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冬不拉拉 2021-02-16

2021年/第110篇原创

作者:杨 磊

文字的经典之处,在与其历久弥新,常读常新。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关于'乒乓球到底是应该多摩擦还是多撞击?摩擦与撞击如何把握?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之类的探讨,相关文字数不胜数,热度一直很高,观点也是层出不穷,本人就看过很多。

恕我直言,真正有观点、站得住脚、看完之后有启发有收获的文章,极少。

或观点先行,或以偏概全,或缺乏改进抓手。好东西永远是稀缺的。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春节期间,闲暇时刻,翻出一篇早年收藏的旧文:马凯旋教练的'无处不在的撞击'。之前读过很多遍,甚至专门打印出来留存。几年未读,一读,还是'放不下'。无论选取的角度,还是论证的方式,包括观点结论,句句说到心坎里。经典的东西就是有这样独特的魅力。

那么,我以三篇'读后感'的形式,遴选里面精华观点,加上自身理解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

第一篇:正手攻球篇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 个人感悟:'摩擦与撞击'的问题,本身抽象。很多球友在探讨过程中,受制于各方面原因,只是'就提论题',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但是收获感并不强。马教练的方法就很好,选取了'正手攻球、反手技术、直板推挡'三个具体技术,寓(道)理于技(术)之中,自己说得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本篇是关于'正手攻球',在本文中,从历史由来、理论研究、正手攻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注意事项)三大方面,对'摩擦与撞击'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进入正文。
  • 一、历史由来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历史地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后,乒乓球的攻击性越来越强。乒乓球在欧洲起源时,削球是主流,那时没有海绵拍,光胶皮拍,一场球打上一两个小时很常见,以至于国际乒联增加了一条12板之内定胜负的规则。现在你甭规定,比赛很少能打到那个份上,要真是能打到12板,那球得多好看!

    在此演进过程中,中国人要在世界乒坛上脱颖而出,如何突围?如何去理解和开展这项运动?

    我们最终选择的道路是:第一快,第二灵。

    这两个重要因素促使我们去研究'我怎么能把球控制好?'

    因为不管是快也好,灵也罢,球打不到台子上全是白搭。日本的乒乓球杂志时常请一些欧洲教练撰写技战术文章,在笔者看来,其中思路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但中国人肯定难以接受,因为我们不会那么练。

    这就好比要德国人像巴西人那样踢足球,别说再过50年,就算再过500年都不可能。因为巴西人脚下对足球的那种感觉是全球独一份,同样,中国人手上对乒乓球的那种感觉也是举世无双的。

    这种感觉怎么练出来的?这就回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撞击'了。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个人感悟:

    阅读完本段,有如下感悟

  • 1、关于'摩擦与撞击',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多么珍贵,是路径选择的问题,决定了中国乒乓球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
  • 2、'快和灵',是中国乒乓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哪怕咱们是业余球友,如果打不出来'快和灵'的感觉,那也不算真正上道。想想身边那些业余高手,会让你对'快和灵'有更深刻的理解。
  • 3、摸着石头过河,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选择了道路,就要一路前行,不断完善。中国人的问题,还得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一味照抄照搬,只会丢了自己。一个风格,常年坚持,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乒乓,业余球友,同样道理。
  • 二、理论研究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那么撞击与摩擦到底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马教练在本段谈了自己的理解,其实就是理论支撑,事实背后隐藏着很多观点,大家可以仔细体会。

    初学乒乓球建立技术动作时,大家都知道第一要学会放松,第二就是要学会撞击。有人会说:我打乒乓球几年了,没练过撞击,照样打得不错。甚至还能找到一些例子,部分很有天分的孩子能打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我们可以数数,近二三十年来,真正站到乒坛巅峰的职业男子选手,没有一个是以旋转为主的。再就绝大多数习球者而言,先掌握撞击,进而建立良好的手感仍是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随着弧圈球的风靡,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似乎已踪迹难觅。其实撞击从来都没有过时:现代弧圈讲究的是'打摩结合',我认为,中国初学者第一课仍然是快攻——撞击,今天仍是无处不在,无法绕过。千万不要把撞击与旋转(摩擦)对立起来看,而是要统一起来,因为撞击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建立手上感觉。

    中国人一直没有丢掉'快'字,所以到今天仍屹立于世界乒坛巅峰而不倒。这种'快'不仅仅是击球时间上的快,还有方法上的快——也就是撞击的合理使用。笔者一贯认为,在中近台的争夺中,撞击技术仍有生命力。而且只要你想打好乒乓球,就得解决这个问题。适当地在撞击上花一些时间,既可以保证出球速度,又容易合上对方来球的力量。引申一点讲:容易合上力也就容易发出力。初学时用点儿功夫建立撞击、快攻技术的基本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后,再改练任何打法,掌握不同打法的高级技术,包括练削球打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个人感悟:

    阅读完本段,有如下感悟

  • 1、科学、合理的乒乓球规律,应该是先学会'撞击',再慢慢加'摩擦',而不是倒过来。会撞击的,可以慢慢加摩擦;只会摩擦的,加撞击就难了。
  • 2、撞击与摩擦,两者并不是对立的,相辅相成,会撞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摩擦!
  • 3、'撞击'并没有过时,很有生命力,各种打法都有撞击的影子
  • 三、正手攻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以'正手攻球'为例,就如何体现'摩擦与撞击',谈了11条内容,我打乱了顺序,分了分类,归结为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注意事项三大项。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1、基本原则

    共3条

    ①先易后难

    ⑤把球打长

    ⑧打出节奏

    个人感悟:

  • 关于具体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网络上搜索'无处不在的撞击'一文,为了节省空间,我只点了点题,没有罗列具体的内容,主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 在基本原则部分,马教练指出,撞击比摩擦,更直接更简单,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撞击入手,慢慢加摩擦。如何体现出撞击呢?把球打长,靠近底线,宁肯出界不要下网。再一个,无论是练习撞击还是摩擦,一定要打出节奏,能打出节奏,才说明你真正掌握了,手上有数。
  •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2、训练方法

    共5条

    ②徒手起步

    ④先推后收

    ⑥以退为进

    ⑩尽早侧身

    11多练直线

    个人感悟:

  • 关于'正手攻球'的训练方法,马教练提出了5条建议,分别是徒手起步、先推后收、以退为进、尽早侧身、多练直线,要求明确,内容具体,很容易理解。按照这些方法来练习,慢慢就可以体会到'摩擦与撞击'的感觉和区别,进而技术进阶。中国多少世界冠军,都是这么来的!
  •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3、注意事项

    共3条

    ③简化动作

    ⑦逐级换挡

    ⑨死球活练

    个人感悟:

  • 为了掌握了正手攻球,真正学会合理的'撞击与摩擦'。你的动作应该是简单的,感觉能够自主可控的,枯燥的练习要有具体的训练要求,注意到这些,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提升。
  • 三篇文章,真正搞清楚"摩擦与撞击"的前世今生——正手攻球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