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2-16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桂林宝积山抗蒙摩崖碑于宋景定元年(1260年)由广南制置大使李曾伯撰写并刊刻,碑文主要记载南宋末年广西两次抗蒙保卫战的战役经过和结果,以及相关官吏题名,彰显了广西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精神。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南宋宝祐三年(1255年),蒙古大军有要从云南假道广西攻宋的倾向,此即“斡腹之谋”。所谓“斡腹”,是南宋时人对蒙古军作战中采取的一种战略或战术的称谓,指暂时避开敌人的正面防线,绕道至敌国或敌军背后的腹部地区展开攻击,其实质上是一种假道借路的行动。蒙古在消灭西夏、金以及三次西征中就多用此战术。宋人认为蒙古的“斡腹之谋”有两层意义:一是自秦、巩假道吐蕃或云南“斡腹入蜀”,二是自云南或安南“斡腹攻广(西)”,其内涵在于避开南宋坚固设防的淮河、长江防线而假道大理、安南,迂回包抄南宋薄弱的后方,如广西、四川南部、湖南西部等地区,开辟战争的突破点 。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宝祐六年(1258年)秋八月十日,蒙古大军兀良合台部自大理(云南)发兵,取道特磨道(今云南广宁、富宁一带),于九月十三日进入邕州(今广西南宁)境;同日,宋军在田州(今广西田东西)霸黎村遇见蒙军营寨,趁夜袭营获捷。此后,蒙军一直屯驻在田州、横山(今广西田东)一带,达一个多月,两军遂成对峙局面。十一月初,蒙军大部入横山;五日,攻老鼠隘;六日,破关隘,守关宋军逃回邕州城。十一月十二日,蒙军攻打武缘那马寨(今广西武鸣东南),驻防宋军方文贵部逃散;十三日蒙军哨马到达邕州城东门,两军交战,亦有大队向宾州(今广西宾阳)昆仑关进犯,但十八日突然自武缘撤退。至十二月中旬,蒙军分兵两路,自归仁隘、峨州隘撤离宋境,再经特磨道返回云南。此役宋蒙两军交战不多,而宋军一旦接战,多溃败,驻扎武缘的统将方文贵更是“违犯纪律”“畏缩退遁”。而在获知蒙军进入武缘的军报后,宾州知州吕振龙竟然“望风而惧”,逃入山中躲避三日;象州知州奚必胜亦“泛舟越境出逃,空城去之”,离境更达十八日。守臣纷纷逃跑,无人指挥备敌,若蒙军继续侵入,宾、象两州沦陷的可能性非常大。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兀良合台为此次率军进攻广西的蒙军将领,在《元史·兀良合台传》中有关于此次战役的简单记载。广西气候炎热,军士及统帅兀良合台纷纷患病,导致了蒙军第一次进入宋境后有时驻扎月余不前进,到达邕州城下之后又撤退回了大理。蒙军主动撤退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导致非战斗减员,并非宋军之“遏”。此外,此役亦是蒙军试探性的军事行动,为下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制定行军路线、收集宋军布防的情报。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下旬,从诸多渠道传来蒙军将进攻广西的情报,如蒙军办粮、开路、聚兵等。自杞蛮王报称蒙军拟于七月九日在特磨道境渡乌泥江(都泥江)。八月八日,蒙军攻入横山寨,千余守军退守老鼠隘。后关隘破,统将张世雄战死。蒙军攻破老鼠隘后,未像上年一样进犯邕州城,而是直接经武缘向宾州行进。八月下旬,宾州知州陈杰遣一千宋军驻守昆仑关,蒙军则从小路攻入,统将沈彦雄、陈喜战死。八月二十八日,蒙军“浸透象境(象州境内)”,与宋军“于来宾江岸相距”,数日后从下游“踏浅过渡”,千余宋军溃败,统将陈之贵战死。至九月上旬,蒙军出没于象、柳一带,柳州知州王该则以李孝信、郑俊、秦安等部共一千五百人扼守横塘(今广西柳州东北),结果“亦为冲散,士卒战殁于阵,存者则溃”,三统将亦皆战死。九月二十二日,蒙军哨马“突至静江(桂林)城下,径犯南门”。 宋营遣军出城还击,小获战果,“射死贼兵、贼马,毙其头目”,蒙军则焚烧城外房屋后离开。次日,蒙军哨马再至,宋军亦出城还击。此后,蒙军驻扎在静江城外数十里处,两军展开对峙。期间,宋营多次遣兵出城袭营,获“大小十余捷”,虽屡获战果,“亦未能大挫其锋”。相持约二十日后,蒙军“取义宁小路透入湖湘”。十月八日,已入湖南全州(今广西全州)境内,十月十五日过全州清湘。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结合整个战役过程看,兀良合台所率蒙军未对广西的州郡城池进攻,只是长驱前进,粉碎道路上的阻碍。