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祭祖有规矩,“一家坟不烧两次纸”,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今古言堂 2021-02-17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每每到了此时,很多国人便会张罗起祭拜祖先的事宜。不过,此时祭拜祖先可是颇有讲究的。若是不按照规矩来办,那可很容易闹出笑话来,甚至可能会被说成对祖宗大不敬。比如说,我国自古就有“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规矩。也就是说,一家的坟地上不能出现各个后代先后和零星进行祭拜的情况。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无法理解,觉得此规矩实在有点没有道理了。然而实际上,这一规矩并非如人们想得那样毫无道理。相反,它之所以会存在和得到传承,恰恰是因为颇为占理的缘故。那么,清明祭祖有规矩,“一家坟不烧两次纸”,你知道原因是啥吗?该规矩又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呢?

一、清明节祭祖这一活动的由来和发展

有资料显示,清明节早在周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真正在全国范围内被人们所接受,则需要追溯到唐宋时期了。据说早在唐朝时期,很多官吏便会于清明节来临之际筹备起祭祖事宜。但最初的时候,由于该节日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故而弄得为祭祖而耽误了工作的官员常会受到来自朝廷的惩罚。直到唐玄宗下令颁布了清明节放假的指令,这一问题才算是得以被很好地解决掉。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老百姓们也开始注重起过清明节来。而清明节的祭祖活动,便也逐渐被沿袭了下来。

也就是说,原本我国的清明节是比较官方一些的活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了较为亲民的活动。普通百姓们纷纷开始注重起过清明节来,还将清明节时需要去做的祭祖活动看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明节被当成法定节假日来进行对待,重视它的人便变得更加多了起来,期间开展的祭祀活动也逐渐变得更加隆重起来——在清明节举行祭祀活动时,很多家庭都讲求活动的规模性。既如此,那自然就会有人以为,在活动进行到烧纸环节时,只要参与者能将声势造得足够大,就无所谓是单独来祭祖,还是和别人一起来祭祖了。这样一来,无疑就不该有“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规矩存在。

二、清明节祭祖规定“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原因和道理

其实,之所以会有“一家坟不烧两次纸”这样的规矩,是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存在的。要知道不管到了任何时候,人都属于社会性的动物。不能脱离开集体,否则的话,即便照样能存活下去,也终究没有办法过得有多舒服。正因为如此,从我国古代开始,就特别注重家庭或者说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程度。尤其是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如不能表现出团结的样子来,很明显就会有碍整个家庭或者家族的繁荣昌盛。

祭祖这一活动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被大家看作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故而在这件事发生时,最能突显出一个家庭或者说家族的团结程度了。若是在祭祖时出现了“一家坟烧两次纸”的情况,那无疑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或者说家族的成员都并不讲究团结。即便有部分人讲究团结,也终归未能做到最大限度地与其他亲人团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庭或者说家族无疑很容易产生矛盾或者说激化矛盾。所以说,生活在这样家庭或者说家族中的人,很难承担起让家庭或者家族变得繁荣昌盛的重担。

三、正确对待清明祭祖活动的态度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我们还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正确对待清明祭祖活动的态度。因为在不少人看来,清明节祭祖并非只是一个较为传统的仪式,而更像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达成心愿的特殊行动。也就是说,这些人认为,世界上是存在鬼神之说的,故而只有认真祭祖,才能心想事成。甚至有些人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还将祭祖事宜办出了恶心的味道。故而在这里,我们想奉劝大家一句:清明祭祖也要讲究文明,切莫用封建迷信那一套把该活动给搞臭了。

结语:

其实,清明节祭祖时该讲求的规矩还有很多。若是我们不提前将它们都了解清楚的话,那无疑就很容易出现闹笑话的情况。就如“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规矩似的,假设大家都遵从这样的规矩,唯独有几个人就是不肯遵守这一规矩,那想来到最后,这几个不肯遵守规矩的人都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将这些规矩都了解清楚。至于清明节祭祖还有哪些规矩需要注意,那就需要大家自行去做资料搜集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