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服用抗过敏药自杀,罪魁祸首竟是常用解毒剂?

 板桥胡同37号 2021-02-18
半卷卫生纸引发的悲剧:

2021 年 1 月 27 日,安徽合肥一位 63 岁的女性酒店洗碗工因把酒店半卷卫生纸拿回宿舍,被酒店怀疑盗窃后进行了罚款并辞退。

第二天她越想越冤枉,最后一时想不开竟服药自杀。所幸送医及时,不过据家属描述,虽然经抢救后体内药物已经排出,患者仍遗留嗜睡症状。


造成此次不幸事件的药物是一种被称为「盐酸赛庚啶片」的常用抗过敏药,这是一种非处方类药物。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用于多种药物中毒的解毒剂。然而,与其他药物一样,赛庚啶是一把双刃剑,正确服药可以治病,服药过量也会引发中毒。



赛庚啶有什么常见用途?


赛庚啶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市面上常见的同类药物包括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酮替芬等。这类抗组胺药也是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的一种成分。

组胺是当人体接触花粉、灰尘、毛屑、食物或药物等过敏原时释放的一种物质,也是导致过敏患者出现「涕泗横流」(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结膜炎)或「奇痒难忍」(荨麻疹或湿疹)等过敏反应的始作俑者。

相应的,赛庚啶等抗组胺药扮演的角色正是与组胺「抢座位」的竞争者,不让组胺「亲近」人体组织上的某些受体,从而通过阻断组胺的作用来减轻过敏症状。

此外,技多不压身的赛庚啶还具有拮抗血清素(5-羟色胺)和抗胆碱的作用,换言之,赛庚啶也会与血清素和胆碱「抢座位」,从而与血清素和胆碱的作用背道而行。借助这些抗过敏以外的效应,赛庚啶在临床上还被用于治疗神经性厌食、丛集性头痛或偏头痛和辅助镇静安眠。



作为一种解毒剂,服用赛庚啶为何还会中毒?


血清素是一种与睡眠、食欲、性功能和情绪等都有关系的物质。当体内血清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时,就可能出现血清素毒性(血清素综合征),通常与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关。

血清素毒性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其常见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亢奋和神经肌肉异常。与血清素毒性有关的主要药物是某种抗抑郁药(SSRIs)。服用这种抗抑郁药过量或中毒的案例比抗过敏药中毒更为常见。

在某些情况下,凭借一身拮抗血清素的好本事,赛庚啶可以充当这类抗抑郁药所致血清素毒性的解毒剂。此外,赛庚啶也是摇头丸(MDMA)等毒品所致血清素毒性的特异性解毒剂(特效药)[1]

由此可见,赛庚啶的解毒方式是通过对抗血清素的作用来实现的。然而,过量服用赛庚啶引起的中毒反应主要与其对抗胆碱的作用有关,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是药三分毒」,赛庚啶这位赛先生在帮人解毒之余,也会冷不丁做出致毒之事。当赛庚啶与某些药物一起服用时,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之下,可能更易露出毒面孔。



赛庚啶中毒不常见,但偶可致命


尽管全世界范围内过量服用抗过敏药的现象并不罕见[2],但服用赛庚啶过量或中毒的案例并不多见。在文献中仅有零星相关报道,且多见于儿童误服药物[3-4]。儿童对赛庚啶等抗过敏药的作用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成人每日服用赛庚啶的剂量不能超过 0.5 mg/kg[5],这种药物的常用剂型为每片 2 mg,以体重 60 kg 的成人计算,则每日不能超过 15 片。赛庚啶过量或中毒无特效药,偶可带来致命一击,有时则是与其他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共同服用致死[5-6]

赛庚啶过量引起的中毒表现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皮肤和口唇干燥、瞳孔扩大、心动过速、高血压或低血压。此外,赛庚啶还会引起共济失调、躁动、抽搐、嗜睡、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兴奋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或昏迷[2]

例如,有学者曾经报道一名 5 岁女孩疑误服 15-20 片(约 4 mg)赛庚啶的案例,服药后女孩出现尿失禁、共济失调、意识不清、视听幻觉以及心动过速等症状,所幸的是,女孩最终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3]



如何预防赛庚啶等抗过敏药中毒?


(1)需服抗过敏药的患者

对于需要服用赛庚啶等抗过敏药的患者,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抗过敏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这是建立在患者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服用恰当剂量的基础上的。

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赛庚啶等抗过敏药的药品说明书,从而对这类药物的利弊具有更深的了解。首次服用时,应注意抗过敏药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应避免再次服用同种药物。

赛庚啶等抗过敏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因此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交通工具或从事高空作业。酒精会增加这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因此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2)儿童

对于儿童而言,应注意妥善储存药物,以防儿童误服药物。

(3)失眠患者

对于失眠的患者,不要将赛庚啶等抗过敏药当作安眠药的替代品,应向专业人士求助和科学治疗失眠。

切忌因药效不佳而自行增加用药剂量,也不要自行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抗过敏药,如同时服用复方感冒药(通常含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和其他抗过敏药。

总之,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忌多服,忌混服!

|延伸阅读

阿片类中毒,有机磷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水杨酸盐中毒……这些常见中毒的救治方法,你还记得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