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中,那些关于人性的研究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2-17



1. 我们从四岁开始就会幸灾乐祸

尽管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研究表明四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就会因为看到他人被惩罚而感到快乐(Schulz et al., 2013)。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这些人“值得”受到惩罚时,这样幸灾乐祸的情绪也会更加强烈,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儿童在看到动画片时反派被折磨时而忍不住哈哈大笑。另一个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一个六岁的孩子宁愿付钱去看“坏”小丑被打,也不愿意把钱花在购买新贴纸上。

2. 我们认为坏结果是别人应得的

同样的,人们也很容易陷入“正义世界谬误('just-world' fallacy),倾向于认为那些遭受苦难的人是“受到了报应”。在Lerner和Simmons一项1966年的研究中,被试者被要求观察一位学习者并对其做出评价。当这位学习者给出错误答案时,会遭受到电击作为惩罚。研究者发现,在被试们知道这位被观察者将会遭受到第二轮电击、且自己对其境况无能为力时,他们对这位被观察者的评价更低,认为ta更不受欢迎和值得尊敬。研究者指出,人们需要坚信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维持正义的平衡,来逃避时刻可能遭到威胁的危机感,就像人们在害怕鬼魂时,会潜意识地说出“我没做什么亏心事”一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想法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什么大众有时会倾向于指责强奸受害者“不检点”,从而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3. 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成见

同时,我们也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固执己见。如果人们是理性开明的,那么最好的纠正别人错误想法的方式就是去给他们看一些相关的证据。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研究表明,对死刑抱有不同看法的被试,在被展示两边的证据时,会完全忽略对他们不利的信息,甚至,他们比原来还更坚信他们自己的观点(Lord et al., 1979)。这些相反的想法,似乎都是在削弱我们的权威感和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让我们不愿意去接受甚至选择逃避。

4. 我们都是“伪君子”

在评判一件事时,双标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越是那些迅速且情绪激烈地指责别人过失的人,就越可能忽略自己的过失。当人们评价相同一件自私行为时(如给自己分配相对轻松的工作),会认为自己做出来更加正当,而别人做出来则没那么正当。同样地,我们倾向于把他人地过失归罪于他们的品格,如在恋人出轨时认为是他们的人品有问题;而当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则会把过失归罪于外界,如自己的恋人太有控制欲,另一方太主动等等(Thompson & O'Sullivan, 2017)。

5. 我们都有可能成为键盘侠

事实上,当我们心情不好,被他人在网上抬杠,或是讨论的内容刺激到了我们时,我们都有可能成为键盘侠(Cheng et al., 2017)。一少部分的消极留言便会带来雪球效应,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反感和跟风。对CNN网站的讨论区的研究发现,近年来,键盘侠的行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或许,有时我们在线上评头论足、谈笑风生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和键盘侠的别无出入。

6. 我们从两岁开始就会撒谎

电影《狩猎》中,心地善良的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可因为一次委婉拒绝了其中一位小女孩的示好,小女孩的内心感受到了创伤,于是报复性地告诉镇子里的人卢卡斯“性侵”了她,让卢卡斯百口莫辩,被全镇子的居民排挤攻击。大家的逻辑出发点只有一个——孩子是单纯的,不可能无缘无故撒出这样的谎。

可是事实是,孩子们经常撒谎。两岁时孩子们开始撒谎,三岁时撒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Evans & Lee, 2013)。甚至,我们从婴儿时期就会利用“假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Nakayama, 2013)。

7. 我们更容易被“渣男/女”吸引

虽然“渣”这个词把复杂的人性过度简化了,但不能否认有时我们确实会被那些自私、不负责任、控制欲强、一味索取的人所吸引。特别是女性,更容易被这一类人在短时间内所吸引(Carter et al., 2013)。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被我们潜意识里视为更有男性特征或更愿意承担风险的人,而我们从基因的角度来讲更容易被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所吸引。

尽管这些黑暗面是事实存在的,但承认这些黑暗远比压抑否认这些黑暗来得好。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开始遵守了社会不成文的道德准则,我们也会逐渐对自己的本能有越来越多的控制。更何况,很多人指出,以往的研究更多将关注点放在了人性的弱点上,而对人性的很多光明面却忽视了。

让我们对人性多一点宽容,认清生活后仍然热爱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