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四:蒲松龄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2-18

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四: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 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他出生于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早年也热衷功名。他19岁时连取县、府、道三个第一,文名显达一时,但此后屡试不中。31岁时迫于家贫,曾做江苏宝应县知县的幕僚,不久辞职回家。此后一边在乡绅人家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援列出贡。4 年后去世。蒲松龄交游甚广,与王士祯交厚。王士祯是神韵派诗人,他非常看重蒲松龄的文才,曾为《聊斋志异》作序,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使《聊斋志异》洛阳纸贵,盛行一时。  蒲松龄一生创作遍及诗文、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留下非常丰富的作品。文有400 余篇,诗有100 余阕,杂著数种,戏3 出,通俗俚曲10余种。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增补修改。《聊斋志异》的创作素材是口头传说故事,它们流传于下层人民和下层知识分子之间。蒲松龄在这些传说故事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但也有一些是他亲身见闻或经历,还有一些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蒲松龄在谈创作过程时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蒲松龄对《聊斋志异》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自述说:"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在人妖鬼怪之间,寄托着作者的爱憎,有对现实的愤恨,有对理想的追求。  
《聊斋志异》的版本主要有:手抄本,仅有半部;铸雪斋抄本(1751年);青柯亭本(1766年);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年),此本较为完备,共收491 篇。  
《聊斋志异》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也表现了理想。首先是爱情内容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占全书的主要份量。这些追求爱情自由的作品,通过人与鬼狐之间自由恋爱的描写,表现了男女青年的爱情理想。其中几番欢笑,几度悲泣,浓浓的爱,深深的恨,达到了以情为真,唯真能合的境界,打破了人鬼的界线。因而这类小说大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思想,当封建礼教成为爱情的障碍时,便会发出强烈的反抗。

《青凤》写了一个缠绵多情、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青凤是一个孤女,她被叔父以封建礼教严加管教,因此行动谨小慎微,遵从伦理道德。但是一旦产生爱情,也敢于背着叔叔来见情人,她说:" 幸有夙分;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益矣。" 然而叔父终将他们拆散,使他们不能相见。后来青凤为情人所救,结为夫妻,终成夙愿。

《香玉》的主人公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可是白牡丹花被人挖走,黄生不能与香玉相会,痛苦万分,日日去哭吊,最终感动花神,使他们二人得以相见。除了这一类自由恋爱,得以相聚的小说之外,还有一些小说偏重于表现人物反抗性格,在反抗中即表现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表现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摧残。

《鸦头》写的是一个孤女,被她贪婪的母亲所逼,沦为风尘妓女,但她并不甘心过如此悲惨的生活。她爱上了王文,主动提出要和王文一起私奔。他们来到异乡开办小店,自食其力,过着日获赢余、顾赡甚优的美满生活。然而美景不长,她被母亲捉回,并幽禁鞭挞,但是她矢志不二。后来她的儿子与王文相聚,一同杀死了她的母亲,救出了鸦头,夫妻终得团圆。小说对女性的不幸遭遇,描写得非常凄婉,令人涕泪纷纷。" 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君如不忘汉上雪夜单衾,迭互暖抱时,当与儿谋,必能脱妾于厄。母姊虽忍,要是骨肉,但嘱勿致伤残,是所愿耳。" 残酷的迫害,不屈的意志;悲惨的呼救,善良的心灵,这一段文字较为集中地表现了孤女鸦头的性格和遭遇。《细侯》是另一篇具有反抗思想的小说。妓女细侯与穷书生满生相爱。满生为了赎出细侯,向朋友借钱,不曾想朋友已经被革职。满生只得在当地教书,后来又含冤入狱。这时一个商人看好了细侯,就买通了官吏,把满生长久地关在监狱,不让出来。商人又伪造了满生书信,骗娶了细侯。后来满生出狱,揭穿了商人的诡计,细侯和满生一起私奔。

抨击现实的种种黑暗现象,是《聊斋志异》的另一主要内容。在这类作品中,有的描写了社会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有的把笔触深入到官吏的灵魂底层,揭露其丑陋;也有的写了乡绅富家勾结官吏欺压百姓的现象。另有一些作品则写了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

《促织》是围绕蟋蟀发生的悲惨故事,由于皇帝喜欢斗蟋蟀,在民间强征善斗的蟋蟀。成名因为供不出善斗的蟋蟀,被官吏打得头破血流。后来总算捉到一只,但是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害怕父母惩罚,就投井自尽。夫妻二人见儿子死去,痛不欲生。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死去的儿子变成了一只枭勇无敌的蟋蟀,被献入皇宫,皇帝大喜,那些进献的官吏备受赏赐。这是对封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血泪控诉,成名一家的悲,是下层人民苦难;统治者的喜,是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因此小说中的或悲或喜都是这一出悲剧的深刻揭示。

