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痹证八条——胡希恕医案1、王某,48岁。初诊(1965年10月20日):两肩疼,曾经针灸、拔罐、烤电等均无效。于1965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确诊为颈椎第六节骨质增生。现两臂麻木、疼,右手颤不能写字,肢软无力,头不能后仰,右手指知觉迟钝。脉沉细,苔白。与下方: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苍术三钱,茯苓四钱,附子二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1965年10月27日):服上方六剂。白天微觉轻松。原方增附子为三钱。 三诊(1965年11月3日):臂疼已,头可后仰,但两臂麻木未除。原方增附子为三钱半。 四诊(1965年11月10日):右手尚麻,但已能写字,脉沉实。上方继服三剂。 五诊(1965年11月29日):麻木减,余症尽除。原方增附子为四钱,将息之。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治愈痹证的病例甚多,并强调仲景所论,痹证“慎不可以火攻之”,认为从外往里的治法无益于痹证。'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慎不可以火攻之”这句话顶要紧。这个病,它是证在表,治疗应该从表解,把湿由里往外赶,从外往里用火攻就错了。火攻的法子很多,古人用火攻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人发大汗,咱们在《伤寒论》里讲得很多了,用火往里头攻,蕴郁的热不能够出来,那湿就更不用说了,反而往里头去,有很多的湿家经这么治,治出肾炎来了。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西医现在有时候还是爱用火攻,什么电疗啊,蜡疗啊,都是这一类的方法。这个痹证我在临床中见得最多了,其中总结了大概有五十例病例,一个西医叫张淑娟,跟我实习一年了,这五十例病例是由她做的五十张卡片中总结的。那个时候痹证多得很,我没见着一个病人是用电疗治好这种关节炎的。古人早就指出以此为戒。均选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2、西某,女,69岁。初诊(1965年9月20日):右肩疼痛,抬手举臂困难已四五个月,经针灸治疗无效,饮食不香,大便干,二三日一行。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无效。脉弦滑数。与桂枝汤加苍术、附子、大黄: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五钱,川附子三钱,大黄二钱半。三剂,隔日一剂。 二诊(1965年9月27日):服药后痛减,但因停药又作。仍进原方。 三诊(1965年9月29日):服药后痛又减,已能忍受,大便日二三行,口干不思饮,纳差。苔黄舌红,脉弦滑数。仍进原方。 四诊(1965年10月4日):服药后饮食增,大便好。疼痛减。仍以原方将息,大黄减为二钱。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常把桂枝汤加苍术、附子、大黄用于治骨质增生,此处大黄用量较多,是因为尚有“大便干”之症。胡希恕先生的煎服法一般也是一方煎两次,“隔日一剂”之法,为久病缓图之意。 大黄,值得注意。加大黄是根据什么呢?这也是根据仲景书来的,凡是偏疼,原文是指胁下偏疼,如果脉紧弦,寒也,应该以温药下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的大黄附子汤证)。温药下之是用的附子、细辛、大黄,我就根据这条悟出这么个规律。古人说凡是沉寒,它是偏重一侧,用附子、大黄这类药才能祛这个寒,这是中医辨证的看法。骨质增生并不是沉寒之疾,但是若也是一侧疼,须用附子、细辛时,就必须配合大黄才有效,尤其是关节疼。这是我自己摸索的,还没遇着别人说这个,书上也找不到。例如上述的桂枝加术附汤证,病人一侧疼,加上大黄6克,好使得很,我治好过很多这样的病人。过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垦局,上到书记下至办公室的一些人,我都给治好过。他们那儿有个医生,遇到有得这个病的病人他也给开这个方子,“文革”过去后他来我这串门,跟我说你这个方子可好使了,我也治好过不少病人呢。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最多了。 3、崔某,女,61岁。初诊(1965年6月23日):右肩疼已半年,始关节肿疼,约半月肿消,现只疼不肿,右臂不得上举。苔白,脉弦。与下方: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苍术四钱,川附子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1965年6月30日):服上药三剂无效。改用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 三诊(1965年7月8日):服上药三剂,右臂可上举及头。又服三剂,微汗,已可梳头。身热,因此加石膏一两。 四诊(1965年8月12日):续服药二十剂,运动只稍有不适。 嘱仍以上方巩固疗效 4、陈某,男,69岁。患者有高血压及右心室肥厚。1966年9月发现颈部微强,继之两肩酸沉,两手麻木、运用失灵,吃饭时摔碗落筷,不能持笔。X片显示颈椎第3-7节骨质增生。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 服二十剂后显效,已能持碗筷。因时手凉,面红,大便不畅,乃虚寒在里、外现假热之象。将上方中的生姜易为干姜,并逐加干姜、附子之量:干姜自二钱增至五钱,附子自三钱增至八钱。如此大量用大热之干姜、附子而不影响其血压,反而使其食量增、大便畅。 服药八十剂后诸症均减,已可持笔写字,继续治疗巩固,方义一直未变。 5、祁某,男。突发两腿股膝至胯疼痛,右腿尤重,不得屈伸,行路难。肢冷,身恶寒,食欲差。针灸无效。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再加细辛一钱半,连服十余剂,弃杖而行。 6、陈某,女,28岁。因患感冒,服羚翘解毒片,感冒解,继发四肢关节痛,已半月,经治无效。自汗,恶风。初诊:桂枝汤加苍术、附子。 一诊:用上药后痛已轻,但仍恶风、汗出。 上方加茯苓、黄芪。六剂愈。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对畏寒较甚的痹证主张桂枝与黄芪同用,此可参见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第175条的阐释。 论;这样的病,都是外感新病,寒伤经阳,表解不利,寒凝不去,所以筋脉束迫而关节疼痛。桂枝通经解肌,经阳得解,则关节疼自能速愈,所以六剂即有治愈。若以标准剂量,再以桂枝之法,两三剂就能治愈。本条之痹证,本质上还是一外感证,穿着马甲的外感。 7、于某,男,35岁。初诊(10月31日):先身发冷,继右手指发黑,复变白,挛痛。手痛时足不痛,足痛时手不痛,时伴右侧偏头痛,失眠,滑精。舌赤,脉沉弱。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大黄、桃仁、红花。 二诊:与桂枝汤加桃仁、茯苓、牡丹皮。 三诊(12月21日):基本痊愈。 上方加减将息之。 原注:该案西医诊为雷诺综合征。 编者按:对雷诺综合征,胡希恕先生讲课时提到他曾用过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临床以辩证为主,虽然有时也须辨病,但勿为病名所囿而限于主观。 8、某患者,女,32岁。全身关节肿疼,有畸形,多年卧床不起。现无热、汗出、恶风,为桂枝汤加黄芪证。投桂枝汤加黄芪、茯苓、苍术、附子,即合桂枝茯苓丸。间或单用桂枝汤加黄芪。开始亦曾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先后服药二十余剂,可扶杖而行。 编者按:所列诸方,皆适证而选,可知必非信手拈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