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做事之前总会想太多?

 昵称535749 2021-02-17
发布时间:2021-01-22 

问答

太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做事之前总会想太多?

回答17有用81

大三男生有点太看重他人的评价,总想在所有人面前都留下一个好印象,做事顾虑太多。
被女朋友说像女生,想改变。


happy牛-new:优质答主,心理作者,互动达人

ta的主页

每个人都是独立、独特的个体,我无法简单地用三言两语告诉你答案,还是一起来梳理下你的困惑吧。

“总想在所有人面前都留下好印象”,请你认真想想,这有人能做到吗?

  • 不能吧?!其实你心里也许也明白,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都满意,这是理想化的状态!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渴望呢?

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在与人互动的关系中我们常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最初源于我们早期的成长阶段,会从父母或重要养育者对我们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在这过程中我们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可,如果那一阶段未获得心理上被认可的满足,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寻找获得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在竞争一些重要职位时,我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来那些竞选的人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或者说功利性去的,自己心里比较反感”

  • 你如何看待目的性或功利性?为什么觉得反感?

“怕自己如果这样去做别人会这样看自己,所以就不愿意去,同时也有害怕自己失败而被别人看到”

  • 这同样体现出你在意他人的认可,想留下好印象,这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自卑。

“抱着一种不去尝试就不会失败的心理吧”

  • 这是一种逃避

“与人接触的时候也是这样,怕被别人感觉带着目的性去接触他,很多时候特别不主动,想得特别多”

  • 这与你一开始提到觉得竞争者们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或功利性有相关性吧?还是那个问题:你如何看待目的性或功利性,好好思考思考哦!

“我女朋友说我有时候就像个女孩子,做事情优柔寡断,想的太多,我现在也渐渐觉得是这样的,很想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成为那种比较外向大方,直接果断的男生的形象”

  • ️这里让我有点疑惑:是因为女友对你这样评价了,你才觉得自己是这样?还是在她说你之前你已经觉察到了?

  • ️是你真正想要改变?还是因为为了女友的评价或期待而想改变?

各种性格有各种性格的优缺点,因为每个人不同孕育的过程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天生气质与个性特征、从而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没有好坏之分!

20岁是尝试、探索的年龄,也是可以试错的年龄,想改变自己,那就从挑战自己开始:先学会自我认可!

给你一些小小建议:

  1. 对着镜子做自我肯定的练习:对自己最不喜欢的部位说我认识你、喜欢你、接受你、谢谢你、我爱你!每次至少坚持10分钟,最好20分钟,至少坚持21天。

  2. 每天给自己寻找三个小确幸并记录下来。

  3. 写出自己100个优点。

明睛心理:赐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起看见心灵的样子。

ta的主页

你说你太在意别人评价,当看到别人有目的的去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也会去评价,认为是一种功利性太强的表现,但自己唯唯诺诺不敢去争取的时候又会犹豫不决。而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想要成为一个勇敢的敢于去为自己想要的奋斗的人。

  • 从这些表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被别人的评定决定喜怒哀乐,或者个人价值的人。

或许是你的乖巧,你希望听到爸妈嘴里的你是满意的优秀的,这个过程你逐渐淡化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期待,需要,你内在的感受是,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期待需要来,那就是不好的,只有把自己的这些部分克服了,按照大家(爸妈、老师、她人)的期待和评价去表现,所获得的才是值得的,真实的,有意义的。

  • 长此以往,你的内在模式就被固定下来了。

在你成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生活,去规划,去努力的时候,你的内在矛盾就出来了。

一方面你认为这个是对自己有用的,是好的(功利的)。

另一方面,固有的模式会跳出来,说“你怎么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呢,你忽略了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潜意识就会拼命寻找出一些与你的内在需求不一样的评价和标准,来证明你的确是有了不好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而这个时候,别人随便只要有一点表示,都会立刻印证这些,让你更加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的,(比如功利)。但是另外一方面,你又知道自己是凡夫俗子,想要这些无可厚非。

  •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双重矛盾。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道理你都懂,你需要的是训练,训练自己形成一套新的模式去替代多年成长所形成的内在模式,因为前者不是一两天,一两句话,形成的。要改变自然也不是一两天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就算你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你也不可能通过跟自己要求,就获得结果。这个是个漫长的过程。

两个途径,一方面你自己要能够忍受这种矛盾和纠结,以及跟多年习惯反着来所带来的羞耻感、惶恐感、危机感,愿意置之死地而后生,试试自己能怎么样的破釜沉舟的勇气。但是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另外的心理压力一样是巨大的,并不亚于你的纠结本身。但是你若清楚你的道理,就要自己忍受这个过程,并下定决心走这条路。

另一方面,找个陪你走这条路的心理咨询师,无论你是准备好了并开始行动去改变,还是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勇气去改变,这两者都需要有人对你的内心状况,每次细节的改变调整去保驾护航,谁也不希望,一个行驶在海洋上的巨轮,一边改变航线行驶,一边大修,还没有任何保障的去做这件事。——那无疑是危险的。

而这本是心理医生存在的意义。

Amy Chen:优质答主,咨询学员

ta的主页

看到你的问题和描述,能够来到这里提问寻求自我成长,说明你是很有力量的。

  • 你的描述中,对自己内在的感受、想法,表达的很清晰,说明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很强,觉察即是改变的开始。

