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礼包 | 安防行业深度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1-02-16

安防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从模拟/数模时代解决了基础的“看得见”问题,发展到近几年AI技术兴起,智能算法不断丰富,芯片算力显著提升,“看得懂”成为安防行业新阶段的目标。云计算、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分别赋予了安防行业新的发展可能。中信建投电子团队带来安防行业深度解读。


一、传统安防转型升级

传统安防项目严格按照客户需求设计方案,且采用软硬件绑定的模式,资源利用率低下。各系统割裂化建设使得数据共享成为难题。在平安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政策驱动下,安防行业业务规模激增。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视频数据量对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安防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水平扩展能力,同时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进行资源的弹性伸缩。

1.云计算助力安防业务全面云化

安防产业与IT密切相关,在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下,业务架构全面云化。全面云化架构解决了传统安防项目面临的问题,给客户带来了更多价值。“管理面”分裂成“维护态管理面”和“运行态管理面”。“维护态管理面”与业务相关,包含统一的框架和模型;“运行态管理面”与业务无关,包含开发、部署和管理三个环节,能针对不同业务状态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全自动化。无需额外部署数据共享平台,云化系统天然支持业务和数据全共享,且管理和数据分离。资源池化,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计算资源可针对不同业务应用按需分配,存储资源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弹性扩展,从而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软硬件解绑,新业务上线时,无需扩容新硬件,只要原有硬件满足需求即可安装软件,从而减少客户的投资。业务服务化,实现云化资源的弹性调度。


2. 人工智能助力安防智能化升级

安防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正面向智能化转型。智能摄像机的大规模部署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提升了视频数据的分析效率,市场空间保持稳定增长。



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主要有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园区等应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安防行业从人工推向智能化,然而目前算力、算法和大数据是制约智能安防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取决于芯片算力,高算力AI芯片稀缺且昂贵;算法固化且封闭,无法按需更换以及实现交互;数据采集场景割裂,难以实现多维融合。安防事件的处理尚且停留在“事后研判”层面。随着算力、算法和大数据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安防行业正朝着“事前预防”方向迈进。

3. 5G赋能安防业

安防行业将从业务覆盖,感知应用,防控能力三个角度受益于5G技术。

安防业在5G时代的业务覆盖将更全面,灵活,可靠。传统安防业目前主要在三大场景存在覆盖痛点:1.矿山,水库等布建困难类场景中,几乎无法使用有线监控设备,同时在港口桥吊,矿山矿车等需要辅助远程操控的场景,对视频高清度,传输延迟等参数具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但是现有监控设备无法满足要求。2.公交车,地铁,执法公务车等需要被重点监管的移动车载类场景中,由于现有监控设备的带宽与稳定性不足,因此无法在事中对于全部视频信息进行实时回传,同时只能将数据储存在本地,一旦设备损坏,数据丢失,则事后追查工作的开展将变得极为困难。3.节庆会场,应急维稳,现场执法等应急处置类场景,由于具有复杂,临时,不确定性高等特点,通常需要使用大量而多种类的监控与应急设备来构建高密度监控网络,则对设备的信息回传和接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有设备的无线技术和网络能力无法支持大量设备同时接入和大量数据高速传输的要求。

在5G时代,监控设备也将装载5G模组,从而具备5G技术的优点。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可以在布建困难类场景中使得原本无法连接的设备互通互联,也可以使得原本由于高延迟所不能进行的远程辅助操控变得可实现;大带宽的特性可以使移动车载场景在事中实现全量高清视频实时回传,消除天网监控盲区,并且同时将数据传入云端,解决设备损坏数据马上丢失的担忧;海量连接特性可以在应急处置场景中实现全量监控设备终端实时接入。

