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豆瓣的高压锅爆炸小组,从今往后再也不敢踏进有高压锅运行的厨房。 在这个“只允许讨论高压锅的爆炸故事”的小组里,竟然有五万人在乐此不疲地分享着各种厨房惨案。 人类发明了高压锅,同时也被高压锅钳制。 在这个小组里,高压锅已经超越一般厨具的范畴,上升为一种能够有效打击整个厨房的武器。那种被高压锅威胁的恐惧弥漫在整个小组。 高压锅一响,上帝就发笑。 这种声音在小组里被描述成“仿佛是小孩子故意不一口气放完所有的屁,时断时续”,“又仿佛是神经病一般的忽然唱起说唱”,又或者是“融合了Funk曲风的舞曲”。 对亲身经历过爆炸的人来说,一听到高压锅的呼啸声都会犯创伤后遗症,下意识的想找地方躲。 高压锅爆炸的威力,能将橱柜炸垮,把油烟机击毁,让厨房瞬间变成叙利亚战损状态。
高压锅以各种形态在这个小组的帖子里显现,有时候是手榴弹,有时候则是UFO。
小组的很多成员都有拿着梯子从天花板上将高压锅盖抠下来的经历,爆炸的瞬间,锅盖就像起飞的火箭。 最先遭殃的往往是顶上的吸油烟机。 为了尽量将爆炸现场描述得详细,唤起高压锅受害者群体共鸣。 一个组友甚至画了一幅厨房方位图,将整个局势的紧迫感跃然纸上。
在爆炸的时候,高压锅里的所有食材都会变成火药,以各种状态喷射,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美食流派——高压锅爆炸料理。 关于这些场面,在小组里有大量帖子进行了细致描写,从中甚至可以分析出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差距。
最后他爸爸回来,搬梯子上去抠母鸡,就像一个发现始祖鸟的考古学家。 有个人在乡下的外婆家,亲眼目睹外婆用煤火熬绿豆稀饭,因为怕爆炸,就把炉子放在厨房外面的坪里,没拿掉气陀。 “突然一声响,锅盖冲向天空,旋转旋转最后落入稻田里,坪里一地的绿豆稀饭,目睹这一壮观场面的我吓得不知所措,邻居说他以为是不明飞行物!还好除了锅坏没有其他损失,但从此我都不用高压锅了。” 爆炸场景堪比蔡国强的烟火艺术作品 组里有个人,送他爷爷一个高压锅,特地叮嘱他,一定要把那个小盖子拿掉才能开锅盖。 他爷爷用高压锅煮面,煮了几分钟滋滋响,大概是害怕就把小盖子硬拔掉了。接下来的事真是令人意外——面条们一根接一根,一根接一根,排着队从那个小洞站着窜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高压锅里封印着克苏鲁。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每次来到这个组,都会想起这个滋溜滋溜钻出来的面条的故事。 高压锅从某种隐喻,变成了现实。
在和平年代,因为有了高压锅的存在,厨房或许是现代人离战争最近的地方。 能从高压锅的爆炸现场中成功活下来,简直可以颁发勇士勋章。 希区柯克曾说过:“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一直惴惴不安。” 逛高压锅爆炸小组,无疑加深了对这套炸弹理论的印象。 高压锅的受害者们聚集在这里,分享关于高压锅的一切危险信息。
有个帖子说邻居家一年高压锅炸了四次,依然没有放弃对这款厨具的使用。 聚集了5万网友的豆瓣高压锅爆炸小组背后,早已从“同好”演化成“共同体意识”,而这种由共同经历聚合起来的群体甚至可以藉由互联网继续向组织化发展。 高压锅爆炸受害者们抱团取暖,有人积极献计,编写《高压锅防炸手册》。 第一条就是,淘汰你家的过了安全期限的高压锅,即使你觉得它跟古董一样珍贵。 还有就是得买正宗的老牌子高压锅,现在很多高压锅会有两个排气孔,买那种除了排气阀外还有另外排气孔的高压锅,不要买三无产品。 一个防护最到位的老哥,每次进厨房前,干脆戴上全盔。 有些混迹于小组内的成员则是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 在组里收集足够多的高压锅爆炸样本,难免想着学以致用一下。 有人在帖子下面祈愿:“愿天堂没有高压锅。” 但是直到现在,发帖人从未再现过身,至今生死未卜,成了组里的一段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