《梅女》是一篇写一个少女死后冥中复仇的故事,其复仇的行为,充分表现出反抗的精神。梅女的父亲捉到一个小偷,送交典吏。典吏受了小偷的贿赂,反诬梅女与他私通,并且要把梅女捉来检查,梅女气得自缢而死。梅女死后,在冥界寻机报仇。一天典吏来见封某,忽然梅女和一老妪出来,老妪大骂典吏;梅女用长簪刺他。典吏回家后患头痛,半夜死去。

《席方平》中的席方平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形象,为了伸冤受尽种种酷刑。可是他仍要报仇,直到大仇得报,才肯罢休。  

对科举制度的剖析批判,是又一大内容。蒲松龄自己出入科举考场数十年,对科举的种种弊端了如指掌,因此写得也异常深刻而真实。从当时的社会思潮来看,反对和批判八股科举是一种进步,黄宗羲、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都是反对八股科举的。反对科举的原因是因为科举从根本上埋没人才,残害人性。蒲松龄的批判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描绘了试官的丑恶,他们不学无术,香臭不分;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另一方面考生们热衷功名,内心龌龊,酸臭不堪。

《司文郎》是最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一个盲和尚有一特殊功能,就是能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坏,引得三个应试的士子烧文试之。先烧古代大家的文章,盲僧大叫美妙。烧余杭生的文章时,说气味难当,不可再烧。可是偏偏余杭生高中。后来烧及余杭生老师的文章,说:" 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对试官的讽刺可谓绝妙。

《王子安》写了王子安梦见自己高中进士,点为翰林,于是不可一世,唤人稍稍来迟,便骤起扑打。

《贾奉雉》写才学名冠一时的贾生屡试不中,后来他把那些文章中最劣的文句,连凑成文章,去应试,居然会高中。但他不禁为此汗颜,于是遁入山丘。  

在艺术形式上,《聊斋志异》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鲁迅说:" 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志异》展示一个浪漫的世界,但是从人物形象中反映出现实。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尤其是对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极为准确的刻划,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如《婴宁》中抓住笑来写婴宁形象: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 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 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 女忍笑而立,生揖之。隐笑、嗤笑、掩笑、忍笑等动作的描写,使婴宁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形象顿时犹在目前,由此也表现出她无视封建闺范礼教的个性。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很多是妖狐鬼怪幻化的。作者一方面使它们人情化,另一方面还保持原物的特征。葛巾是牡丹精,身上香气扑鼻(《葛巾》);苒生是虎精,性情粗狂(《苒生》);绿衣女原是一只绿蜂,因此绿衣婉妙,细腰殆不盈掬,声音细如飞蝇。人性与原物的结合,使形象非常新鲜。  

情节离奇,变幻莫测,然而又次序井然,脉络分明,构成全书的非常明显的特点。情节的曲折多变是由于现实与非现实世界频繁转换,使情节扑朔迷离,妖鬼变人,又露原形;死人复活,死活杂居。在这纷纭的世界里,一切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其实又十分清晰。其原因在于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因情而变,缘情而转。《莲香》中的女鬼因与桑生相爱,不肯还墓,终于借尸还魂,结为夫妻。死而复活,变化的动力在于情感,如果没有爱情,也就不一定能够阴阳两界男女结为夫妻。

《连城》中乔生与连城相爱至深,然而在现实世界不能团圆,连城死后,乔生也因爱而死,两人因为爱相聚于阴界,同样还是爱又使他们双双回返人间,终于冲破现实中的障碍,结为夫妻。" 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一痛而绝。……生自知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见连城。……连城曰:' 重生后,惧有反覆。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 生然之。偕归生家。" 连城几度生死,皆关于情。若和乔生聚时复活,若为王家妻时必死。生而死,死而生,都是爱情所致。因为感情为线,虽然变化多端,但变化有序。  

《聊斋志异》语言古雅洗练,清新活泼。全书中的小说篇幅短小精练,最长《婴宁》也不过四千字左右。但是内容丰富,意义精深,语言中还时时杂以口语、俚语,斟酌情节人物而用,符合人物性格。叙述语言时用单行奇句,时用骈词俪语,典雅而不失于生动。这是因为蒲松龄吸取了先秦两汉、唐宋古文等各方面的语言优点,才形成他特有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