安防业在5G时代的感知更精准,实现前端设备数据互联互通。在感知和应用层面,传统安防业务逻辑为:前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将原始信息传输至后端设备进行数据结构化和业务语义化,最后将数据汇总到中心数据平台进行关联分析,数据治理。而在5G时代,安防业的感知和应用则有了新的特点:1.监控设备依靠5G的亚米级定位,高精度全网时钟特性,使得每台前端设备可以给出更精准的位置与时间数据,从而为中心数据的关联与治理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2.由于5G的D2D技术(用户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传输),使得前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在设备前端就已经是水平结构,可以进行多维数据的现场验证,降低了数据误传率,并且可以将重复数据归并,减少对于带宽资源的无谓浪费。3.得益于5G的MEC边缘计算技术,数据可以在体系前端进行一部分数据的处理,在增强时效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中心数据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压力。

安防业在5G时代的防控能力有望大幅提升。安放装备在内嵌了5G小型化模组后,可以实现单人外勤装备的可穿戴化和小型化,减低单兵负担;并且指挥装备的个人化也变得可实现:通过VR/AR技术,实现远程虚拟临场指挥。


4.大数据赋能安防业

“数据为基础,智能化应用为牵引”将是未来安防大数据的架构。

目前安防行业的大数据主要特点为“数据量高速增长,数据类型日益多样化”,因此目前安防大数据在此背景下有以下几点有可改进升级的空间:1.大量数据必将产生大量存储和计算需求,因此具有高效、低成本的后端储存设备与具备海量数据的计算能力的服务器设备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目前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开发利用率不高,随着算法成熟度的提升,预计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基于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分析的应用场景3.现阶段仍然存在数据割裂和孤立的现象:不同数据储存在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不同区域中。因此未来安防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将为数据标准统一化,加强数据联动性与关联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化应用模型,将海量历史数据输入,得出输出结果,从而达到事前预测预防的目的。


智能安防大数据方案将各视频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和其他渠道产生的数据一并汇集到大数据系统内,在系统内进行智能分析,数据拆解,数据关联,形成基于数据的全息画像,并进行智能分析,最终实现事前预防,情报研判等目的。

二、生态体系建设成未来布局重点

行业内的竞争已经从产品与方案的竞争转为产业生态的竞争。视频监控行业自诞生以来历经3个时代,如今进入第4个“数据监控时代”,整个产业生态内的玩家已经从简单的“安防厂商+集成商+下游应用”拓展成为了“安防厂商+IT厂商+AI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下游应用”的多元结构,在此情况下,即使是原有的行业龙头,也无法包罗万象地把所有产品全部包揽,因此必须走聚合产业链合作伙伴,企业生态分工的道路。因此对于产业生态链的竞争成为了厂商们的新的必争之地。而在这种新模式下,玩家之间比拼的则变成了技术赋能行业的实力,平台开放的能力和招募聚拢合作伙伴的能力。

新兴技术与传统安防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是安防业生态发展的主旋律。将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不断融合,让新兴技术在安防领域不断落地,形成具体可用的整套方案,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生态内的各领域玩家必须通力合作,各自在擅长领域内分工,形成“基础平台+人工智能+生态+行业智慧应用”的开放合作体。

生态类型将由产品生态扩展为合作伙伴生态。安防生态的核心是通用平台,平台提供者通过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实现技术的开源,如此一来,将吸引更多的算法与应用开发者入驻,进而产生更多的细分领域的应用,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而更多的用户又带来平台影响力的提升,进一步吸引更多开发者,类似苹果的APP store生态,形成一种良性闭环系统。

三、安防产业链

按照2019年的营收排名,2020年全球安防50强前十位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合莱、博世、安讯士、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安朗杰、韩华Techwin、TKHGroup。国内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依然稳居第一、第二的位置,销售收入远超其他公司,均主打产品多元化;除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国内企业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同样位于前十行列,名次也略有上升,分别排名第六位和第七位,宇视科技同样主打产品多元化,而天地伟业主打视频监控。

