛甘大寒,用量大于麻黄、桂枝,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薄荷疏散风热;炙甘草缓和麻黄、桂枝峻烈之性,调和诸药。二诊患者服药两次,发汗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微咳,投以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宣肺热;本草记载地龙可治喉痹,能除大热,对咽喉肿痛者用之神妙;板蓝根、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