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战三百回合就像过家家?春秋时期打仗不准打人,约架最“君子”

 澄清玉宇 2021-02-18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惨绝人寰的战争,各国改朝换代、反叛起义,革命是最有效的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战争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杀伤力更大,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灭绝种族的残忍行动,比如二战时的德国纳粹。

我国是一个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国度,这种思想经过千年的发展已渗透进中国人的骨髓。战争是残酷的,这毋庸置疑,但我国春秋时期打仗,十分讲究君子之道,不仅不搞大屠杀,还不准打人,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

战争的目的不过是争个谁强谁弱,中国人讲究不能胜之不武,双方要打架,必须摆到明面上来,不搞偷袭,不搞心机。对战双方有矛盾,先下战书,规定好时间地点,还要写上作战人数,双方所派兵力必须相同,不然会被认为不行君子之道。有趣的是,战书用词也必须谦虚恭敬,这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雅趣。

作战地点那时也有讲究,必须在两国交界处的野外,而且上战场的必须是统治阶层中最低一级的“士”,不准平民和奴隶上战场,而这也是“战士”的由来。

到了打仗那天,战士站在战车上前往作战地点。一般来说,一个战车上有三个人,中间的负责驾驭战车,两边的负责打仗,其中一个在战车陷入泥坑里时还负责推车。那时也没有什么排兵布阵可言,双方战车一字排开,还必须对齐,排不好不开战。这时双方还会喊话,“排好了没有?”“排好了”。

击鼓兵开始击鼓,双方开着战车向前冲,那时规定只能打车,不能打人,并且不能恋战,交锋一次,叫一个回合,鼓声停,双方回各自区域,鼓声再响,才能再冲。我们口语中经常用到的“大战三百回合”就是这么来的,听着气势很足,但其实效率极低。

那这样怎么论输赢呢?春秋时期不以伤亡人数论输赢,而是以战车的毁坏程度,你要把对方的战车全毁了,就算你赢。

这样文明的战役恐怕也只有中国才有,这不禁让小编想到了老北京的老炮约架,就讲究一个“义”字。最后,我们应该知道,战争从来不是征服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好手段,灭绝种族从来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