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初七 宜接寿、回娘家、占稻色 丨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丨
· · ·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走过立春, 太阳高度角进一步增大, 洒向北半球的光与热越来越多, 天回暖、冰雪融、降水增。 于是在大年初七, 新旅程开启之际, 我们将迎来春天的第二个节气。 它有一个湿漉漉的名字, 很直白,却又很诗意—— 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轻吻大地,梦醒花开。 朦胧的绿意悄悄冒出来, 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雨”是象形字,
左右四个点是雨滴, 上面一横代表云,也代表天。 雨德就是天德,它带着希望降临, 于乍暖还寒之际,随风潜入人间。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天地经过漫长的沉寂, 终于盼来了甘霖洗礼, 在一瞬间焕然一新。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 中国人对雨水有太多的感激, 人们把它视之为上天的慈悲。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斜风吹着细雨,吹过河岸和田间, 吹来了生机勃勃的日子。 雨水就相当于大地的母亲, 有了雨水,才有了人间的丰饶。 正因如此,雨水节气, 也成了中国人的感恩节, 衔环结草,饮水思源, 感念生生之德,无私之爱。 很多地方,在这一天, 女儿都要回到娘家, 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感恩母亲生养的大恩。 女婿也要给岳父岳母送藤椅, 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气里, 不要忘记去感恩家人、朋友, 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承接生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雨水,雨水, 雨,只是水的万千形态之一, 水,遇不同境地可显各异风采。 微则叮咚作乐,巨则澎湃汹涌。 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 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 在道家学说里,上善若水, 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 使万物得利,而不与万物相争,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说,水有七善,终成上善。 一为“居善地”,说的是水甘于处下, 养万物而不居功,谦虚低调,谨慎收敛; 二为“心善渊”,说的是水胸怀宽广, 有容纳众流之雅量,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三为“与善仁”,说的是水不偏不私, 对众生施以恩惠,称物平施,一视同仁; 四为“言善信”,说的是水坚守信用, 潮涨潮落皆有期,声不妄发,朴实诚恳; 五为“政善治”,说的是水柔中有刚, 为天地洗去污垢,自持清澈,生生不息; 六为“事善能”,说的是水灵活变通, 行事据能力而为,因地制宜,随物成形; 七为“动善时”,说的是水顺时而动, 不争一日之短长,不急不躁,悠悠远行。 谦逊、仁厚、公正、 诚信、自律、灵活、 刚柔并济…… 水是生命之源泉, 水之品格,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们为人处世,工作生活, 倘能法水而行,日久功深, 则人生之舟必将无往而不宜, 事业必将必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雨为天德,水有上善,
所以“雨水”才尤为特别。 在这个如此重要的时节里, 要感念雨之德,要学习水之善。 以感恩利他之心,面对世界, 以谦卑进取之心,面对自己, 朝生命中的春天奔赴不息。 雨水时节,我国北方阴寒未尽,尚未入春;南方多数地区虽春意盎然,但早晚依旧湿寒,故雨水前后是养生的关键时期,雨水养生,重在以下“三宜”: 脾最怕“湿”,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雨水时节要适量饮食,吃七分饱为好。《千金月令》中说,春月宜喝粥。建议用百合、茯苓、莲子、山药煮粥,以健脾利湿。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即少吃影响肝气疏泄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补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如蛋类、牛奶、豆制品等,也可多吃桂圆、大枣等水果。 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乍暖还寒之际,更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新年,新开始, 新岁,新作为。 雨水是吉兆, 愿它洗去万千烦恼, 愿你我一切都好! “国际友人”为江湾医院点赞
|