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龙野一雄论“发于阴”外感摘录(一)

 经方人生 2023-01-20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龙野一雄论“发于阴”外感摘录(一)

(红字标题为译者所加)

编译者有感:《伤寒论》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其中“发于阴也”记述了一组自古以来持续存在的临床事实,与老年体弱者新冠感染的“沉默性低氧”等“沉默性”临床表现相关。胡希恕先生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强调“无热恶寒”为“不发热”“有体温,但病人不觉得发热”,纠正学生将体温计数字上升与《伤寒论》“发热”混为一谈的错误认知。大塚敬节先生也有过“被体温计的数字魔术所迷惑”的感慨。龙野一雄先生对“发于阴也”证治有详细论述,并强调“沉默性”临床特点。谨就相关内容复加摘录,供同道们参考。

《伤寒论》的“发热”是指热感,包括自觉和他觉。在下述情况,即使体温计数字升高,但并不是《伤寒论》的“发热”,却是寒证。脉象沉数或脉迟,与体温计数字升高的热症相矛盾。

在实际接触病人中,可见如下类型者,如,即使发热病人也几乎没有自觉热感,也有虽然体温计显示38.0℃以上,病人却一直不觉得热,表现出相对平静的样子。

还有些病人完全不发热而感到冷,或只有恶寒的感觉。

这种类型叫做寒证,总的来说寒冷性体质的人多出现此种类型的感冒。

在症状上,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等和于前所述热证无差异,但没有自然汗出,感觉头部、手足发冷,总体上表现出贫血性的证候,与前述热证不同。

在脉象上呈现出与热证相矛盾的脉状。前述的表热证脉浮数,但在寒证则出现或脉沉数或脉迟。根据脉象表现出的矛盾之处,可以判断发热不是热证而是寒证。这种表寒状态称为少阴病。

寒性感冒是贫血性的,患者面色多呈苍白,形成颜面苍白的感冒。

发于阴者,当选附子剂。

寒则温之,温之则有温热药剂,温热药剂有附子干姜之类。配伍附子的方剂有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等。恶寒发冷是症状,寒是状态,温热是治疗方法,温热剂是根据药物效能的分类,附子是药物。

对于表虚寒证使用附子剂的场合,大体宜确定如下指征:

以畏寒、头痛为主者,予麻黄细辛附子汤,

其程度轻者,宜麻黄甘草附子汤。

手足冷凉者予四逆汤,

自觉症状似乎无明显不适者,宜真武汤。

这些指征过于直截了当,可能反而难以把握,为尽可能说明其要点,请参考下述相应解释。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特点。脉象亦数,但不浮反沉。此时针对体温升高的物理降温是不恰当的“逆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较少用于普通感冒,因为该方一般用于伴有恶寒者,而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更多地表现出恶寒症状。普通感冒即使恶寒也不是剧烈恶寒、冷得直哆嗦、冷得受不了的程度,在老人和寒冷性体质者有时会出现这些症状。此时可以使用本方。

本方的发冷不是仅有手足发冷(若仅手足发冷,可考虑桂枝人参汤、四逆汤),其特征为全身发冷,或特别是头部发冷。所以常见到老人等一些患者戴头巾或者包裹住头部。当然,即使有发热,若用冰袋、湿毛巾等置于头部时,反而感觉不舒服。

可以说头痛是必有症状,但有时主诉头重而头痛不明显,多数有鼻涕,有时出现喘息。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脉象是沉数,其紧张度多呈不太弱的状态,即通常其脉象仅见沉而非沉弱。

麻黄甘草附子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证比较鉴别.

将麻黄甘草附子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进行比较,只是甘草和细辛替换而已。那么甘草与细辛的效能有何差别,这种差别可以导致整个方剂的哪些不同呢,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甘草的效能从缓解气道状况来看,可以治愈咽痛,作为补剂,甘草可以缓和麻黄、附子峻烈的作用,使全方作为具有缓解全身症状作用的方剂来使用。实际上麻黄甘草附子汤证是寒证,故宜用于具有恶寒头痛但也伴有咽痛者。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相比,麻黄甘草附子汤宜用于全身症状较轻者。

与之相对,细辛治疗表寒的同时也温肺寒,并且与麻黄相似具有利水作用,麻黄可将里水通达于表,而细辛是通过温的作用驱除水滞,此为二药的不同点。

所以可以考虑,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表寒重者与有肺寒时,而麻黄甘草附子汤则用于表寒轻、尚未及肺而止于咽部者。这种认识在临床上也是适用的。

麻黄甘草附子汤的脉象也是沉数。所以仅从脉象与麻黄细辛附子汤鉴别较为困难,必须结合其他症状才能区别。

四逆汤证,脉象必须是沉或迟。即使体温高但并不觉得发热,也没有颜面红赤等,即可大体预测是寒证,若加之手足明显发冷便可确认为寒证。

四逆汤原是用于里寒证的方剂。本为里寒,但因其寒波及表,形成表里俱寒,即全身性寒证。表寒有时呈现表之假热症状,适应于感冒的场合,如《伤寒论》所示“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等。

可以认为此处的头痛、下利清谷不是必发症状。普通的感冒若有发热、手足冷即可使用本方,或没有咳嗽及其他症状时也可以使用,但脉象必须是沉或迟。这是因为发热头痛是表的症状,病在表则脉象应当浮。但因呈现出与发热相矛盾的沉脉,所以此时的发热不是实热,其本质是寒导致的假热。迟脉亦同理,如果有热,脉应当数,但疾病的本质是寒,作为寒的脉象而呈现出迟脉。根据如上所述矛盾的脉象,可以明确症状及引起症状发生状态之间的真假关系。有时仅仅依靠症状要进行正确判断很困难。

如果即使体温高但并不觉得发热,也没有颜面红赤等,即可大体预测是寒证,若加之手足明显发冷便可确认为寒证。

真武汤证。体质虚,有体温高热但自我感觉没有热感,安定无躁动,或反而颜面苍白。自诉无明显不适。

真武汤从处方组成来看,具有虚、寒、水三个条件,出现多种组合症状,特别是其中的一、二个会突出表现出来。感冒时虚最明显,从症状来看,体质上是虚证的人,即使有体温高热但自我感觉也没有热感,安定无躁动,或反而颜面苍白。除此之外,也无头痛、关节肌肉疼痛,通常自诉无任何明显不适。这种无任何不适的情况实际上是虚的状态,可以考虑因为虚才会安静无躁动。

有时会感到身体沉重、或有轻咳。这些均可包含在真武汤证中。

这种场合下,真武汤的脉象多为浮弱,少数亦可见沉弱。

要点总结。脉象是重要鉴别点。

回顾总结要点如下:

发冷感、颜面苍白者是寒证,故从附子剂中选处方。

头痛为主证者,若是寒证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汤。

以关节肌肉疼痛、神经疼痛等为主证者,寒证给予桂枝附子汤。

以肌肉紧张为主证者,若为虚证,出现四肢紧张者予桂枝加附子汤。

从脉象上加以区分,

浮弱数者为桂枝汤、防己黄芪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人参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朮附汤、真武汤等。

脉沉数者为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甘草附子汤、四逆汤等。

脉迟者为四逆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