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间,男性发型有6次变迁史,06年的“洗剪吹”至今无法理解

 wenxuefeng360 2021-02-1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一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许多民众至死都要护住头发和身体,做出一系列荒唐行为。

比如,三国名将夏侯惇被高顺暗算,一只眼睛被射伤以后,他没有将之遗弃,而是高喊着“父精母血不可弃”,然后全部吞下去。

明末清初,清兵在入关的过程中颁布“剃发易服”令,很快就遭到手无缚鸡之力士绅们的抵抗,提出所谓“发肤不可辱”,最后酿造出“留发不留头”的悲剧。

与这一份坚守相比,封建社会结束以后,国内男性们在百年之间就更换6次发型,如果真如“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辱”,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自杀而亡。那么,更换了哪些头式呢?

1.中分发型

据说,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星所流行的“中分发型”,主要是继承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男性头式风格。如此说来,当时的文化一直被香港民众延续着,让新时期的国人还能看到。

那么,如何断定中分头就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各类的影视剧或者照片都能证明那时就流行中分头。比如,经典的《一步之遥》、《地下交通站》、《上海滩》等,人物的着装打扮基本都是民国时期的风格。

其中,《一步之遥》给人印象更深刻,姜文所扮演的“马走日”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辫子留着,人头还留着,大清还是大清。没想到没了辫子,大清也没了”。没了辫子后怎么办?人还活着,只能留一个中分头。

没有电影的衬托,著名人物如孙中山、蔡锷、胡适、鲁迅、徐志摩等都留着清晰的中分,匹配上清秀的面孔,看起来英俊十足。有风雨人物走在前头,后面的人肯定追随。因此,中分是20世纪初中国男性最流行的头式。

2.帽子发型

这并不算是一种发型,当时人们流行将头发往后梳,形象模仿伟人。不过,戴帽子的人更多,因此才被称为“帽子发型”,它主要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团结的氛围空前,所有人都关心着国家大事,都想尽自己一份力为国家做贡献。在这一情况下,人们响应集体生产号召,用青春热血洒在事业上。

处于对领袖的敬仰,同时又为遮挡太阳照射。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者,基本上都带着绿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军帽,不让自己的头式表露出来。

对于公干人员,很多人都喜欢梳向后的头式,形象清新而明朗,给人以稳重的形象。其实这种头饰还另有原因,那就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不用为了头式而发愁。

3.披头士发型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文化等都得到进一步释放,很多年轻人在接触外国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尝试表露出心中的自由和独立。

为此,短发不再流行。除公干人员以外,社会青年们基本上披头散发,被称之为“披头士”。如今能见到的一些艺术老前辈都喜欢留着一种头式,比如张纪中等知名导演,如果他不是在做导演,还以为他就是演员。

据说,这种头式主要是模仿著名的音乐人迈克尔·杰克逊。他是一个时代的音乐代表,让无数80后和90后的人喜欢,是当时人们的青春记忆。

其实,从表达的内涵来看,人们更希望突破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束缚,将内心最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来。在当时,如果留住长头发,整天在街上悠哉,很可能被认为是地痞流氓。

由于这一层因素,披头散发者要么被认为是艺术家,要么就是人们惹不起的“街头老大”。事实的确如此,港片拍摄的时候,比如电影《古惑仔》系列中的铜锣湾老大陈浩南就是典型的“披头士”,让许多90后模仿。

4.复古中分

进入90年代,头式很快又更换,很多人剪去影响生产生活和形象的披头散发,换之以“复古中分”。对于这一部分的改变,有人认为是历史之相像,在20世纪初期,人们剪去长辫子以后就留下中分,而到90年代初期,人们再次剪去长头发,留下一头复古中分。

对于这一股潮流,主要是受到港澳影视剧的影响。当时,崛起的梁家辉、周润发和张国荣等都留有非常明显的中分,给人以深刻印象。特别是张国荣的头式,让无数90后青年向往。时至今日,这种头式依然在流行,与张国荣和四大天王有很大的关系。

与20世纪初期有非常大不同的一点就是,只有90年代的青年们留着一头式,许多70和80后都喜欢“披头士”。

5.洗剪吹发型

所谓的“洗剪吹发型”很难让人理解和记住,不过说出它的俗名“杀马特”以后,足以让人印象深刻。杀马特是风靡一时的头式,就像流行的病毒一样很快在青少年及青年人群中流行,尽管许多学校下禁令,但依然阻挡不了它的发展势头。

杀马特于2006年开始流行,被称为“发型史上一次大进步”,不过太深奥,因此让人看起来无法理解。它与其他头式相当不同,应该就是本身具有令人迷惑的“杀马特文化”。

对于这一点,90年代所流行的“复古中分”和更早流行的“披头士”基本上都不能做到。因此,它的独特性不言而喻。

杀马特被认为是一种变种发型,主要由日本的视觉系文化与欧洲的摇滚系文化相结合,虽然没有摇滚,但是给人的视觉冲突的确非常明显。

使用该造型的青年们都是“村里面最靓的仔”,脸上画着浓妆、头式相当夸张,更重要的是五颜六色。为将头饰固定下来,各种各样的发胶都被用上,生产商甚至为此而对发胶进行改革和批量生产,可谓是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此外,没有上学的都会打上耳钉,于脖子或身上纹不知如何称谓的纹身;衣服着装相当奇怪,有的是破烂不堪,有的是在衣服上挂满各种铁钉。对于这些,衣服生产商都在积极地改变。

所以,杀马特才是最进步的一种头式。在消失以前,据说他们还有一个10年的约定,声称“会凯旋而归”。不过,10年之期已经过去,依然没有见到当年的杀马特。

6.奶油发型

杀马特发型是继“帽子发型”后流行时间最长的一个,共被人们追捧长达10年,如今的许多头式都能见到其发展过的痕迹,如“黄头发”、“奇装异服”等。

不过,到2016年,男性们的头发出现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直接将杀马特抛弃,新的头式被称为“奶油发型”。这种头式的特点是两边鬓角和后头铲平,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乃至是社会部分人员最为流行。

它主要受到日本和韩国文化的影响,男性趋向于女性化,在自己的脸上涂胭脂,将自己看起来像奶油一样。因此,才获得“奶油发型”的称号。

总结

其实,“奶油发型”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种头式,在国内流行一小段时间后,很快就缩减到学生人群中,其他社会人群则改变很快,有的是留有卡尺式,看起来比较像“劳改”人员。不过,一个人的成熟程度与头发有关系。

有的人是头发变得越来越短,说明越来越成熟。而有的则比较固执,会将满头头发留下来(不是披头士),看起来像是没有修理过一样。这一类型的男性比较固执与偏执,不过遭遇某种经历以后,头式也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进入2016年之后,男性的头饰已经多元化,不仅仅只是“奶油发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