安防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包括视频、算法提供商和芯片制造商。其中芯片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的前端、后端、中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从图像信息处理、视频编解码、视频存储、AI智能分析等技术都需要相适配的芯片硬件紧密结合,随着芯片技术不断革新,前端集成的IPCSoC芯片和后端集成的DVRSoC芯片、NVRSoC芯片在数字监控系统和网络高清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芯片的技术发展将影响安防行业的发展。中游包括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负责匹配上游组件和下游需求,提供整体的产品和方案。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中游部分大规模厂商也涉及下游集成、销售、工程和运营业务,形成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或尾部产业链优势的龙头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核心,依托技术、资源和规模优势占据场景应用端口,不断抢占下游市场份额。下游主要为具有项目资源且技术壁垒较低的销售渠道商、工程建设服务商、产品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负责安防产品的销售和整体项目集成与运营。终端应用包括政府、行业应用和民用。在安防产业链中,硬件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是产业链的核心,渠道推广是产业链的经脉。

四、国内外安防行业空间测算

根据慧聪安防网数据,2010年至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由2270亿元持续稳定增长到8269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15.12%,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5.45%。其中,2019年安防工程总产值为5100亿元,占安防行业规模比重为61.74%,其次是安防产品总产值2500亿元,占安防行业规模比重为30.27%。安防行业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稳定性强,预计未来国内安防行业增速仍将保持再10%-15%。

从需求端看,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根据中安协发布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收入规模从5400亿元持续增长至7562亿元,2018年实现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4.69%,2019年收入规模同比增长9.59%。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从安防产品上看,视频监控是安防市场产品最大构成,也是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领域,我国视频监控市场持续强劲发展。视频监控是现代安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可通过电缆、光纤、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联系。全球视频监控市场连续三年迎来大幅增长,根据IHS Markit提供的数据,全球视频监控市场收入2019年将达199亿美元,相较2018年收入182亿美元将同比增长9.3%。我国近年来视频监控行业增长率率保持在15%以上,2019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达约279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目前,我国视频监控仍存在较大的空间。相较于发达国家,如英国平均每千人配备约75台摄像头,美国平均每千人配备约96台监视摄像头,我国摄像头密度较高的城市,每千人配备的摄像头数不到40台,国内摄像头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充足。

北美分销市场火热,跨地区布局对冲风险。不同于国内市场偏向于整体项目类的安防产品,海外市场更偏爱分销类的产品,如疫情期间销量激增的人体测温、电力测温等热成像测温产品。2016年大华与美国ADI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切入北美地区分销市场,其产品通过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百多家门店进行线下发售。随着全球疫情持续,企业、个人对于安防产品的需求日益走高,海外分销市场持续火热。

智慧城市建设蓬勃发展,东南亚市场增量可观。在传统安防出口对象如巴西、英国等市场低靡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视频监控产品正处于模拟向数字高清转换阶段,其模拟产品占比达70%-60%,预计每年数字高清产品需求增幅高于50%。此外,由于城市拥挤、交通拥堵、地理灾害多发等原因,东南亚国家越来越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如印尼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期望完成集云计算、数据驱动、移动以及智能安防的数字生态系统。越南城市岘港实施2018-2025年智慧城市发展计划,期望向基于技术的城市管理过渡。未来在东南亚地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安防监控或将迎来新增长。

新兴市场是国内安防行业拓展海外业务的主战场。2018年视频监控领域出口排名前五分别为美国(25%)、印度(10%)、英国(6%)、俄罗斯(5%)、巴西(3%)。美国与西欧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大且成熟,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美国市场IP产品占比约70%,西欧IP产品占比约75%。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5-2020年美国安防行业市场复合增长率约6.1%。未来几年,亚洲、东欧、非洲、中东及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安防市场增长强劲。在这些安防市场欠发展的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新业务结构、外资涌入、城市化进程加速、中上阶层人口膨胀以及社会动荡程度的增长都将推动对安防产品的需求,新兴市场将成为国内安防产业在海外的主战场。国内安防产品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双龙头带领下,国内安防企业在全球布局,拓展海外业务具备相对竞争优势,打开海外市场将对国内安防市场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大华股份(002236):转型视频物联,打开安防新成长空间》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