其战略目的不在攻占广西,只是以广西为通道,渗透至南宋内陆,配合鄂州的正面战场,形成夹击之势,并起着分散南宋注意力、牵制兵力的作用。李曾伯所奏“广西所部如邕、钦、宜、融(邕州、钦州、宜州、融州),贼皆不曾侵犯,城壁无虞。只是自武缘径越宾、柳,出静江而去”即是明证。若蒙古军队的目标真的在于攻占广西,必定先攻取广西的门户邕州,但却绕城而过,哨马都未前来。宋蒙两军在静江对峙中,蒙军也未围攻静江城,仅有两次哨马至城下,其驻扎静江城外二十余日,则应是进军两个月以来的整军休息,且静江的社会经济较发达,亦有在附近掠夺粮草、补充物资之意。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十月七日,李曾伯得到宋理宗的宣谕,对蒙军入侵广西做出了相应的战略指示,内容为“出兵遏其锋,若闭城自守,则恐透出内陆”。获宣谕后,静江府宋营急调王胜等部两千人前往湖南追击。王胜部和湖南的宋军会合后,遭遇蒙军一部于全州以北四十里处的黄沙(今全州东北),交战获捷,并获“鞑生口一百七十余人,鞑马一百余匹”。十月下旬,蒙古军队的一支后队自柳州进入静江永福境,亦是北上入湖南。而王胜部自湖南回师至灵川时,遇上此支蒙军,后经交战,亦取得胜利。黄沙、灵川两战,宋军虽均取得胜利,但兀良合台所率蒙军主力早已深入湖南。闰十一月中旬,李曾伯接得湖南提点刑狱胡颖公文,称兀良合台于十一月十七日率军“犯潭州(长沙)城下”,胡颖并以“备坐朝廷指挥”,令静江府宋营以镇抚使、知邕州刘雄飞提兵至湖南会合夹击。后经商议,静江府宋营幕僚认为邕州系军事重地,守臣不宜离开,于是调静江周旺等四部共二千人,前往湖南追剿。十八日,静江府宋营又令宜州知州彭宋杰自宜州(今广西河池宜州区)提兵一千,加上静江驻军一千人,共领二千精锐淮兵前往潭州,听湖南制置副使向士璧、提点刑狱胡颖调遣。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自十一月初及闰月以来,静江府宋营接连得到邕州、象州守臣的报告,称又有一支蒙军后队出没于邕州境内。对此,多设伏拦截,镇抚使刘雄飞先是于闰十一月九日在龚村获捷,后又于十二月初在强山取胜。但蒙军已于十二月十四日从来宾白沙渡滨江,十七日逼近柳州。静江境内,调路钤辖周成部于永福设伏,但蒙军从小路绕至义宁,转入灵川。而路钤辖周胜等三部已在灵川埋伏,十二月三十日,此支蒙军一部至塘下墟(今广西灵川潭下镇附近),宋军出其不意,攻入寨中,“杀死人马不计其数,获到鞑酋生口十余辈,马百余匹”。此役宋军战果丰硕,但仍有大部蒙军继续向北往湖南行进。再调王胜等部领兵追袭,并与从湖南回师的周旺部在兴安会合。两军虽在兴安会师,但因当时“连值大雨如注”,且蒙军皆骑兵,宋军无法追赶上。蒙军此支后队尽皆精锐,虽经三败,仍“残党余数千人”。十二月二十一日,枢密院要求李曾伯及镇抚使刘雄飞“分遣兵将,火急追袭”。至景定元年正月十一日,刘雄飞以“被旨击敌”为名,亲率邕州戍兵至静江,“请兵追袭”。李曾伯调静江戍兵一千余,并刘雄飞所带七百余,以及截调驻扎潭州的彭宋杰部二千人,共四千精锐淮兵由刘雄飞收管。正月十八日,刘雄飞自静江出发,进入湖南后,又会合彭宋杰部及湖南方面的鄮进、阎忠进等部共四千人。二月九日,刘雄飞率六千宋军在衡山(今湖南衡山)歼灭了最后一支自广西进入湖南的残余蒙军,并“获战马千余匹,救回老幼甚众”。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二月二十三日,宋廷以衡山之捷,诏湖南制置副使、知潭州向士璧加兵部侍郎,镇抚使刘雄飞进官二等、升保康军承宣使,彭宋杰、阎忠进等各进官,并赐银绢不等。三月六日,宋廷以“横山之战将士效节,多死行阵”,诏在广西保卫战中阵亡的张世雄、沈彦雄、陈喜、秦安、李孝信、郑俊、李安国等统将各赠十官,并“赐缗钱万恤其家”。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结合整个战役过程,可知广南西路宋军在此役中确有数捷,为抵御蒙古军入侵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更有七名统兵将领战死。从第二次广西抗蒙保卫战的结果看,蒙古军队除了攻陷横山寨,并未占领任何广西的州县城池。但李曾伯领导下的宋军未能在广西阻挡住蒙军,致使蒙军自广西透入内陆,进而攻破湖南、江西两路诸多州县。李曾伯作为前线统帅,无疑要对此负责。景定元年(1260年)五月五日,宋廷以李曾伯“坐岭南闭城自守,不能备御”,诏“落职解官”,罢其广南制置大使;八月二十七日,又诏李曾伯削二秩。兀良合台率军自云南“斡腹”攻宋之役,广西保卫战仅是其中一部分。广西军民虽未能消灭入境蒙军,但是亦展现了英勇气概,涌现了许多英雄将领,尤其是“横山寨一役”,军民死战无一投降。在广西境内有效迟缓了蒙军“斡腹”战术的战果。

南宋末年广南西路(广西)抗蒙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