  • 你会去假设如果别人这样做,自己会怎么看待他,这是非常棒的换位思考和觉察。

  • 你说“那些竞选的人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或者说功利性去的,自己心里比较反感”,看得出来你的善良和仁慈。所以你“也怕自己如果这样去做别人会这样看自己,所以就不愿意去”,这里有一点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你反感的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反感这件事情本身。

  • 同时,可以看到你是“害怕自己失败而被别人看到,抱着一种不去尝试就不会失败的心理”,而并不是害怕事情本身。

所以,你是内心的完美主义在作祟,事情还没发生或还没开始着手做,先在自己内心被自己的完美主义搞死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不可能做到被所有的人喜欢。

这是事实,当你接受这些事实,你会开始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放下完美主义的操控,试着看看自己也可以犯错,也可以失败。

刚开始你可以尝试在一些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的事情上去允许自己犯点小错误,比如:自己忘记带什么东西了,就在心里笑着调侃自己,“我怎么这么傻呢,这个东西也忘拿了,好吧,傻人有傻福,傻的可爱”。

当你不断地这样练习,允许自己犯错,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也不会再去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因为这就是你呀,不完美的你才是真实的你。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们是喜欢一个真实的人,还是喜欢一个假装完美的人呢?

最后,祝你早日放下完美主义的面纱,真实地做你自己。

小鲸鱼蓝蓝: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咨询学员

ta的主页

看得出来你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较高的期待。对自己有些接近完美的苛求。

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是好的,因为可以促进我们进步,可是如果过于苛责的话,那么反而会使我们因为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别人不好的印象而裹足不前,让我们不敢去尝试。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本能,可是这种本能常常被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认可、接纳的需求而压制,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常常会按照别人希望我们的样子,遵照别人对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前进,逐渐没有了自我。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可能就常听这样一句话:做事情要做就把它做好,不然就不如不要做。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真正的去琢磨分析一下的话,其实他就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把它做好,而且是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要把它做成功的话,那么什么飞机、火车、手机这些东西也都不会出现了。每一个科学实验的成功都是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迷笼实验:

将饥饿的猫放入迷笼中,笼外放有食物。猫进入迷笼,为了能获得食物,本能的做出很多反应,尝试从笼中出来。猫偶然触动了迷龙机关,迷笼打开,猫获得了食物。如果将猫再次放入迷笼中,猫在笼中的盲目动作会逐渐减少。最后猫一放入迷笼就立即触动开关,获取食物。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提出了*错误-尝试*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和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在尝试的过程中,个体会犯很多的错误,但是通过环境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保留正确的尝试,最后获得了成功经验、方法,也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就是说我们的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最后汲取经验教训而获得的。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因此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失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想了就去做,做总比不做好,

开始去做就是成功,坚持到最后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即使做的不好也没有关系,可以从失败中去总结,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事物,人更是如此。一个真实完整的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人接纳他认可他,同时也有人不接纳他,不认可他。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去获得所有人的赞美。

当我们不再害怕失败的时候,我们就敢于去挑战,也不会那么的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论。

愿题主能放下心中的包袱,勇敢的迈出第1步,不断的给自己鼓励!走出困境。

相识虽浅,似已经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ta的主页

  • 自我认同感低、追求完美、讨好型人格,这些特质的出现,极可能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冒昧问一下,楼主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怎么样的呢?小时候有没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呢?

一般而言,如果在婴儿阶段,母亲没有给孩子全然的回应和照顾,会导致婴儿形成【不安全依恋风格】,表现为回避亲密关系,不信任他人。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给孩子表达意见的空间,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想法,教育和培养孩子,甚至不断是批评和否定孩子,那么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导致自我认同感低。

这样一来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

  1. 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通过不断得设置目标,满足目标,以此来让自己感觉到有价值,但是这样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没有终点,因此会身心疲惫。

  2. 极度自卑。感觉自己无法成功,自暴自弃,甚至染上酗酒、吸毒等恶习。

  • 楼主面临的应该是一个【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很可能藏在童年的经历中。

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这么几步:接受伤害、处理情绪、原谅父母、自我疗愈。

1、接受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伤害,这不是你的错

我们可以尝试回到过去的一些具体场景,看看父母的一些言行,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为什么当时我会有那样的情绪?可以的话,给当时的那个自己一个拥抱,并告诉她这一切,不是你的错!

2、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

当你回想童年的一些经历时,就可以感受到很多【迟到】的情绪,我们要学会把这些情绪释放出来。

①写情绪日记

②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喊大叫

③找好朋友倾诉

④有规律的运动

⑤给当时的自己一个拥抱

正念冥想:每天花5-10分钟,找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想一个让自己内心平静的词语:大海,星空,草原等,让自己全神贯注,全情投入享受其中,可以缓和我们情绪,找回平和心。

也可以尝试一下壹心理的【冥想星球】

3、原谅父母带给我们的伤害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也无法改变受到伤害的事实,和这些伤害切断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从心里选择原谅,虽然这特别不容易。

我很喜欢刘易斯.史密斯在《羞愧与优雅:治疗不必要的羞愧》这本书写的一句话——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原谅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这个原谅的人自己,一旦我们真心地原谅,我们也就释放了一个囚徒,然后发现,这个囚徒就是我们自己!

4、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接纳自己

①客观评价自己,可以列一张自我清单,多用积极的词汇描述自己,学会欣赏自己;

②提升幸福的感知力,可以每天记录一些小确幸,让自己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

③每天花一些时间呵护自己。如,休息、娱乐、社交、兴趣爱好等;

④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力量;

⑤阅读,多读一些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书,读书可以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有价值;

⑥坚持必要的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水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