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挖出波斯将军墓,碑文无法直视,学者:幸好唐朝人不懂波斯文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2-18

公元651年,阿拉伯军队以洪涛之势入侵摇摇欲坠的波斯王朝,波斯王朝皇帝亚兹德格尔德三世惨被杀害,波斯就此覆灭。王子俾路斯无奈东逃,随后来到了当时的世界最强之国——唐朝求援。

彼时,唐太宗已死,唐高宗李治即位仅仅5年多,朝局未稳,加上波斯远在中亚西南角,路途遥远且无利可图,因此李治拒绝了俾路斯的请求。谁料阿拉伯人侵占波斯不算,还开始为祸唐朝西部边境,采取“抢了就跑”的战术,令大唐不胜其烦。

而俾路斯这些年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就是阿拉伯人与大唐直接交恶。而这个机会,现在出现了,于是在公元661年,俾路斯再次向唐朝求援,以大唐的国力,如果真地想要打阿拉伯,不说小菜一碟,那也必定是十拿九稳。

但俾路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个时候的李治风疾常作,武则天与李治“二皇并举”。李治想要打高句丽,武则天则要处理朝中反对自己的顽固派,因此即使对阿拉伯十分厌烦,但到底只看做一帮乌合之众,流寇而已。

但阿拉伯之祸不得不除,于是李治就让特使王明远去了西域中亚地区,建立了一个波斯都督府,让俾路斯当了都督,后来又让他当了波斯王,简单说来,就是扶植俾路斯成为了西域土皇帝,用以牵制阿拉伯。

俾路斯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兵力,但无奈俾路斯并不争气,最后还是败给了阿拉伯,于是俾路斯只好放弃了复国梦想,在675年时逃到了长安。李治很无奈,但为了显示大唐王族风范,便封他为右威卫将军,从此波斯人开始在中原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而俾路斯一脉一传就传了200年,到 了公元870多年时,就传到了苏谅这一代。苏谅是当时晚唐的一个兵马使,总得说来,也不算辱没了他波斯一族。1955年的时候,苏谅与妻子马昔师的合葬墓被发掘出来时,其墓室的规模就颇为不小,可见苏谅身前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墓室规模其实并非此墓最吸引人的地方,最让专家感兴趣的,是苏谅之妻马昔师的碑文。碑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汉文,一部分是中古波斯语——巴列维文。

汉文部分的意思说的是,苏谅的妻子马氏生于公元849年,在公元874年亡故。而巴列维文部分则十分晦涩,毕竟本身就是境外之语,而且距今已经有1400余年,为了破解这段内容,专家很快组建了一个语言研究团队,花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将这段巴列维文破译了出来。

巴列维文部分的意思是:马昔师是苏谅的女儿,希望她死后能够回到阿胡拉马兹达和诸天使的身侧,在美好的天堂中永生幸福。

一时之间,专家都错乱了,这个马昔师究竟是苏谅的女儿还是苏谅的妻子呢?如果是女儿为什么不跟苏谅同姓“苏”呢?带着这个疑问,专家继续研究,最终也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原来苏谅这个名字本身就不是汉名,而是古波斯语“Suren”的音译,同样的,马昔师也只是“Masis”的音译,因此,马昔师确实可以为苏谅的女儿。但汉文记载为苏谅之妻,说明周围的汉人是知道苏谅跟马昔师的夫妻关系的,既是夫妻又是父女,这可让人太震惊了!

要知道,我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注重的就是一个礼制纲常,像父女成婚这种事情一旦被发现,别说苏谅想要坐到兵马使这个位置了,能不能保住脑袋都不好说,也难怪他跟马昔师背后的关系,需要用巴列维文来记载,要是让唐朝其他人知道他搞血亲结婚,他这辈子就别想安生了。

俾路斯一族在唐朝繁衍200年,不可能还不清楚唐朝的礼制,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如此逆乱之事呢?经过专家进一步地研究之后,发现这跟宗教分不开关系。原来俾路斯一族全都信奉袄教,也称火袄教、拜火教等等。

袄教是古波斯国的国教,袄教不仅鼓励近亲结婚,甚至还鼓励血亲结婚,为的是保障所谓的“血统纯正”。但事实上,近亲结婚乃至血亲结婚,对于后代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很可能会生出畸形儿,即便表面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实际的身体能力和免疫能力也会明显低于常人。

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其实就已经有所发现,加上儒家礼制的影响,因此早已禁止血亲结婚,对近亲结婚也有诸多限制。在《唐律·户婚律》中就有规定——“父母之姑、舅、两姨姐妹及姨、若堂姨,……并不得为婚姻,违者各杖一百,并离之。”所以,苏谅必须得“感谢”,唐朝人不懂古波斯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