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是张骞从西域带来中国的吗?

 昵称535749 2021-02-16

秦风汉韵

为什么蝴蝶的名字叫蝴蝶?01-12 12:49

《 诗经·国风·王风 》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翻遍史书,《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杨伯峻注:“葛藟为一物……亦单名藟,亦名千岁藟、虆芜、蓷虆、苣瓜、巨荒,属葡萄科,为自生之蔓性植物。”

宋王安石《重游草堂寺次韵》之一:“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

葛藟,葡萄科植物,又名野葡萄,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陕西、山东都有分布。现今世界上发现的40多种葡萄科植物,有30多种是中国本地产的。

葛藟,上古拟音*kaːd-rulʔ。虆芜,*rulʔ-ma。葛藟芜,就是*Kaːd- Rulʔ-Ma, 辅音音值基本对应 G-R(a)-P(e)。葡萄,与梵语相近的泰卢固语 为grep,英语grape。

看了比较多的说法,葡萄可能是来自波斯语budawa的音译。而梵语的grep 和 汉语的葛藟 可能是更为古老的称呼。也就是说,根据文献记录来看,葡萄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了。只不过在张骞通西域后汉使引入了更好吃的品种。

可能长江、珠江多雨,葛藟这种野葡萄水分、单宁含量较高。而西域降水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葡萄容易积累糖分。同时,因为葡萄在西域成为经济作物,会得到进一步的人工筛选,不断优选出糖分含量高的品种。所以就越来越比葛藟好吃了。 

莱芜,可能就是虆芜,西汉时置县。可能因为这里产葡萄吧。现在旁边的烟台可是鼎鼎大名的葡萄酒生产地。

说葡萄就不能不说葡萄酒了。现今考古发现最古的酒是在贾湖,距今8600-7500年的陶片上发现酒的残留物。对残留物的分析,其成分有稻米、蜂蜜、野葡萄和山楂。

在仰韶文化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尖底瓶,都是拿来酿酒的。尖底瓶的好处是酒渣沉在下面,拿起瓶子时酒渣不会浮起来。这种尖底瓶后来传遍中西亚,可能是仰韶人西迁带过去的。在甲骨文和苏美尔象形文中都有尖底瓶。尖底瓶就是最早的酉字。有酉旁的汉字都是和酒或酿造发酵有关的。随仰韶人西迁的不只是尖底瓶,还有酿酒的酵母和技术。现今DNA溯源发现,全世界的酵母都可能源于中国或东亚,起源地非常可能是在物种多样性著称的神农架。而神农架到贾湖不远,只有300多公里。

神农架的名字来源于炎帝神农。神农应该是中国最早开始农耕的部族。在作物没长熟、没有存粮的大部分时间里,先民还是需要狩猎和采集野果。葛藟,还有中国丰富的蔷薇科水果,戏剧性的汇聚在一起,成就了贾湖酒的传奇。

在历史文献中,有一种缇齐,

《礼记·礼运》“粢醍在堂”汉郑玄注:“《周礼》五齐:一曰泛齐……四曰醍齐。”今本《周礼·天官·酒正》作“缇齐”。郑玄注:“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矣。”

缇齐就是红酒的意思。只有含葡萄等果子酿的酒,才会有花青素等红色素。

在山西流传的民间故事,也提到了缇齐。说是2700年前狄戎与晋和亲,狄戎的公主戎子嫁给公子重耳为妻。

那时候,山里有很多野生的葛藟。每逢初秋,葛藟成熟之际,戎子姐妹便带领部落族人采摘食用。有一次,她们采了太多的葛藟,装满了皮囊和背篓,还是无法带回去;于是她们灵机一动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装满葛藟的皮囊放进坑里,用土掩埋,作好记号,等日后来取。

时过不久,当戎子姐妹们再次来到山中,找到了藏葛藟的地方。发现囊中葛藟早已自然发酵,醇香阵阵。她们试着喝了一小口,只觉得甜中有酸,酸中有甜,十分爽口。 这皮囊中的葛藟汁就是最早的葡萄酒。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缇齐。

后来戎子姐妹不断总结方法,逐步形成了酿制缇齐的标准工艺。

此后,当地百姓大量酿造缇齐美酒。缇齐也成为了春秋霸主晋文公宴请百官、招待四方诸侯的琼浆玉露。

现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酿酒方法,就是将稻米和野果放进酒缸里,然后吐几口唾沫搅拌,利用唾液中的淀粉酶将稻米的淀粉分解为糖分,然后利用野果特别是葡萄表面天然的酵母来发酵。酒缸封好口放在恒温恒湿的山洞里让它自然发酵,数十天后就可以打开了,用麦秆吸着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